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巨婴因父母溺爱生活无法自理,之后怎么样呢?

如题所述

父母之爱最无私,而这点在对待孩子时也更显得淋漓尽致。不少父母宁愿自己吃苦,不愿孩子受一点伤。家里没钱,也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满足孩子的心愿。甚至在面对孩子不合理要求时,家长还在不断让步。事实上,自古便有言:“溺子如杀子”一说。过于溺爱孩子,的确能让孩子短暂衣食无忧,少摔跤、少碰壁。但长此以往,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却是毁灭性的。在这样的教育下,会扼杀他们的创造能力与积极性,最终成为“巨婴”。而在当年,因为父母的溺爱,就将杨锁推上绝路,也断送了其23岁的年轻生命。


杨锁是河南信阳朱堂乡人,生于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由于他是家中独子,父母对其十分疼爱,几乎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中怕摔了。为了表达对他无限的爱,父母给其取名杨锁,意为;“将儿子永远留在身旁”。

自小以来,杨锁便受尽宠爱。不管是出门还是吃饭,父母都会亲自前去伺候。直到8岁上学时,由于担心孩子出门会遇到危险,也担心他摔跤,因此其每次出门时都由父母用担子挑出门,回家则再由父母挑回家,真正做到了脚不落地。但他在享受着远超同龄人溺爱的同时,却也放弃了自己的天赋与本能。


据其亲戚邻居所述,杨锁长相俊美,模样很讨人喜,同时他也很聪明,很多东西老师都没怎么教,他只想随便一想,便能说出答案。但由于家庭把他当“皇上”,他就是不听课也不做作业。老师对他只要稍微严厉,杨锁当天就会告诉自己父母。而第二日,总能看到杨锁父母前来学校“要说法”。有着这样的性格和家庭,一般的同学也都不愿意和他相处,因此尽管杨锁上了多年学,却啥也没学会,更没交到一个朋友。

事实上,面对父母的溺爱,杨锁也想过“反抗”。他看到父母在田地里干活时,也曾想试着帮忙,而在家中时,他也会对一些新奇的事物感到好奇,想动手去练,去学。但其父母看到后却总是担心他累着,只是让他去玩。


父亲因病去世后,家庭情况变得非常糟糕。面对一大堆农活,母亲仍舍不得孩子帮忙,不让他参与。她将农活全部揽下,最终积劳成疾重病卧床。多年溺爱的代价是惨重的,当母亲实在干不动,恳求他能出些力时,一直无所事事的杨锁拒绝了母亲的请求,继续过着坐吃山空的生活,直到母亲去世。那年他已18岁。

双亲逝世后,他搬到堂哥家里生活。堂哥曾给他介绍了很多工作,但他却没有一个愿意干的。去建筑队吧,嫌累,总是一个人偷偷跑回家;去当服务员吧,嫌脏,到了还得别人伺候他。因此他很快就败光了父母留下的遗产,陷入困境。他不会做饭,饿了就讨饭,不会洗衣,脏了就扔掉。只要吃一顿饱饭,他就能睡好几天,等实在饿得不行,再出门乞讨。


亲戚曾心疼他,给他送来菜和肉,还教他如何做饭,但他头都没抬,将肉和菜挂在房檐,放臭了都不吃。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冬天到来之际,由于不知怎么取暖,他竟直接放火把自家能烧的家具全烧了取暖,到后来想睡觉只能睡在堂前挖开的坑中,最后用土盖在身上取暖。

2009年12月,杨锁很久都没出门乞讨。堂哥觉得他可能好几顿没吃饭,便带着食物和被褥去看他。谁知去了才发现,不知何时,他早已饿死家中。


杨锁落得今天的地步,怪他么?当然怪,相比穷困山区的孩子,他的生活不知比他们强了多少,但他却自甘堕落,自己将自己逼上了绝路。不过,最应该怪的人,却是他的父母。他们打着爱孩子的旗号,剥夺了孩子的童真、自由创造力甚至是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将孩子养得像个宠物。身为父母,最应该教给孩子的除了学习和做人外,更该教授的是独立面对困难的勇气与思考能力。他们扼杀了孩子的一切,也将家中独苗亲手送上了绝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7
依然无法自理。只要父母不改变对他的溺爱,孩子就永远无法成长。
第2个回答  2021-03-07
之后该巨婴生活依然很难自理。巨婴因为父母的溺爱,什么事情都不会做,哪怕长大了,父母依然觉得他还是一个孩子,直到现在,生活依然不能自理。
第3个回答  2021-03-07
中国第一巨婴因父母溺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导致孩子长大后生活不能自理。后在家中饥饿至死。
第4个回答  2021-03-07
在他的父母去世以后他因为没有办法自理自己的生活随后也去世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