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孩子时需要注意什么?

7月9日18时许,一未成年人因在核酸检测时骑平衡车被志愿者劝阻而情绪激动,持刀与志愿者发生争执,后被居民制止,由家长带回,现场无人员受伤。

第1个回答  2022-07-13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延伸,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成败。笔者既是家长又是教师,现就把自己多年来的经验感受归纳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以期家、校互动,共同提高教育管理孩子的能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


一是必须尊重孩子生命健康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的家长恨铁不成钢,为了片面追求高分,对孩子动辄实施恐吓、辱骂、打击挖苦、扣伙食、甚至关禁闭、暴打等家庭软暴力、硬暴力,严重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殊不知健康的身体是孩子一切成功的前提。要充分了解其成长规律,充分挖掘其个性特长,确定其培养发展方向,因材施教,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错过培养良机。
二是家庭教育应分工合作,讲究策略。教育孩子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宽严相济,注重疏导。父母有唱红脸的,就有唱白脸的,不能使孩子感到哭告无门,失去安全感。一味的施压,久而久之,孩子不敢和家长交心,给孩子心理造成阴影,大了叛逆的、出走的、精神分裂的……不一而足,后患无穷。实际上孩子的撒谎多半是家长逼出来的,阳光不起来,是因为他们怕,和家长产生了心理距离。

三是要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培养有主见的孩子。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进步的。犯了错误要分析错误的根源和严重程度,对症下药。有些错误可能是家长造成的,有些是好奇性引起的(应予以保护),有些可能只是失误。属于孩子自己的错误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有担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容许孩子犯错误,并不是包庇纵容,决不允许犯同样的错误,累教不改。过分约束,生怕出错,啥都要求按家长的做,时间长了孩子不敢做主、不敢提问题,就会逐渐丧失信心,进退失据,势必影响孩子的成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庭内要创设和孩子平等对话的氛围,允许孩子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做自己 的主。
四是家长批评孩子要注意场合。不能在自己的父母面前严厉呵斥、批评孩子,这不仅容易使 父母产生误会,感到无地自容,而且让孩子们错误的认识到他们大了就可以不受父母约束,为所欲为了,这种教育本身就是失败的。其次不要在人众场合批评孩子,这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而且显得家长粗暴没素质,还可能影响他人情绪。

五是正人先正己,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身教重于言教,在孩子面前多做少说,多一些身体力行,少一些空洞的说教,孩子小听不懂太多的大道理,或许有些道理根本就不适合他们。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形成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就是考验家长的智慧、方法和耐心的过程,若对孩子的优势和劣势认识不清,方法不当,就会误了孩子。“名师出高徒”,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做研究型的家长,倒逼我们不断地学习、修身、奋进。孩子的教育堪比马拉松,起跑看齐、过程看重、结局看淡!

第2个回答  2022-07-13

教育是家长对孩子付出的最重要的事情,也是需要家长们攻克的难题。在家庭教育中,因为每个孩子的脾气秉性不同,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要因人而异,但是大体的方法和准则是差不多的。

父母需要以身作则

孩子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平时的言行举止,不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自然无法要求子女,父母的话也就没用。家长一下班就玩手机游戏,却叫孩子抓紧时间写作业,效果能好吗?

家长要学会保护子女

在处理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有两个错误的倾向:或者是完全偏袒孩子,不信任学校和教师;或是完全信任学校和老师,不信任自己的孩子。现在的孩子在学校里压力大,学业重、考试焦虑、人际关系压力,不可能每个同学都是学习优秀的学生,实际上大部分同学是学习一般的学生。孩子进入初中后,会开始关注自己的仪表、长相,对同学的评价很敏感。当孩子与学校老师发生冲突矛盾的时候,父母既不能无原则地偏袒孩子,也决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就站在学校老师的立场上批评孩子。要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要学会倾听孩子倾诉,实事求是地了解情况。初中的孩子都是未成年人,在心理上不成熟不健全是正常的,尤其需要家长的呵护。

切忌唠叨,学会倾听,平等交流

父母和孩子之间总会有所谓的代沟。在初中阶段,是孩子容易产生叛逆和逆反的一个阶段。孩子生理发育迅速,长成半个大人,个头与父母差不多,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从各种媒体接受了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见,但也常常过分地自以为是。家长的说教已经持续了10多年,孩子总有听烦的一天。加上学业压力大,这个阶段的孩子,一般都会非常讨厌唠叨的家长。要学会倾听,学习与孩子平等交流。如果孩子到了中学阶段还愿意有什么事都与家长交流,那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只要孩子愿意与家长交流,什么问题都能够比较妥善地得到解决。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忙于赚钱,不想听孩子的倾诉,认为那是孩子们的小事,不值得听。这样就丧失了了解孩子、引导孩子最重要的一个渠道。

多鼓励,少批评

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多一点宽容,孩子只有在鼓励的环境中才能健康成长。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随着孩子的成长,要给他们更多自主空间。有些家长总是想控制孩子。适当的控制是必要的,但随着年龄增长,更多的是靠孩子的自觉和自律,而且要给予并尊重孩子自主的空间。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不仅孩子要解决青春期的困惑,父母也要解决好自己与子女关系上的困惑。父母过分管制已经长大的子女,是许多子女感到生活不幸福、压力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多理解,少苛责

对孩子的学业要求,要实事求是,只要孩子尽了最大努力,就决不能再苛求。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适应目前这种学校教育的。有些孩子尽了努力,可是成绩还不理想,家长要学会为孩子化解烦恼、分担压力。家长应该懂得并记住,孩子的身心健康、个性开朗豁达,比学业成绩重要得多。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只有在父母慈爱而不溺爱、多帮助少施压、多引导少管制、多鼓励少批评、多宽容不苛责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才能逐步发展健康的个性。

适当锻炼孩子

要逐渐培养子女吃苦耐劳的精神。劳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品质,培养他们在逆境中也能拼搏向上的精神。肯吃苦的孩子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营造平等自主的成长环境

每个家长对孩子都是有很高的期望的,对孩子成长和教育的重视,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案可以也应该精心设计。但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条生命,而不是家长手中可供驱使的物品。在父母的引导和学校的教学之外,要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感受、想法、爱好。不要把孩子当作为学校制造分数的机器,也不要把孩子当作为父母争光的工具。孩子最重要的素质是好奇心、兴趣与爱好、欣赏与追求美与和谐的能力、创造发明的能力、求智爱真的渴望。这些都不是他人能够设计出来的。这些素质只能在一个平等、宽松、自由而又富于文化传统的环境中自发生长。

第3个回答  2022-07-13

我国央视新闻前段时间报道,关于北京未成年犯罪者进行了调查。其中85%以上的少年犯罪全部是由于家里的父母性格比较粗鲁。经常动不动就打骂孩子,所以才导致孩子在性格上与父母非常相像。中国式的家长总是不爱和孩子进行沟通,总是坚持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掌管孩子的一切才是对孩子好。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家长都需要听从孩子的想法,不应该一味的去把孩子内心的真实所埋掉。不要凭空自己想象而去暴怒自己的孩子,不仅无法改变孩子,还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一定的影响,也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性格扭曲。

很多家庭在与孩子交流时,往往都是抗拒与孩子沟通。孩子犯了错,他们都会情绪失控,这也让孩子们感觉到特别缺爱。孩子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爱,孩子们开始变成了一个讨好人的性格,他们会委屈自己去求得别人满足。

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情绪失控的样子会成为孩子性格缺陷的推手

1、孩子再小,所以父母都应该给足孩子面子

父母首先就要做到日常生活中给足孩子面子,让孩子在无形之中收获温暖和光明。有心理学家曾说到过孩子在三岁以后是培养孩子自尊和自信的关键时期,家长一定不容忽视。

应该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不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和数落孩子。这样会让孩子内心觉得颜面扫地,甚至开始出现自卑感,也影响了孩子日后的发展。当你认为孩子不行的时候,孩子就真的不行了。作为父母,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让孩子毁在我们的面子当中。


2、情绪失控影响孩子性格

很多父母现在都不爱和孩子进行沟通,总是一味的靠自己猜测去瞎编乱造。往往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也变得越来越少,孩子们也开始出现了抵触父母的情绪。情绪教育是训练人的本质中最好的东西,它能够使我们的知识和品德意志方面得到较强的发展,也能够使我们的情感建立在健全人格基础之上。

情绪教育这几年也深受很多大人们的喜欢,重视孩子的日常性格,让孩子正确表达个人的情绪。父母在日常和孩子交流中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一点,就是在管好自己情绪时再去教育孩子,让孩子从中收获到更好的教育。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情绪教育时,一定要学会不掺杂任何语言教育,这样能够提高情绪教育的效果。会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开始注意到家长们的情绪,从中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时间长了,相信孩子通过情绪教育也能够变得更加听话,效果也是非常有效的。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学会控制情绪,让孩子从中收获到更好的教育。因材施教也是最佳的切入点,这样能够让我们事半功倍。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的行为教育,让自己能够得到较好的素质,也能够让孩子从中以父母为榜样。


3、父母有较好的情绪,才能够给孩子更好的爱

作为父母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总是把自己不正确的情绪影响给孩子。良好的情绪教育能够给孩子一生带来影响,父母有义务给孩子指出错误。家长们往往在谈到孩子的优缺点时,父母总是愿意提孩子的优点,却从来不愿意说孩子的缺点。

总是害怕自己出现错误,也害怕和父母待在一起,总觉得和父母待在一起不自在。希望作为父母的你能够聆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从中也能够理解父母的想法。

教育孩子要懂得正确的方法和温和的态度,这样才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性格,孩子才能拥有完全的任何和良好的品质。


所以批评孩子可以,就事论事,不能随意打骂,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给孩子增加问题。教育孩子最好还是采用正面的方法来管教,推荐一些很脾气容易冲动的家长看一看这一本《正面管教》。书中给出贴近生活案例,紧贴现代理念,运用高效使用技巧,帮助父母心平气和的和孩子沟通。


总结: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需要父母用心去呵护他们,也需要父母时常去聆听他们的心声。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情绪或者生活上的不开心,通过互相聆听化困难为动力。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教育孩子时,我们也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良好的情绪教育,让孩子从中收获到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

第4个回答  2022-07-15

家庭教育小贴士

1.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请谨言慎行。童言无忌的孩子才能保持自由探索的天性。父母和教师要宽容孩子的胡说八道,要有足够的肚量和理解力。如果孩子的做法跟你预想的不同,哪怕你认为他是在闯祸,开口的时候不妨慢一点,想想这是不是在干预他。

2.小家变大家,独养变群养。一个小区的独生子女家庭可以考虑组成互助组,3个以上但不要多于5个,让他们一起吃饭一起游戏,甚至在一张床上睡觉,孩子们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家长不要参与。如果是两个孩子在一起,出现矛盾很容易谁都不理谁,家长又不得不干预,而3个孩子在一起对他们来说要复杂一些,他们必须动脑筋“找朋友”。

3.儿童时代是延迟满足训练的最佳时期。不要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让他们学会等待,懂得节制,没有延迟满足的训练就难以有自制力,而没有自制力就难以有幸福的人生。教育的奇迹是靠父母的精神引导实现的,而非物质满足。

4.关注孩子的成绩不能不关注他们的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是由感觉动作、听知觉和视知觉三大功能决定的。明智的父母会让孩子多运动多游戏,并以此带动孩子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5.培养孩子发展某种特长必须以潜能和兴趣为前提,无潜能则无基础,无兴趣则无动力。父母的兴趣未必是孩子的兴趣,父母的特长未必是孩子的特长。逼迫没有音乐耳朵的孩子成为音乐天才,就像要让石头开花一样难以如愿。

第5个回答  2022-07-13

1、真正的教育,是不教育。或让孩子看不到或感觉不到这是在教育。润细无声,不留痕迹的教育,美好或真正的教育,就发生了。否则,就不是教育。或效果太差。也可以说,身教重于言教。切忌空口说白话讲大道理,胡乱指责,居高临下,好为人师。







2、俯下身子,虚心向孩子请教。要知道,每个孩子天生爱学习,孩子更单纯,真实存在。大人们过于功利虚伪麻木,谦虚地向孩子学习请教,孩子的心理得到很大满足,更有利于孩子学习。



3、真正需要受教育的,并不是孩子,恰恰就是父母。所以,首先把自己教育提高了,才有资格当父母。能够不给孩子添乱就不错了。很多父母其实根本就不合格,而不自知,一声叹息,彻底毁了孩子。










4、与孩子在一起,最好不要总是谈学习。无用的废话,就是感情优良的纽带,胜过谈学习做作业。



5、分明的界限感太必要。孩子是父母的。但是,他首先就是他自己——一个独立自尊的个体存在,其次,他属于社会。切忌把孩子当做父母和老师功利心的牺牲品或工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