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室是说汉语还是满语?

如题所述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无疑是最富有争议性的一个朝代。比如它的服装、发型、礼仪、文化,都能够引起不小的争议。虽然它离我们如此之近,但是它的很多东西却被蒙上了面纱。就比如清朝的官方语言,究竟是汉语还是满语呢?清朝皇室平时说满语还是汉语?溥仪:都不说,有种方言你们听不懂。

实际上,说起中国历史上的语言变迁,可能要专门写一部专著才能写得清楚,但是清朝的语言文字变迁却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时代。就比如说文字,中国用汉字用了几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了,但是清朝建立后为了推行它的文化,一开始并没有把汉字作为官方语言,满文才是官方语言。

就像康熙签订的《尼布楚条约》,它只有满文版本、俄文版本、拉丁文版本的,并没有汉字版本的。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清朝皇室平时说的就是满语,用的就是满文。我们现在看清朝留下来的大部分文字资料,多半是以汉字的形式表现的。关于这一点,曾经也有人专门问过溥仪。

溥仪却尴尬地回答道:“都不会说,有种方言你们听不懂。”看过溥仪所写的《我的前半生》的人大约都知道,小时候的溥仪曾经被逼着去学习汉语、满语,还有各种东西。但是他自称:“在我学业之中,学得最糟糕的就是满文,我只会最基础的单词。”这一点也说明了当时清王朝已经不怎么说满语了。

那么,为什么清王朝后期几乎放弃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呢?他们又以什么样的语言来交流呢?原来,满语本来就是在一个非常仓促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清朝在1644年就入关了,而他们的语言、制度、礼仪完全都是草创阶段。为了体现他们的“文化自信”,他们又不愿意去用当时已经颇为成熟的汉语、汉服。

所以满语就这样赶鸭子上架成了清朝的官方语言,并且还得到了乾隆等人的大力支持。可是这样一种草创的语言,必然具有它与生俱来的缺点。比如:不易于记忆、不易于表达、不易于书写等等。而汉语运行了几千年,在这方面就好很多了。不久之后,清朝开始明面上仍然宣称“满语”为“国语”,实际上则大多都开始使用汉字了。

毕竟,不懂汉字,连四书五经都看不懂,所以才有了把“维民所止”看成“要杀雍正的头”这种笑话。所以后面清朝的皇帝渐渐都开始关心起汉学来,很多清朝的皇族还写得一笔好书法,画山水画也很不错,这都是他们那个时代积累下来的基础。虽然文字上到了后期基本大家都用汉语了,语言却不完全如此。

溥仪所说的“方言”是怎么回事呢?它就是北京官话。所谓“官话”,有现在“普通话”的意思。北京官话,就是当时北京一带的通用语言。我们现在西南地区还有“西南官话”,整个四川、重庆,还有湖南的少数地方,都用西南官话,也就是西南边的通用语言的意思。那么,北京官话是怎么来的呢?

北京官话一开始只是北京地区的方言,并不是明朝的官方语言。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后,在语言方面提出要恢复历史正统,宣布废弃元朝时期的官方语言,改用以南京地区方言为主,遗传自南朝以前的中原语言“正统”的南京官话。所以虽然明朝后来的国都在北京,但是北京官话在当时却并没有什么地位。

清朝入关之后,由于他们的语言系统比较凌乱,也有讲蒙古语的,也有讲满语的,也有学会汉语的,所以到了北京索性都与北京官话融合。这便成了后来清朝皇室们所通用的语言——北京官话。虽然这种语言并没有获得“国语”的名义,但是实际上却是他们用得最多的语言,溥仪也是说这种语言为主。

至于满语、满文,更多的时候沦为一种“吉祥物”,成为清朝皇族标榜自己“文化自信”的符号。虽然清朝许多皇帝都有下令考核满语满文的做法,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到了后来,满语满文几乎濒临灭绝了,当时郭沫若想要找溥仪请教满文问题,结果溥仪却告诉他,自己也是不懂满文的,搞得郭沫若一阵尴尬。

车同轨,书同文,这是历史的趋势,也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7
清朝时,皇家大臣和皇帝是由上朝时的情况来决定讲什么语言。通常皇帝和满族大臣讲满语,在会见西藏地方代表时,藏语。与汉族大臣讲汉语,与蒙古族大臣讲蒙古语,到了清末,满蒙大臣大多精通汉语,所以在朝廷讲汉语也越来越普遍,但满语蒙语直到清末还是会普遍使用。
第2个回答  2021-02-17
他们语言系统比较凌乱,有讲蒙古语,有讲满语,也有会汉语,最后,清朝皇室们所通用语言北京官话,这是他们用最多的语言。
第3个回答  2021-02-17
清朝皇室说的是汉语,因为他们来到中年以后就开始学习汉人的文化,虽然他们看不起汉族人。但是全国大多数的人口都是汉族人
第4个回答  2021-02-17
清朝皇室说的当然是满语,只是在朝堂上才是逐渐由满语向汉语进行过渡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