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张飞性格特点,详细一点 最好是一篇文章,谢谢

如题所述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一员猛将张飞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大多都是有勇无谋,脾气暴躁,好逞匹夫之勇的人.其实不尽如此,我认为张飞非但是智勇双全,而且还能有识大贤之能.只是由于他心性直爽,处事时想到就做,才给世人造成一个有勇无谋的错觉.只要张飞肯花时间细想一下,妙计便会层出不穷.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有很多地方都能够体现.

例如,第二十二回中写道:“却说刘岱知王忠被擒,坚守不出。张飞每日在寨前叫骂,岱听知是张飞,越不敢出。飞守了数日,见岱不出,心生一计:传令今夜二更去劫寨,日间却在帐中饮酒诈醉,寻军士罪过,毒打一顿,缚在营中.曰:“待我今夜出兵时,将来祭旗!”却暗使左右纵之去.军士得脱,偷走出营,径往刘岱营中来报劫寨之事.刘岱见降卒身受重伤,遂听其说,虚扎空寨,伏兵在外.是夜张飞却分兵三路,中间使三十余人,劫寨放火;却教两路军抄出他寨后,看火起为号,夹击之。三更时分,张飞自引精兵,先断刘岱后路;中路三十余人,抢入寨中放火.刘岱伏兵恰待杀入,张飞两路兵齐出.岱军自乱,正不知飞兵多少,各自溃散.刘岱引一队残军,夺路而走,正撞见张飞,狭路相逢,急难回避,交马只一合,早被张飞生擒过去.余众皆降.飞使人先报入徐州.“在这件事当中,张飞在立下军令状务必生擒刘岱后,刘岱却在寨中坚守不出,张飞虽勇也无法攻破.在这种情况下,张飞成功的施展了一个妙计,不但诱使刘岱出战,生擒了刘岱,更是帮助刘备打了个大胜仗,俘虏了不少敌军.事后刘备也称赞张飞说:“翼德自来粗莽,今亦用智,吾无忧矣!”

又有一个例子,当刘备大军弃了新野,屯于樊城.曹操欲领兵攻之.刘备得知此消息后,料敌曹操不过,决定带者百姓攻投奔江陵安身.奈何刘备大军带着许多老弱病残,行军缓慢,数日便被操军赶上.两军交战,刘备军队人少,寡不敌众,被杀得溃不成军.刘备幸得张飞拼死相救才冲出包围,而身后兵马却只余百余骑.张飞却自引二十余人来到长阪桥,见桥端有一小树林,想出了一计.他令所带的二十余人砍树枝拴在马尾,在树林奔跑,扬起了很多尘土.待到曹操到时,张飞独自一人骑马在长阪桥上叫战.曹操生性多疑,见树林中尘土飞扬,又见张飞只单身一骑,恐刘备有伏兵,遂不敢出战.这时张飞却又来叫战,声若巨雷,竟当场震死操军一将,曹操于是退兵急回.张飞的这一计谋成功的施展.充分的体现出了张飞的才智.首先,他善于抓住别人的弱点,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必定不敢贸然出战;然后,他凭借自己超人的勇气和万夫莫敌的武力,更加深了曹操的疑虑,进一步使曹操不敢轻举妄动.这不仅让曹操退兵数里,折了一将,更是让刘备的军队有了充分的时间撤往汉津,与关羽引的部队汇合,一起抗拒曹军.若没有张飞的这一计谋,恐怕刘备所领之军会全军覆没于长阪桥,刘备本人也难逃厄运.此真良策也!也许张飞的才智并不在诸葛亮,庞统之下,只是未开发出来吧!
与卧龙诸葛亮齐名的庞统,最初效力于孙权,可因为庞统相貌丑陋,所以得不到孙权的重用.在鲁肃的推荐下,庞统又去投奔刚刚攻克荆州的刘备,希望能得到重用.可刘备也同样因为庞统相貌的缘故,不想重用他。便以刚攻克荆州,职位无空缺之由,只让庞统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去当县令。

庞统没办法,只得先去做了个小县令,却终日饮酒,不曾治理.此事传到刘备耳中,刘备大怒.急差张飞前去查看.张飞到时,庞统正在饮酒,百余日的公文都未处理.张飞勃然大怒,想要治其罪.庞统让张飞稍等,自己拿了笔,竟在半日之内批阅了百余日来的所有公文,张飞乃大惊.于是在刘备面前力荐庞统.刘备才让庞统当上了副军师.

倘若也似孙权,刘备等只以貌取人,却不看真才实学,刘备便要埋没了一位大贤人,也许就不会有刘备后来的夺取西川,自立蜀国,刘备也会背负一个害贤之名,失掉人心.兴许张飞识贤之能在刘备,孙权之上吧!

综上所述,我觉得张飞不仅不像是世人所说的那样有勇无谋等。而且在某些方面他更是有超出常人的能力,我们必须改变对张飞的看法才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25
猛张飞 粗中有细
第2个回答  2010-08-25
  论张飞的性格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是一个着墨不多而性格异常鲜明的艺术典型。鲁迅在评价《红楼梦》时说:“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张飞正是这样一个善恶兼具的“真的人物”。罗贯中塑造张飞形象时,对他倾注了不少感情,但“爱而知其恶”,并不忌讳人物性格中的丑陋面,所以他给我们刻画了一个活张飞。
  《三国演义》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拥刘反曹”。作品是把刘备当作“仁德爱民”的圣君来歌颂的,而张飞就是拥戴刘备并为之冲锋陷阵的结义兄弟。刘关张桃园结义的誓辞是“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这是忠和义的统一。对张飞来说,国家和君的代表不是别人,而是他的哥哥刘备。他骂吕布时说:“我哥哥是金枝玉叶,你是何等人,敢称我哥哥为贤弟!”且莫小看这个“金枝玉叶”,这是张飞跟随服从拥戴刘备的基础。他后来曾说:“哥哥乃汉朝宗派,莫说汉中王,就称皇帝,有何不可!”一句话揭示了隐藏在张飞灵魂深处的秘密。忠义在张飞身上基本是统一的,但忠高于义。他怒鞭督邮时,主要原因不是因为督邮是害民贼,而是“督邮逼勒县吏,欲害刘公”。他怒鞭督邮的目的不是救民,而是为了保护哥哥不受别人欺辱。古城会要杀关羽,也是忠高于义的表现。关羽投降了哥哥的敌人曹操,既不忠,且不义,所以他要杀此不忠不义之人。长坂坡大战时,他怀疑赵云背叛他的哥哥反投曹操去了,于是要“亲自寻他去,若撞见时,一枪刺死了!”古城会要杀关羽、长坂坡怀疑赵云,证明他都错了,他所犯的简单化的错误于他无损,反而使他忠于刘备的性格格外鲜明起来。
  在刘备打江山的艰苦斗争中,他屡立汗马功劳。徐州时捉刘岱,长坂桥退曹兵,取武陵,夺巴郡时擒严颜,战马超,智败张郃取瓦口关,立下赫赫战功。在这些出生入死的战争中,张飞的勇武性格得到多方面的展现。在谈论三国英雄时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免。”在战场上无人敢轻视吕布,他却视吕布如无物。在虎牢关时,他面对无人可敌的吕布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酣战吕布,连斗五十馀合,不分胜负,众诸侯人马,“都看得呆了”。在徐州时,吕布来投刘备,“只见张飞扯剑上厅,要杀吕布”。这很使吕布恼火,曾恨骂张飞说:“环眼贼,你累次渺视我!”在张飞面前,吕布显得很渺小。张飞还是唯一的遇见曹操使其不战而退的大将。曹操从关羽口中闻知“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大惊,回顾左右,“令写于衣袍襟底以记之”。曹操是一个在矢石交攻之际从不慌神的统帅,战濮阳时吕布的画戟击在他头盔上他没有慌神,战马超时他割须弃袍被追得绕树而走没有慌神,但在长坂桥遇张飞就不同了,“却说曹操惧张飞之威,骤马望西而走,冠簪尽落,披发奔逃。”用“独退曹家百万兵”将张飞的神勇刻画得活灵活现。《三国演义》以勇武著称的名将有吕布、马超、关羽、许褚等人,但无人有张飞一人能退“百万”敌的战绩。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一人能退敌“百万”的将帅也仅张飞一人耳。《三国志·蜀书·张飞传》描写这场战争:“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可见长坂退敌不是虚构。小说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运用烘托和合理的夸张,将张飞神勇慑敌的形象鲜明生动传神地刻画出来。
  张飞忠义勇武的性格令读者敬,但还不是读者喜欢他的主要原因。张飞作人胸无城府,做事适性任情,真率坦荡,一片天真烂漫,这才是读者喜欢他的主要原因。他第一次出场,这个性格特点就得到生动表现。当刘备看着招军榜文慨然长叹时,背后一人厉声说:“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此人便是张飞。然后他又自报家门,主动提出“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的建议。在酒店又遇见关羽,邀到他家庄上,他又倡议“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这才有了影响深远的“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张飞第一次见面,素昧平生,没有张飞的快口,就不会有结义的事发生,他们会立即风流云散开的。在征讨黄巾起义的斗争中,张飞“要斩护送军人以救卢植”,要杀“怠慢了玄德”的董卓,无不是这个性格的展现。在关羽温酒斩华雄后,他面对十八路诸侯,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军事斗争要由统帅节制调遣,方能取得胜利。张飞置此于不顾,面对有爵位的众诸侯,以步弓手的低微身份,快人快语,大呼小叫,提出作战意见,率真到“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地步。刘备从陶谦手中得到徐州后,吕布来投。曹操恐二人同心合力进犯许都,于是用“二虎竞食”之计,命刘备除掉吕布。刘备看出了曹操的用心,认为,杀掉势穷来投的吕布是不义的,不上其当。张飞却不顾大局,不仅持剑要杀吕布,还叫着说:“曹操道你是无义之人,教我哥哥杀你!”刘备分析了情势,关羽点头称是,张飞仍说:“我只要杀此贼以绝后患!”适性任情,坚持己见,到了固执的地步。
  “刘玄德三顾草庐”用张飞的性格陪衬刘备的求贤若渴,虽然重点写刘备,但张飞的性格比刘备更鲜明。在兄弟二人意见相左中,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刘备第一次去隆中,未遇诸葛亮,惆怅不已,张飞只说:“既不见,自归去罢了。”第二次准备去隆中前,他又说:“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他的这番话受到其兄的斥责,他不明白“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的道理。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他忘记其兄刚才说的孔明是当世大贤的话,又说:“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刘备对他的错话虽然多次“叱止之”,可他还是有话非说不可,决不藏掖半句。第三次去隆中前,他先批评哥哥错了,后又说:“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话语坦率到出格的地步。当刘备拱立阶下,恭候诸葛亮睡醒时,他又大怒,对关羽说:“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幸亏关羽劝住了他,不然他会因一把火而葬送其兄的千秋事业的。刘备请出诸葛亮之后,以师礼待之。他又批评其兄的师礼太过头。刘备回答他说:“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当曹操派夏侯敦率十万大军杀来的时候,刘备找他商量对策,他竟说:“哥哥何不使‘水’去。”面对诸葛亮的正确调遣,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他似乎不知“运筹惟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道理,在大战前夕,居然嘲笑哥哥尊为老师的孔明,表现了对刘备用人的怀疑。
  一个伟大作家常常有这样的功力,他多次描写一个人物的缺点,目的不在揭露,更不在谴责,倒是为了肯定这个人物,为了表现这个人物的可爱。罗贯中描绘张飞在对待吕布问题上缺乏策略思想,反复描写他把诸葛亮当作无益之人,不是为了表现他头脑简单,也不是为表现他性格上的缺点,而是着意刻画他胸无城府,为人真率坦荡,一片天真烂漫,倒是个性情中人。惟其如此,当诸葛亮指挥的博望坡之战取得胜利时,张飞便称赞:“孔明真英杰也!”见到端坐车中的孔明,下马拜伏于车前。知错必改,人物的某些缺点,最后转化为人物性格上的闪光点。
  不可否认,专横残暴也是张飞性格的重要特点。刘备多次批评他:“一者酒后刚强,鞭挞士卒;二者作事轻易,不从人谏。”在入川时诸葛亮郑重叮嘱他:“于路戒约三军,勿得掳掠百姓,以失民心。所到之处,并宜存恤,勿得恣逞鞭挞士卒。”这同《三国志·蜀书·张飞传》的记载“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是一致的。张飞待下残暴,并且不听人谏的专横性格,为当时人所共知。小说第14回“吕奉先乘夜袭徐郡”将张飞的这个性格描画得淋漓尽致。为了守好徐州,他向刘备作了保证,“自今以后不饮酒,不打军士,诸般听人劝谏便了。”但自刘备一走,他把自己的保证早丢到脑后去了。他设宴请各官赴席,要众官都要满饮,逼使“天戒”的曹豹也饮了一杯。他大醉后又起身与曹豹把盏,曹豹说:“某实不能饮矣。”他胡搅蛮缠地说:“你恰才吃了,如今为何推却?”豹再三不饮,他醉后使酒,要打曹豹。曹豹无奈,求他看女婿吕布之面,饶了自己。他大怒说:“我本不欲要你;你把吕布来唬我,我偏要打你!我打你,便是打吕布!”于是将曹豹痛打了一顿。此事的直接后果,是曹豹勾引吕布乘他酒醉袭取了徐州,他在惶恐无地的情况下,企图以自刎来向刘备谢罪。
  张飞的死是最没有价值的,他不是战死疆场,不是马革裹尸,而是死于自己的两个末将之手,死于自己的暴虐性格。他听说关羽被东吴所害,于是旦夕号泣,血湿衣襟。“诸将以酒解劝,酒醉,怒气愈加。帐上帐下,但有犯者即鞭挞之;多有鞭死者。”关怀爱护部下是古今名将的基本品德,吴起、赵奢、项羽、李广等无不如此。张飞却反其道而行之。罗贯中着力描写了张飞性格招人喜爱的一面,但不忌讳他性格中丑的恶的招人厌恶的方面。他鞭打士卒的场面描写虽然不多,但有典型性。第一次是他在徐州为捉刘岱而鞭打士卒使其通消息于敌。这同周瑜打黄盖不同,那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双方的共同目的是打败强敌曹操。他打士卒方式不同,是故意寻对方一个“错”处,用酷虐的暴行逼使士卒产生背叛投敌思想,被打者是被动的,产生的后果是被逼的。第二次是鞭死帐上帐下无错的部下。第三次是鞭打范疆、张达,逼迫他们去做根本无法限时完成的任务,还用“杀汝二人示众”来恐吓他们,结果把自己的命送掉了。刘备前后两次批评他酒后“鞭挞健儿”的暴行,在即位后还特别叮咛他“今后务宜宽容,不可如前”。诸葛亮在入川时对他说的“勿得恣逞鞭挞士卒”,“恣逞” 一词很有分量,可见鞭打部下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他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这表现了他性格上的盲目自信,刚愎自用。所以我们有理由说张飞所走的建功立业道路,实际也是由他性格决定的“自取其祸”的悲剧道路。
  在桃园三兄弟中,刘备以“仁德爱民”著称天下,关羽是“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惟张飞不同,他是“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三兄弟之所以对待下人态度不同,这是被他们不同的阶级出身和经济地位决定的。刘备虽有皇族的血统,但早已败落,他“幼孤,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到他成为扬名天下的英雄时,他仍能于下处后园种菜;直到请出诸葛亮后,他仍能亲自用牦牛尾结帽。刘备作为涿县楼桑村的小手工业者,贫寒的劳动生活使他深知百姓的疾苦,这才玉成他“仁德爱民”的思想性格。关羽出身贫寒,“杀家乡倚势凌人的势豪,逃难江湖,五六年矣”,成了长年在外的流浪汉;由于他恨“势豪”,所以才形成“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的性格特点。张飞出身不同,他第一次见刘备自报家门:“吾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他自称“颇有庄田”,不会是夸大之辞,可见他不是一般的中小地主。他还说:“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于此可见其经济实力的雄厚。有人据“卖酒屠猪”把张飞定为小市民,那就全错了。“卖酒屠猪”不是说张飞自己干着卖酒或杀猪的行当,而是指他家还兼营酒业和杀猪卖肉的商业活动。特别提出“屠猪”一事,决非指一天只宰杀一两头猪,肯定是有规模的垄断或批发猪肉的事业。惟其兼营农商并达到“颇有资财”的地步,所以才有一次招募乡中勇士三百馀人的经济实力。虽然我们没有更充分的材料说明他是大地主,但却可以肯定他不至于只是一个小地主。正是这种地主阶级的出身决定了他“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思想作风。他“不从人谏”的专横和酒后“鞭死士卒”的残暴,都可以从这里找到原因。据一些美术史资料记载,张飞还是一个善画美女的画家。这说明他还是一个有一定素养的文化人。可惜的是他没有继承孟夫子“民贵君轻社稷次之”的民主思想,倒是牢记孔夫子的“君君,臣臣”观念,只认得“金枝玉叶”的哥哥刘备,从不把小人——百姓士卒放在眼睛里。他的死,我们是同情的;但他的死因又是自造的,我们说是咎由自取——这决不冤枉他。
  总之,张飞的性格是个性化的,是丰满的,又是复杂的:这就是罗贯中给我们的贡献。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