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情感表达,比起大人来说可能比较单一,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哭。但有些家长对此非常不耐烦,甚至觉得孩子哭是不坚强的表现。
于是常常阻止孩子,但这其实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同事的儿子今年3岁,有一次大家去这位同事家做客,孩子看到那么多人来家里非常高兴。
在玩耍的时候,不小心把桌上的饮料倒在了地上,同事非常生气,直接骂了孩子几句。孩子觉得非常委屈,大哭起来:"我不是故意的",看到孩子没有意识到错误反而还狡辩,同事直接呵斥:"犯错了还哭,不许哭,给我憋回去。"
其实在我们周围,像这样的事情是非常多的,孩子一犯错,免不了要被爸爸妈妈批评。本身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已经非常自责了,再加上父母的责骂,不允许自己哭,他们会觉得更加委屈。
那些从小不被允许哭的孩子,究竟被剥夺了什么呢?1、 剥夺孩子发泄情绪的权利
对于年幼的宝宝,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哭来了解他们需要,但随着宝宝慢慢长大,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会告诉他们"不要哭",因为哭是不坚强和懦弱的表现。
更有一些男孩子的家长,从小就告诉孩子不能哭,男孩子一定要有担当,要勇敢。家长的想法没有错,但每个人都有表达情绪的权利,我们又有什么权力去控制呢?
2、剥夺了孩子对于情绪的正确看法
孩子如果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不被允许哭,那么他们对于情感发泄的认识就会产生错误。
小时候孩子遇到的事情都不会太大,对他们的心理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孩子长大之后,进入社会面临的挫折往往也是非常多的。
如果在面对重大问题面前,孩子依然不会发泄情感,其实是特别可怕的。尤其是在孩子的内心,他们会觉得发泄情感是一件可耻行为,时间一长更会使孩子心理出现问题。
3、剥夺了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
家长对孩子的每一次训斥,都会在他们内心留下伤痕,而伤痕的严重也视事件的影响而决定。
当孩子在某件事情上受到委屈,并且通过哭来表达情绪时,家长每次训斥以及每次打断孩子情绪的发泄,都会让他们内心变得孤僻,对爸爸妈妈感到失望。
从而使亲子关系出现裂痕,孩子与父母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缺乏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不让孩子发泄情绪,不让孩子哭,对他们来说伤害是非常大的,因此作为家长,怎么做才是对孩子真的好呢?
1、让孩子发泄情绪
每个人都有情绪,情绪本身没有好坏,孩子会哭,其实是因为他们需要将内心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空间和时间,让他们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当孩子沉浸在哭泣中,父母也可以利用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来转移他们的注意,让孩子的悲伤情绪得到缓解,避免孩子不停的哭泣。
2、明白孩子为什么哭
家长阻止孩子哭泣,严厉斥责,其实所做的只是表面功夫,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想让孩子停止哭泣,父母首先要给孩子一些时间,同时给他们一些正面的鼓励。
当孩子情绪慢慢得到稳定之后,家长就可以跟孩子好好沟通,了解他们为什么要哭,在了解原因之后,我们才能对症下药,给孩子一些正确的建议。
3、正确引导孩子表达自身需求
当我们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需要宣泄,但如果孩子总是用哭来表达自己的不开心,这也是不正确的,家长也不能一味放纵孩子。
我们可以教会孩子排解负面情绪,让他们学会调节心情,如果孩子还不会说话,只能通过哭来表达需求的话,家长可以发现孩子哭泣的原因,比如他们是想玩玩具还是想吃东西。家长可以代替孩子来表达出他们的需求,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下次应该怎么去做,可以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去寻找需求物,而不是通过哭来表达。
小朋友有哭和表达情绪的权利,家长也要起到安抚及教育的义务,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才有益处。
而不是当孩子一哭,就不由分说的去吼去骂,去制止孩子的哭泣。虽然当时孩子确实停止了吵闹,但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却已经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