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是如何理解庄子的

如题所述

庄子思想是他最后的心灵归宿 。
贾宝玉的诸多所思所行,都跟庄子思想不谋而合,包括书中也曾多次提到贾宝玉对《南华经》(《庄子》)深有所悟。
在《红楼梦》第22回中提到,宝玉“毫无牵挂,反能怡然自悦”。因为“吸引力法则“,所以心无挂碍、怡然自悦的宝玉看到了下面的一段文字:
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六律,铄绝竽瑟, 塞瞽旷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頫之指,而天下始人有其巧矣。
这段文字来自《庄子》的“外篇·胠箧”部分,尤其是“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 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这句话值得细细品味。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杜绝产生追求圣贤这种不接地气、高高在天的意淫,放弃刻意追求所谓的大智慧,就不会出现‘大盗’(偷取古人知识、考取了功名,却在官场牟取暴利、为非作歹的人);不推崇美玉珍珠这些贵重的东西,就不会引发小偷去行盗。烧掉信符和打碎玉印这些可以用来制造伪证的物品,人民就会回归自然朴素无欲的状态;损毁用来测量比较的容器和秤杆,人民自然就不会争执不休了。废除那些奉为神圣的条条框框的律法,百姓才可以自由的讨论。”
这句话正是宝玉的写照,他对那些嘴上说要读圣贤书、当了官之后完全和圣贤背道而驰的人不屑一顾,认为他们都是混账的东西,是败坏社会风气的主要源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