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在北大演讲的全文翻译

如题所述

全文翻译如下: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任校长时,我刚在教育部工作。在开学那天,我为北京大学做了一些事情。每个人都来自预备学校,所以你一定听说过我。三天来,他印象深刻。另外,经过几年,你一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今天我要办北京大学,所以我有三件事要告诉你们:

一个是坚持这个目的。你来北京大学读书,一定有一定的目的。如果你想知道你的目标是否远大,你应该知道大学的本质。现在人们在大学学习,完成学业后就有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在大学里,情况并非如此。大学是学习先进知识的地方。

每当外人指出我们的北京大学腐败,想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他们总是梦想着作为一名官员发财。因此,从预备学校毕业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进入法律系,很少人进入文科。更少的人进入科学领域。

可能是因为法律是成为官员的捷径。因为我想成为一名官员,我问的不是老师的知识的深度,而是官方职位的大小。高层人士,尤其受欢迎,可能是为了方便毕业生携带啊.目前,我国的政治和法律工作者大多从事政治工作,全职教授很少,因此我们不得不聘请教师和兼职人员,这也是最后的办法。 消除批评的最好方法是提高自己。人们说我们腐败,我们有良知,没有什么好怕的啊。

如果你真的有成为一名官员和发财的目标,那么北京有很多大学。你可以在法学院学习,也可以在经济系的商学院申请考试。你为什么要来北京大学?因此,你应该坚持你的目标,寻求知识,进入法律系,不做官员,进入经济系,而不是发财。当目标确定后,事情就会走上正轨。

你在这里学习,或者三年,四年,时间不多,如果你能珍惜时间,努力工作,那么结果就会很好啊。如果只是为了财富,目的是错误的,那么就会有问题。 平时不要用功读书,考试前再看讲义,不考虑不学知识,只得高分和低分;考试一结束,我就把所有的书都扔掉,混上三四年,拿到文凭,在社会上走来走去。这不违背进入大学的初衷吗?浪费时间,没有知识,就是拖延自己啊。

且辛亥那一战,我们之所以革命,就是因为清廷的腐败啊。就是现在,也有很多人对政府不满意,也是因为社会的道德沦丧啊。现在各位如果不在这个时候打好基础,勤奋学习,则如果将来为生计所迫,担任讲师,则一定会耽误学生的啊。进入官场,则会耽误国家,这是贻误别人啊。这是我对各位的第一点希望。

第二,将德行努力砥砺磨炼,现今的风气越来越苟且敷衍,只顾眼前,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其是这样,败坏德行的事情,比比皆是,不是德行根基牢固的人,少有不被这种风气污染的。各位在大学学习学业,应当能约束自己,爱惜自己。

如果都流于这种风气,前途不堪设想。所以必须有卓越的人士,以身作则,尽力矫正颓废的社会风气。各位作为大学学生,地位是很高的,理应承担这份责任,不能推卸,所以各位不光要思考如何提升自己,更必须要成为他人的榜样。

然而各位终日在书桌前发奋学习,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肯定会感到身体上的劳累痛苦。我为各位打算,不如用正当的娱乐活动替代不正当的娱乐互动,既不损害自己的德行,也对身体有好处。各位进入自己的专业时,曾经填写了志愿书,遵守本校的规章制度,品行不可以不严谨对待和修养。这就是我对各位的第二点希望。

三是敬爱师友。教员教授知识,职员服务大家,都是为了大家学习的便利,大家总不可能无动于衷吧?所以就应该以诚相待,尊敬有礼。至于同学住在一起,尤其是应该互相关爱,这样才会有互相交流学习的效果。不光要开诚布公,更要互相勉励,都在北大,则要荣辱与共。

如果有同学道德有问题,举止有不当,社会上遭到批评,即使你自己德行合体,也难以辩解,所以大家更要互相勉励。我在德国,每当到商店里买东西,店主都热情款待,付钱接物,也都互相说谢谢。这虽然只是细节,但这是焦交际所需要的,普通人况且这样,更何况堂堂大学生呢?对于师友的敬爱,这是我对各位的第三点希望。

我掌管北大才仅仅几天,很多校务还不是很了解,现有两个计划:一是改良讲义。不仅要靠讲授的知识,还更要靠各位自己的潜心学习。以后印教义,只印提纲,细节上的,还有精要的内容,都由讲师口述,或者学生自己找参考,以求学有所得,能够真正对大家的学习有作用。

二是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然多,但是新书很少,如果不广泛购书,必然不能足以给学生参考。现在正在筹集钱款,多多购买新书,将来书籍满架,自然可以多方参考,不会有知识上的缺乏。今天和各位说的就这么多,来日方长,随时都可以和我商讨这些啊。

扩展资料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1917年蔡元培的演说作品。这篇演说是蔡元培在1917年就任北大校长时发表的。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期间,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文解读: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

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本文就是他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