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状缺损发病原因

如题所述

楔状缺损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到多种因素,以下是其中的关键点:


首先,不正确的刷牙方法,特别是使用横刷法刷唇(颊)侧牙面,被认为是楔状缺损的一个主要原因。它之所以被提及,是因为这种病在动物中不会出现,年轻人很少发病,且不刷牙的人很少遭受此病困扰。实验表明,单独使用横刷法在离体牙齿颈部可以形成楔状缺损,而且磨损程度是使用旋转刷牙方法的两倍以上。


其次,酸性环境也对牙颈部的健康产生影响。龈沟内的酸性环境可导致牙颈部组织脱矿,容易在磨擦后出现缺损。唾液的酸性分泌、过多食用酸性食物,以及胃酸反流等情况都与缺损的形成有关。在离体牙实验中,酸性条件和横刷牙一起能造成牙颈部的楔形缺损。


牙齿结构的特点也至关重要,牙颈部是釉质和牙骨质交界处,覆盖量最少,是牙齿最薄弱的部分。牙龈炎症和萎缩可能会使根面暴露,进一步降低该部位的耐磨性。


最后,应力疲劳在楔状缺损的发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咀嚼过程中,牙体承受的咬合力在时间上周期性地变化,导致局部的压应力和拉应力交替作用。尽管每次交变应力不大,但长期累积在应力集中部位,就会引发微小损伤,即应力疲劳。牙颈部作为硬组织交汇点,容易积累这种损伤,导致“内部碎裂”(abfraction),进一步降低抗磨损和腐蚀的能力。因此,牙颈部的应力疲劳被认为是楔状缺损内在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在中老年人、承受大咬合力的牙齿以及应力集中部位。


近年来,舌侧牙颈部的楔状缺损报告也支持了这一理论。总的来说,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楔状缺损的形成和发展。
扩展资料

楔状缺损(wedge-shaped defect)是指牙齿的牙颈部的硬组织在某些因素长期作用下逐渐丧失,形成由两个光滑斜面组成的楔形缺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