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袁文长

20多年前,笔者在《合肥晚报》副刊发了一篇短文,题目是《“得意忘形”溯源》,引出一场不甚激烈的笔墨官司。争论的焦点是“得意忘形”这个词是否来源于庄子的“得鱼忘筌,得意忘言”。现在想来,真是年纪轻见识短。我们祖先是有大智慧的。一个词语何处来要经过多次演变,如同浩浩长江,源头会有许许多多支流。“得意忘形”这个词,“意”字好解释,“形”字意义却十分幽远。前不久一位多才多艺的朋友嘱我写一个条幅,挂到他书房中。我便为他写了“君子不器”四个字,隶书,很厚重。遗憾是许多人不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甚至有人说这是骂人的话,说“君子不是个东西”。“君子”大家好理解,“器”是什么?“器”在于“形”也,这就与“得意忘形”关联上了。再溯到庄子那里,“形”便是筌,“筌”者,装鱼的篾器,可以说是一个盛东西的器具,这个器具自然就是个东西,中国汉字真的很有意思。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为政篇。有汉以来,众多名家大儒为这四个字作“注”,概括起来不过三层意思,从个人品行来说,君子不可像器物一样只是专注于做一件事,比如汽车只能运输,床铺只供睡;就个人气度来说,君子不像一个器物只有恒定的容量,比如半斤装酒瓶,只能装250克的酒,5升水壶只能装2.5公斤矿泉水;就个人处世来说,君子不像一个器物不能因时而变,比如机器人只能按照设定的程序运转。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君子不器”:对于从政者来说,要具有博学多才、一专多能,察事物之态势,发思路之未行;对于从事一定专业性工作者来说,在精于某项技能的同时,不仅要知其当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把握住这项工作的规律性,并可以通过分析概括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于芸芸众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要感知人性的本质、生活的本源,以灵动而应对繁复,以达观而克服艰辛,以理想而充实人生。

“器”如果要找个反义词的话,那就是“道”。古人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而客观世界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组合。老子曾说过:“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多数人最这段话理解为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其实一个“之”字道尽了普遍联系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事物的联动性,真乃“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也。孔子曾问道于老子,也就是说,中国文化儒和道可溯同源。一个人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一个人处于什么样的时段,一个人用什么样的方法应对世事,全是相对的,没有恒定的多维,只有变动不居之维。孔子在诉说自己的时候,因家贫而学过多项技能,孔子在游说国君的时候,也极力倡导“游 于艺”,纵观几千年文明史,许多仁人志士,在“不器”中有“器”,因“小器”而成“大器”。比如书法、绘画、音乐、甚至写文章,对士大夫来说是雕虫小技,名士大儒不屑为之。然而,许多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往往是发迹于某一项专业,因有某一“利器”而敲开政坛之门,并由此而登上历史舞台,展现自己的政治才华,以名垂青史。

时代发展到今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不断地给孩子培训各种技能;年轻人对自己,为不落伍时代,不断地考证、考级。其实,这是个信息爆炸、技能滥觞的时代,一个人要成为全才,通晓各行各业是不可能的,正如庄子所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那如何才能做到“不器”呢?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也就是说,在具有广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接受一定“礼数”的约束,只有这样,才不会使自己的抱负半途而废。这个“礼”也可以说是“道”,道者,君国之内,王道也。大可以说是规律,小可以说是法律规则,人格品行。如果一定要澄清“君子不器”还是“器”?西方哲人康德的一句话可以作参照:人必须成为自身的目的,而非人之外事物的手段。通俗地说,“君子不器”是相对于他人和社会而言,“君子之器”是相对于自我修心养性而言。

二十多年的笔墨官司时至今日我才略有知晓,今晚涂鸦至最后,研墨展纸为自己写了四个字:君子之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