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的行为?

如题所述

方法一:学会放手让孩子有自主意识。家长要逐渐对孩子放手,对孩子少一些控制和干涉,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意见,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好奇心,去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应该允许他们犯错,并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
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先由父母协助指导和督促,逐渐过度到由孩子自主安排自主完成。这样能使孩子获得自我控制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管理的决心和意志。急于插手急于纠正,就会使孩子思想上和行动上,都产生依赖感,不愿也不敢探究未知的事物。
方法二:不要放任,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对孩子充分信任和放手,重视孩子的自由意志和独立思考。并不意味着孩子就可以我行我素,也不意味着对规则的轻视和抛弃,而是允许孩子拥有有限的自由。家长要给孩子明确自主的范围,什么是可以适当放宽的,什么是需要限制的,什么是必须严格遵守的。比如作息,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确定,能够保证孩子充足睡眠的上床时间和起床时间,绝对禁止因为懒床而上学迟到。如果放纵下去,精神状态就会出现问题,变得懒散和无所谓,更不可能勤奋和刻苦了。家长要加强监督和学校密切配合,帮助孩子强化规则意识和日常规范,养成良好习惯,让孩子明白越自律才能越自由。
方法三:巧妙奖励,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家长多使用内部奖励,少使用外部奖励。孩子通过积极的探究和了解周围世界,由此产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本身就是对孩子奖赏。家长如果能够及时肯定及时鼓励,并给予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这种奖励就是内在奖励。
相反家长为了让孩子做某事,而给予物质上的承诺和奖赏,就是外部奖励。比如晨跑时,家长鼓励孩子坚持跑完1千米,并在跑完后肯定孩子有毅力能吃苦,就是一种内部奖励。如果家长承诺孩子跑完1千米,就可以买一双新跑鞋,这种奖励变成了贿赂和交换,他削弱了孩子自身的能动性,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使他觉得自己的行为是由这些报酬和奖励引起的。
方法四:正确归因,引导孩子承担责任,要进行内部的积极的归因,不要外部的消极的归因。有些孩子考试没考好,回到家就抱怨某老师不会教,或是说自己不是学习的料,这就是典型的外部的消极的归因。这种归因方式往往会造成推卸责任,逃避现实的不良影响,孩子出现外部消极归因的苗头,家长一定要高度敏感并及时引导,不能任由孩子推诿责任,否则孩子的责任心会逐渐淡漠,慢慢变得对自己的学习也不想上心,不愿负责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认真努力与否等,是个人自己可以调节控制的因素。
这种归因不但是一种内部归因,也是一种积极归因,这样的孩子学习动力必然是充足的,偶尔成绩不如意,也会在日后积极做出调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4-30

答:家长对孩子行为的引导非常重要,孩子在成长中难免会犯错,而家长的处置方式则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人格形成。在孩子犯错后,家长应该采取适当的方式处理,既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要教育孩子做人的基本道理,让孩子知道如何改正自己的错误并避免以后再犯。

如果我的孩子失误而自己发现了,我会首先表扬他的勇气,然后鼓励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他知道只有承认自己犯错并向受害者道歉,才能更好地使受害者得到理解和原谅。我会告诉我的孩子,道歉并不是一种形式上的赔礼道歉,而应是真挚的道歉,表达内心对于对方受伤的歉疚之情。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道歉并不能让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可能付出代价的不只是罪恶感。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单纯依赖赞美或惩罚,而是应从事物的本质出发,用理性的语言和角度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让孩子知道为什么一些行为是好的而一些行为是不好的,让它们成为对事情负责和对他人关心的良好公民,例如守规矩、守时、礼貌用语,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感并牢固地树立起来。

最后,我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陪伴非常重要。让孩子知道家长始终与他们站在一起,并且在面临重要的决策时为他们提供指引和支持。即使孩子犯了错,家长也应该通过关心、支持和正确认识他们,帮助他们从错误中学习,让孩子得到健康的成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