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农业最大威胁:草地贪夜蛾,与蝗灾相比,哪个危害更大?

如题所述

中国历史上有三大灾害,旱灾、水灾和蝗灾,影响一个比一个大,但草地贪夜蛾是去年才入侵的物种,在2019年之前,几乎大家都没听说过这种害虫,和蝗灾比起来,哪个对农业的危害更大一些?

何为草地贪夜蛾?

其实草地贪夜蛾的原产地在美洲,与中国相隔上万公里的路程。但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草地贪夜蛾也跟着这顺风车在全球攻城掠地,到2019年时,已经到达东南亚的草地贪夜蛾终于开始从云南边境进入国内,当年就在西南一带形成比较大的影响。

2019年时草地贪夜蛾在全球影响范围

而随着草地贪夜蛾的繁殖,2020年将面临更大的威胁,因为本地繁殖的草地贪夜蛾将比2019年至少提早一个月,而且影响范围将会到达黄淮地区,再加上东南亚迁飞的草地贪夜蛾,因此2020年将会面临重大的虫灾影响

草地贪夜蛾

草地贪夜蛾也被称为秋行军虫或者草地夜蛾,是夜蛾科夜盗蛾属的一种蛾,它的危害主要是幼虫期,主要危害对象是禾本科植物,人类主粮植物都是大都是禾本科,比如小麦和水稻以及玉米等,都草地贪夜蛾幼虫掠食的对象。

草地贪夜蛾对环境适应性很强,在原产地美洲的南美和北美都有大量分布,从热带到亚热带区域,虫卵可以安然过冬第二年孵化有继续危害农作物,因此草地贪夜蛾是全球十大虫害中排名第八位。

草地贪夜蛾繁殖周期

草地贪夜蛾繁殖能力惊人,一次产卵超过1000枚,会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幼虫阶段有六个虫龄,前几个阶段主要在孵化后即开始危害植物,主要会造成植物叶面穿孔,光合作用面积下降,也会造成幼苗植株整根切断,幼虫还会吐丝随风飘散扩大影响范围。

到幼虫后期影响更大,除了叶面破坏以外还会钻入果实,比如啃食玉米棒子造成大量减产。成虫前草地贪夜蛾会在土壤中经历蛹阶段,蛹期一般一周到一个月不等,羽化后爬出,4-5天内完成产卵。草地贪夜蛾成虫后不再啃食,以花蜜为食。草地贪夜蛾一年可以繁殖3-5代,主要和气候有关。

草地贪夜蛾迁飞

草地贪夜蛾的成虫是会飞的,它可以借助气流远距离飞行,一个晚上迁飞距离超过100千米,所以成虫后的草地贪夜蛾影响范围极广。

中国历史上的大蝗灾

关于蝗灾我们就不多说了,一般都是发生在大旱之后,因为蝗虫卵的繁殖需要干燥气候,但幼虫需要有植被覆盖,因此大旱之后的少许甘霖可能会带来蝗灾,早先发生在东非的蝗灾源头就是2018年阿拉伯半岛上的干旱和季风降雨。

影响黄河中下游的主要是东亚飞蝗,草原牧区的主要是西伯利亚蝗、意大利蝗、亚洲飞蝗,这些蝗虫迁飞能力极强,一旦形成蝗灾非常难治理,影响东非和印度的主要是沙漠飞蝗,种类和影响方式都大同小异,但危害是一样的。

一只蝗虫一天大约能吃掉和本身体重差不多的食物,看上去并不多,但蝗虫成群后规模极大,经过二次三次繁殖后,数量还会指数级增加,因此就影响来看,可以用扫荡来形容,或者蝗虫所过之处基本和火灾后的澳大利亚森林差不多,因为植物叶子统统被吃干净,只剩下光秃秃的杆子。

所以东非2000万人的生机被蝗虫群基本是毁掉了,所经之处,基本已经绝收,除了补种以外,蝗灾过后没有任何方法来补救,蝗灾一旦发生,无论是农药还是生物防治,效果都不太好,最关键是在蝗虫的若虫期介入,这个阶段的蝗虫不会飞,用鸡鸭鸟类都可以快速处理,用农药效果也很好!所以联合国粮农组织才呼吁,3月-4月初是防治蝗虫最好的季节,因为新一批蝗虫正式若虫期,如果成虫(一年繁殖2-3代,每只雌虫产卵200枚以上),那么到5-6月份,数百倍扩大的蝗虫将会继续扫荡东非、印度和巴基斯坦。届时可能会影响全球10%的人口粮。

草地贪夜蛾入侵与蝗虫扫荡,哪个更严重?

两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所不同的是草地贪夜蛾一旦发生后,每年都会卷土重来,而蝗虫则需要一个干旱的条件,如果是雨水充沛之际,只要不是迁飞的蝗虫,大都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所以冲覆盖时间上来看,草地贪夜蛾完胜!

另一个是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草地贪夜蛾已经影响全球,这个未来似乎无法缩小规模,蝗虫则还是区域性的,从这个指标来看,草地贪夜蛾完胜。

2020年草地贪夜蛾可能影响到区域

最后一个是两者对植物的危害性,蝗虫所经之处,基本就是三光政策,能吃的绿色植物叶子一扫而光,一窝蜂的来,走时什么都不留下,这就是蝗灾的威力!而草地贪夜蛾影响则会留下一些渣渣,会使农作物大量减产,但有时间防治,进度比较缓,周期比较长,从这个角度看,蝗虫完胜。

所以三局两胜制,草地贪夜蛾在这一轮比拼中胜出,未来影响将是长期的,而蝗虫来得快,只要防治得力,去得也快。可以预计未来中国农业将长期处在草地贪夜蛾的影响之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