一年级家长心声怎么写

如题所述

一年级家长心声,可以写孩子的变化与进步,而后可以从希望孩子继续努力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表达对老师的看法或感谢,下面是几篇范文,仅供参考:

1、孩子的进步是父母的骄傲。在老师们的帮助下,相信沈晨在今后学习上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再接再厉。

2、孩子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老师的辛勤教育下,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希望我们的倩倩在新学期更加努力,学习上更加优秀!

3、孩子在过去一学期中,有了进步,取得了一定成绩,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家长对学校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衷心感谢!

4、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不要小看你的每一个小小的行为,它往往就已经决定了你一生的命运。

你是一个聪明的男孩,应该考虑过自己的将来,未来是美好还是痛苦,都取决于你现在的习惯,试着不要把今天的一点一滴不好的形为变成坏习惯,而是要努力让自己一点一滴的好的行为变成好的习惯,相信你一定会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5、很多知识,希望她在新的学期里能更加努力,学到更多知识,来报答老师和家长。继续努力,继续加油。

6、看到你的成绩,虽然不理想,但是你考完试后对我说的那一番话,让我感动,希望你能记住你说的话,实现你的诺言。学习是很辛苦的,希望你能静下心来,把基础知识学好,每天不光是完成作业,还要复习每一天学的知识,并且背过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30

内容:

真没想到,我的孩子今年9月1日刚刚成为一名小学生,在短短的二三十天,我就从过去一个对应试教育的坚决批判者变成了一个实干家,当然这种改变更多的是出于无奈.

我一直自认为非常尊重孩子爱动、爱玩、充满好奇的天性,而且认为孩子不能拔苗助长,于是在学龄前,我没有着急让女儿进行知识类的学习.只是把钢琴作为音乐素养的基础训练,一直让她练习.
听到同龄的孩子在学什么珠心算、英语,甚至学思维训练(奥数),我总是很不屑,一方面是认为让孩子过早学知识性的东西会影响好奇心;另一方面,我相信很多知识,等孩子大脑发育到一定阶段,学起来一定会水到渠成.
相比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我当然更认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让小孩在自然的社会生活中,主动学习.于是,我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接 触更多的社会活动.到目前,这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已经去过10多个省市,飞机、火车、轮船都让她体验过.今年夏天她学会了游泳,有一次在两个小时内竟然游了 1000米.
在游乐场,看着她像小猴子一样只靠臂力就能在攀爬架上向前攀爬10多米;带她去爬山,登到山顶后看她在阳光下快乐的笑容,我由衷地高兴.
但是这一切的快乐,似乎在她成为一名小学生之际就消失了.其实,对于小学生活,女儿一直充满了向往,认为这是成为大孩子的一个门槛.
上学之前,我听许多过来人说过:幼儿园是孩子和家长最幸福的时期,一旦上学,都会变得很累,家长还要根据孩子调整自己的作息.应该说,“打”了这些预防针,我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开学以来的几个星期,我还是深感精神紧张,焦虑疲惫.
从上学第一天起,与其说是每天老师给孩子留作业,还不如说是给家长和孩子一起留作业.一年级的小学生需要书写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但是老师会留大量让孩子口头朗读、指认、听录音的作业,这些都需要家长督促、检查.
另外,包书皮、在书本上写名字、准备第二天课上要带的东西、什么时间穿什么样的校服,每一项都要求家长逐一签字,如果哪项落下了,就要罚孩子交回一朵得到的小红花.孩子的荣誉是家长一起参与争取来的.
看着老师每天早上7点多就到校,中午还要照顾学生吃饭,下午把作业用电脑一项项打出来,一张张发给学生,我真觉得现在做一名老师确实非常辛苦.老师给家长留作业,我完全理解,并力争全力支持.
但是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家长后,我确实有了许多不能理解的事.
现在小学一天6节课,下午应该3点多放学.学校开设了大量艺术体育类课外班让孩子在第七节课自由选择.给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这本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可是有一门课是数学思维训练.看到这几个字我不由生出几丝惧怕:该不是奥数吧,一年级学习奥数是不是早了点儿?
于是我没有给孩子报.第二天老师打来电话,非常恳切:“这门课是数学老师教,全班同学几乎都上.如果您的孩子不报,老师有时讲一些课内的知识,或者这门课的内容融进数学课,你的孩子不学会吃亏的.”
既然老师这样诚恳,而且非常诚实地说了这门课的重要,我就不能再坚持了.以前在各种场合被我批判许久的奥数就这样来到了我女儿身边.本来数学课 上还在学3个小鸭子加两个小鸭子一共是几只.而人手一本的奥数书里已经有了这样的题:天平两边一边是一个大西瓜和一个苹果,另一边是8个苹果,问一个西瓜 等于几个苹果.用“数学杂技”形容这样的题真是太贴切了.
英语也是躲不开的一道坎儿.班里有同学是随父母从国外回来的,英语几乎就是他们的母语.甚至从小没有出过国,3岁开始学英语的一年级小学生,英 语也是张口就来.女儿这个只在幼儿园学过“Hello”“Thank you”的孩子明显地自卑了:“外教让我们说他身上的颜色,只剩下棕色了,可我不会说.”我这个说英语“棕色”也得想一想的妈妈,实在不知该怎么安慰女 儿.
没办法,每天接孩子放学时,我也开始留意门口那些发给家长的各种培训班的广告.这些课外培训班发放的绝不是“小广告”,印刷精美的单页纸已嫌简陋,经常是一本铜板纸印刷的厚书,里面课程安排、特点、课表、照片一应俱全,看上去培训班就像一所无所不教、无所不能的学校.
培训广告看得眼花缭乱,我想起一位朋友以前给我推荐过她女儿上的一家英语培训学校.那个女孩经过四五年的学习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朋友以前给我推荐的时候,我还讽刺人家:“花这么多时间和金钱在英语上,值得吗?还不如去多背些古文和诗词.”
没想到,我会主动自食其言.真是批评比实干要容易得多.
一年六七千元钱,给女儿报了英语培训班,一周上两次.加上原来的钢琴课,每周额外要在外面上3次课.
本来每天早上开车送,晚上接,有时遇上堵车,得用一个小时,我已经在抱怨辛苦了,这下又要加上这些额外的交通负担和时间.
英语课要求很严,每次上完课,都需要听课堂录音.每天下午6点来钟回家的女儿,写完老师留的作业,弹完钢琴,再听会儿英语,马上就到了睡觉时间.从她刚出生就每晚给她念书的习惯也坚持不下去了,更不用提下楼玩一会儿,根本没有时间.
“快写作业”、“快听英语”、“快去弹琴”——我每天不停地用“快”字催促着女儿,同时也在忧虑着她的童年是不是就这样被“快、快、快”赶走了.
开学前,知道我女儿要上小学,一位熟识的、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就开玩笑说:“要准备小升初了吧?”我当时真认为这是玩笑,但经过短短的几周这已经成为事实.
还听说过一个比喻:现在的教育就像足球比赛的看台,大家本来都坐着,前排的人为了看得更远更清楚站了起来,那么后一排的不得不站起来,以至全场的人都要站起来.于是家长不停地督促着孩子去学各种各样的东西,生怕比别人落后.
当我向别人抱怨现在一年级的小学生就很忙很累时,孩子稍大的“前辈们”则说,现在还不算什么,还有课外的奥数课,还有各种各样的考证等着你呢!知识需要应试,特长也要应试,你现在还只能算个小小的实干家.
到底是什么让我从应试教育批判者变为实干家?是小升初的压力,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课外培训机构的泛滥,还是孩子们不断增长的智商,我一时理不出头绪.

要看给谁,给老师的话,就些在做人和学业上,尤其做人方面望老师多管教,你可能会说学业怎么办,现在孩子压力都很大,不是他们不想学,如果学习轻松他们自然逃课的少,并且读死书不如做人好有出路。给孩子看的话,就写父母这么多年的恩情吧,长辈们的期望,以及以后对孩子的展望,但切记要感人些,别给孩子压力了,反而是负担,让他从小心理担子重,致使脾气性格冷僻,对以后发展不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谢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老师对于孩子付出了很多的心血,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希望孩子在老师的关怀下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11-04
真没想到,我的孩子今年9月1日刚刚成为一名小学生,在短短的二三十天,我就从过去一个对应试教育的坚决批判者变成了一个实干家,当然这种改变更多的是出于无奈。
  我一直自认为非常尊重孩子爱动、爱玩、充满好奇的天性,而且认为孩子不能拔苗助长,于是在学龄前,我没有着急让女儿进行知识类的学习。只是把钢琴作为音乐素养的基础训练,一直让她练习。
  听到同龄的孩子在学什么珠心算、英语,甚至学思维训练(奥数),我总是很不屑,一方面是认为让孩子过早学知识性的东西会影响好奇心;另一方面,我相信很多知识,等孩子大脑发育到一定阶段,学起来一定会水到渠成。
  相比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我当然更认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让小孩在自然的社会生活中,主动学习。于是,我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接 触更多的社会活动。到目前,这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已经去过10多个省市,飞机、火车、轮船都让她体验过。今年夏天她学会了游泳,有一次在两个小时内竟然游了 1000米。
  在游乐场,看着她像小猴子一样只靠臂力就能在攀爬架上向前攀爬10多米;带她去爬山,登到山顶后看她在阳光下快乐的笑容,我由衷地高兴。
  但是这一切的快乐,似乎在她成为一名小学生之际就消失了。其实,对于小学生活,女儿一直充满了向往,认为这是成为大孩子的一个门槛。
  上学之前,我听许多过来人说过:幼儿园是孩子和家长最幸福的时期,一旦上学,都会变得很累,家长还要根据孩子调整自己的作息。应该说,“打”了这些预防针,我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开学以来的几个星期,我还是深感精神紧张,焦虑疲惫。
  从上学第一天起,与其说是每天老师给孩子留作业,还不如说是给家长和孩子一起留作业。一年级的小学生需要书写的内容并不是很多,但是老师会留大量让孩子口头朗读、指认、听录音的作业,这些都需要家长督促、检查。
  另外,包书皮、在书本上写名字、准备第二天课上要带的东西、什么时间穿什么样的校服,每一项都要求家长逐一签字,如果哪项落下了,就要罚孩子交回一朵得到的小红花。孩子的荣誉是家长一起参与争取来的。
  看着老师每天早上7点多就到校,中午还要照顾学生吃饭,下午把作业用电脑一项项打出来,一张张发给学生,我真觉得现在做一名老师确实非常辛苦。老师给家长留作业,我完全理解,并力争全力支持。
  但是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家长后,我确实有了许多不能理解的事。
  现在小学一天6节课,下午应该3点多放学。学校开设了大量艺术体育类课外班让孩子在第七节课自由选择。给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这本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可是有一门课是数学思维训练。看到这几个字我不由生出几丝惧怕:该不是奥数吧,一年级学习奥数是不是早了点儿?
  于是我没有给孩子报。第二天老师打来电话,非常恳切:“这门课是数学老师教,全班同学几乎都上。如果您的孩子不报,老师有时讲一些课内的知识,或者这门课的内容融进数学课,你的孩子不学会吃亏的。”
  既然老师这样诚恳,而且非常诚实地说了这门课的重要,我就不能再坚持了。以前在各种场合被我批判许久的奥数就这样来到了我女儿身边。本来数学课 上还在学3个小鸭子加两个小鸭子一共是几只。而人手一本的奥数书里已经有了这样的题:天平两边一边是一个大西瓜和一个苹果,另一边是8个苹果,问一个西瓜 等于几个苹果。用“数学杂技”形容这样的题真是太贴切了。
  英语也是躲不开的一道坎儿。班里有同学是随父母从国外回来的,英语几乎就是他们的母语。甚至从小没有出过国,3岁开始学英语的一年级小学生,英 语也是张口就来。女儿这个只在幼儿园学过“Hello”“Thank you”的孩子明显地自卑了:“外教让我们说他身上的颜色,只剩下棕色了,可我不会说。”我这个说英语“棕色”也得想一想的妈妈,实在不知该怎么安慰女 儿。
  没办法,每天接孩子放学时,我也开始留意门口那些发给家长的各种培训班的广告。这些课外培训班发放的绝不是“小广告”,印刷精美的单页纸已嫌简陋,经常是一本铜板纸印刷的厚书,里面课程安排、特点、课表、照片一应俱全,看上去培训班就像一所无所不教、无所不能的学校。
  培训广告看得眼花缭乱,我想起一位朋友以前给我推荐过她女儿上的一家英语培训学校。那个女孩经过四五年的学习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朋友以前给我推荐的时候,我还讽刺人家:“花这么多时间和金钱在英语上,值得吗?还不如去多背些古文和诗词。”
  没想到,我会主动自食其言。真是批评比实干要容易得多。
  一年六七千元钱,给女儿报了英语培训班,一周上两次。加上原来的钢琴课,每周额外要在外面上3次课。
  本来每天早上开车送,晚上接,有时遇上堵车,得用一个小时,我已经在抱怨辛苦了,这下又要加上这些额外的交通负担和时间。
  英语课要求很严,每次上完课,都需要听课堂录音。每天下午6点来钟回家的女儿,写完老师留的作业,弹完钢琴,再听会儿英语,马上就到了睡觉时间。从她刚出生就每晚给她念书的习惯也坚持不下去了,更不用提下楼玩一会儿,根本没有时间。
  “快写作业”、“快听英语”、“快去弹琴”——我每天不停地用“快”字催促着女儿,同时也在忧虑着她的童年是不是就这样被“快、快、快”赶走了。
  开学前,知道我女儿要上小学,一位熟识的、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就开玩笑说:“要准备小升初了吧?”我当时真认为这是玩笑,但经过短短的几周这已经成为事实。
  还听说过一个比喻:现在的教育就像足球比赛的看台,大家本来都坐着,前排的人为了看得更远更清楚站了起来,那么后一排的不得不站起来,以至全场的人都要站起来。于是家长不停地督促着孩子去学各种各样的东西,生怕比别人落后。
  当我向别人抱怨现在一年级的小学生就很忙很累时,孩子稍大的“前辈们”则说,现在还不算什么,还有课外的奥数课,还有各种各样的考证等着你呢!知识需要应试,特长也要应试,你现在还只能算个小小的实干家。
  到底是什么让我从应试教育批判者变为实干家?是小升初的压力,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课外培训机构的泛滥,还是孩子们不断增长的智商,我一时理不出头绪。
第4个回答  2017-12-09
这些年来,谢谢老师对孩子的细心照顾,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因此复出了心血,谢谢老师们,辛苦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