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定传染病,怎样上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1-19

法定传染病分三类,共39种。甲类:2种,2小时上报。乙类:26种,24小时上报, 丙类:11种,24小时上报。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有些传染病,防疫部门必须及时掌握其发病情况,及时采取对策,因此发现后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称为法定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也称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对此类传染病发生后报告疫情的时限,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的隔离、治疗方式以及对疫点、疫区的处理等,均强制执行。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等。

丙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等。

《传染病防治法》还规定,国务院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分别依权限决定传染病病种的增加或者减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