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广州,感受熟悉而陌生的市井烟火与人文气息

如题所述

回忆,往往是内心的向往。广州这座千年古城,这座现代繁华都市,仿佛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它有太多神秘而光辉的传奇。多年前,在南下广州的列车上,自告奋勇地向邻座的旅客,滔滔不绝地说起自己也还不甚熟悉的广州的包容与睿智。那个场景,成了往后常常追忆的镜头,也许内心是向往能真切追寻这座城市的千年记忆。

历史的长河,滚滚东去,让人遗忘多少长河孕育的传奇故事。许多年以后,人们发现,关于某座城市的记忆,仅剩一些断断续续的熟悉与陌生交汇缠绕的碎片。然而,城市的进程永远是进行时,城市的脚步在政治金融经济等的推动下,从未停止变化的脚步。广州,无疑也是这么一座变化着的城市,它的变化,从洪荒时代,从两千两百年前开始后,就从未停止。但是,在这座看似永远都在忙碌的城市,沧海桑田变换的痕迹,亘古久远的风物,却总能在不经意间向你展露。

有人说,广州最有烟火气,能抚凡人心。也许是因为,在广州,盘踞着大大小小的浓缩着这座城市所特有的精神气质的居住地——城中村,曾经的岭南水乡,沃野良田,如今卷缩在喧街繁市,高楼马路之间的楼重楼,屋隔屋。

犹记得那年毛主席视察的棠下村,村前的甘棠树正在开满白色小花,纯洁灿烂。那年召开“六级干部会议”的祠堂,如今作为陈列馆“毛主席视察棠下纪念馆”依然矗立在烟火深处。青砖大屋的龙葵钟公祠与长廊萦绕的小花园,静静的相对而立,俯瞰着栖息在周边的十万外来民众。

当年的龙溪村,如今的车陂,依然包容地接纳着四海人民。唐宋忠勇贤臣之后聚族而居形成的三村八约,散落在村中各处的文天祥、王道夫、苏轼后人苏箕……等人的宗族祠堂,让人总能遥想当年的风华及轰烈,崖山海战的蹈海的悲壮。

曲水潆洄处,幽居傍水偎的黄埔南湾村,见证沧海桑田的南海碣石“常春岩”,旧时岭南水乡的鱼虾市集“南安墟市”,祭祀南海神洪圣大王的护龙古庙,麦氏宗祠、夏园村……无不让人回味当年李鸿章、陈献章、毛主席的文采风流,“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拥有完整岭南水埠码头建筑群的南潡;五百年祖德,十三代书香的沥滘;巷陌纵横,文艺水乡人家小洲;“一墟两市,不嫁北亭等几时?”的北亭;江水夕阳晚望景的南亭渡口;曾孕育“一门三进士”的金鼎深井……何处不散发着这座城市的烟火魅力。

世人只道,广州的商贾繁华,为天子南库。然而,藏在这热闹喧嚣的背后,琅琅的读书声从未断绝。也许在你行走在繁华街道时,不经意地一转弯,那些透露着墨香书韵的安静娴适的街巷就会倏忽出现在你的视角。时至今日,依然遍布街头巷尾的书院,也许历经沧桑斑驳,却镌刻着千年文风。

遥想当年,或山林,或溪涧,或花间湖畔,只要寻得一清幽美地,即可顺拈世间一物,相与论道讲学。文运书香满羊城的番禺学宫;两百米古巷,五十间祠塾的横沙书香街;翰墨书香的人文风雅之地文德路;鬼才伦家一门四元福地巷;“广者大也,雅者正也”古风古韵的广雅中学;百年经典学府中山大学……

走在这些古祠书院中,总能回顾感受那些学养深厚,操履端谨的大儒的意趣洒脱,高华壮亮。开创“雅健”岭南词风的崔与之;“严气正性,人与文皆峭岸”的李昂英;“学以自然为宗,以忘己为大,以无欲为至”的陈献章;“随时体认天理”的湛若水;“岭南孤凤”张诩;十八世书香门第的黄氏家;才气光芒直冲斗牛的伦文叙……

走过街角,繁华都市转角处,那些历经千年的洁光片羽,却在无常变化中,与时光永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