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钻孔后压浆灌注桩施工工艺

如题所述

灌注桩后压浆施工工艺流程
4.2 灌注桩后压浆施工艺技术要求
4.2.1 后压浆施工控制参数
(1) 后压浆起始作业时间一般于基桩成桩2天以后即可进行,具体时间可视基桩施工态势进行调整,但一般不宜超过成桩后30天(遇有特殊情况,可作提前压浆);‘
(2) 后压浆质量控制采用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双控方法,以水泥注入量控制为主,泵送终止压力控制为辅;
(3) 水泥采用P.O 32.5水泥,注浆水灰比为0.60~0.75;
(4) 水泥压入量及泵送终止压力按下表:

桩型 桩径/有效桩长 每桩桩端压浆 每桩桩侧压浆
水泥压入量 泵送压力 水泥压入量 泵送压力
灌注桩 1000mm/36.50m&38.00m 1600~1800kg ≮2.0MPa 600~800 kg ≮1.5MPa

具体施工控制标准:
a. 水泥压入量达到表中设计值的70%,泵送压力超过6.0MPa可停止压浆;
b. 水泥压入量达到表中设计值的70%,泵送压力不足表中预定压力的70%
时,应调小水灰比,继续压浆至满足预定压力;
c. 若水泥浆从桩侧溢出,应调小水灰比,间歇压浆至水泥压入量满足上表要求。
4.2.2 后压浆管路设置
(1)桩端、桩侧压浆阀均按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基研究所专利产品式样制作。桩端设置两道压浆管路,桩侧设置一道压浆管路(详见压浆装置图)。
(2)压浆导管采用国标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管。桩端压浆导管公称口径φ25(1′),壁厚3.25mm(注:实际钢管壁厚不得小于3.25mm);桩侧压浆导.管公称口径φ20(3/4′),壁厚2.75mm;桩端压浆导管焊接套管公称口径φ32,壁厚3.25mm。
(3)压浆导管设置按详图所示,设置要点如下(参见附图):
a. 压浆导管上端均设管螺纹、管箍及丝堵;桩端压浆导管下端设有G1′螺纹及用以旋接桩端压浆阀的管箍;桩侧压浆导管下端设有G3/4′螺纹及用以插接桩侧压浆阀的三通。
b. 压浆导管的连接均采用套管焊接,焊接必需连续密闭,焊缝饱满均匀,不得有孔隙、砂眼(每个焊点应敲掉焊渣检查焊接质量,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到工序)。
c. 压浆导管与钢筋笼固定采用12号铅丝十字绑扎固定方法,绑扎应牢固,绑扎点应均匀。桩端压浆导管绑扎于加劲箍内侧,绑扎固定点为每一道加筋箍处;桩侧压浆导管绑扎于螺旋箍筋外侧,绑扎点间距为1.5m。
d. 压浆导管的上端不宜低于桩施工作业地坪下200mm(视具体情况可略作调整);桩端压浆导管的下端距钢筋笼纵笼底端400mm。(注:钢筋笼最下面一道加筋箍亦应调整到该处;桩侧压浆导管下端设置标高约-34.30m,距笼底部10m。)
e. 钢筋笼起吊入孔过程中插接桩侧压浆阀,钢筋笼最后就位前焊接桩空孔段压浆导管;
f. 钢筋笼入孔吊放过程中不宜反复扭动和向下冲撞;钢筋笼必须沉放到底,不得悬吊!
g. 桩混凝土灌注完毕,竖孔回填后,应插有明显标识,严禁车辆碾压。
4.2.3 后压浆机械设备
(1) 压浆泵采用3SNS型高压注浆泵,额定压力不小于8MPa,额定流量76L/min,功率18kW。
(2) 压浆泵控监测压力表为2.5级16MPa抗震压力表。
(3) 液浆搅拌机为与注浆泵相匹配的YJ-340型液浆搅拌机,容积为0.34m3,功率4kW。
(4) 水泥浆液的输浆管应采用高压流体泵送软管,额定压力不小于8MPa。
4.2.4 后压浆施工材料
压浆所用水泥标号为P.O 32.5 ,水泥应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14
就是预埋管后注浆
第2个回答  2010-08-14
这个问题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多给点分我给你发邮箱吧,呵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