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太监一定要阉了?

如题所述

宦官是由外生殖器被閹割的男人进宫担当。宦官的职责主要是维护朝庭后勤事务的正常运作,原则上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也有个别朝代存在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 用閹割过的男人作为宫庭內侍并非中国独有产物。埃及、波斯、印度等古文明都曾经有相同的做法。圣经新约中亦有向来自非洲埃塞俄比亚的太监传福音的記述。英文中太监(eunuch)一字即由希腊文“守护床的人”转变而成,可见宦官在中外本来都是为了保护后宫貞节,皇族血统而设。中国的宦官在中国,商朝时的甲骨文中曾出现「凸刀」字,其义与閹字相通,可见当时已有将人閹割;但未见有将他们作宫庭內侍的記述。西周时开始有使用閹人的記載,《周礼》內有「宫者使守內,以其人道絶也」。当时的閹人被用来作「寺人」、「內竖」、「閽人」等职,但是人数不多且地位低下,只是负责杂役,传令等工作,是家臣的一种。随著专政王权的发展,到了战国、秦朝时,受宫刑的人大量增加,使用閹人的机构亦增多,閹人当政亦开始出现。 到了汉朝,侍候皇帝的人统一被叫作「宦者」或「宦官」。据说此名是出自拱卫在天帝星旁一个叫「宦者」的星座。至东汉时,規定宦官全部要用閹人,大規模宦官当政亦在当时首次出现。之后在唐代末年再次出现大規模宦官当权。至于「太监」一名称,最早出现于遼,本来是政府高级职位的名称,并不一定由宦官任。至明朝时,宫廷內设十二监二十四衙门,提领者被称为掌印太监,俱由宦官出任。于是「太监」变成了高级宦官的称谓,后来成了对宦官的统称。宦官在明代发展至顶峰,明末时曾经有过宦官数万名,遍布政府各部门,以太监充任的特务分布全国。到清朝时,宦官统统称为太监。清朝对太监控制得十分严格,除了清末有一两个受宠的太监外,宦官弄权的情况没有出现。宦官的来源閹人最初的来源是受过宫刑的犯人。到了宦官有机会掌权,开始亦有人为了作宦官而接受閹割。隋朝以后,宫刑被廢止作为正式的刑罰,宦官应以自愿被閹割者居多。到了明朝,被閹作宦官者,除了部份是来自南方被擄的外族小孩(如郑和);多是自愿閹割的人。明朝太监的閹割本来应该是由宫庭负责,民间自行閹割是被禁止的;但这项禁令从未被认真执行。明代中叶时,民间曾经出现大批自閹后入不了宫,作不了太监的人,被称为无名白。中国著名的宦官竖刁:春秋时齐国宦官。他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自行阉割。而齐桓公也因为这件事而不聽管仲遺言,亲信易牙、刁竖。桓公病危时刁竖作乱,桓公衣袖蒙脸,气絶而死。之后桓公五位公子为继位而明争暗斗,没人替桓公收屍。趙高:秦朝时宦官。秦始皇死后权倾朝野,指鹿为马。蔡伦:(约63年—121年),东汉时宦官,相传是紙的发明人。张让:东汉十常侍之首。黄皓:三国时蜀汉宦官,三国演义中刘禪因聽信他而荒廢政事。高力士:唐玄宗宠臣,传说李白醉酒后要“力士脱靴”。李辅国:唐肅宗当权的宦官,首名宦官宰相。魚朝恩:唐朝时以监军出身的宦官。童贯:宋朝一名宦官;曾在小说《水滸传》出现。郑和:(1371年-1435年)明朝成祖三寶太监,航海探险家。王振:明朝第一名当权宦官,引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俘。刘瑾:明朝时当权宦官,后被凌遲处死。魏忠贤:明朝时宦官,以败壞朝政著名。安德海:清朝慈禧的最爱。后来出京辦货,到山东被巡抚丁寶楨以祖训逮捕处斩。李蓮英:继安德海后的另一位当权太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