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文化修养

如题所述

一、培养学生兴趣,形成浓厚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语文课堂中的优良传统文化教育应竭力做到生动活泼、情趣盎然。通过各种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诵读经典活动,把每一个学生吸引进来,让他们真心与书籍成为好朋友,享受读书之乐。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向同学们讲述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教孩子们学唱《唐诗三百首》等经典民歌;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视频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直观了解《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百家姓》、《唐诗宋词》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浓厚的兴趣。
二、阅读点亮人生,积淀文化底蕴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调用自己所累积的各种知识,以获取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体,用心去感受我们的教材课文,用传统文化独有的审美观去发现美、欣赏美、感悟美。只有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加强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迅速提高,对于扩展阅读教学的资源、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格局、增强语文教学的文化底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利用阅读指导课对学生的阅读做精心指导。包括整本书的推荐、单篇美文的推荐、读书方法的介绍、读书习惯的培养、读书交流等。摘抄好词好句、好段,概括主要内容,畅谈读书心得,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笔记;有时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书中内容再现。孩子们尤其喜欢这样的阅读课,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不再是自己,而变成了书中的主人公,率性地展示着文中人物的风采。
三年级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专题的一组教材,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副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学生在阅读本组课文的时候,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另外还安排了一次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的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通过课内学习和课外生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学习《赵州桥》一文后,让学生收集家乡的桥的资料,知道每座桥的名字、具体位置,如彩虹桥、青年路大桥、淮河大桥、沱湖大桥、分洪闸桥等;可以用相机把桥拍摄下来,用笔记录勾勒每座桥的形态,了解每座桥的结构、特点、用途及桥两边的民风,感受桥的气魄雄伟与壮观,感受大桥建设者的聪明和智慧,感受家乡的灿烂文化和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更加好好学习,长大后更好地建设家乡,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教育。
《巴黎圣母院》、《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生沉浸在紧张动人的故事情节中,如醉如痴,同时明白深刻的哲理。《鲁滨逊漂流记》告诉学生“做人要有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奋发进取的精神”;《巴黎圣母院》使学生明白“外表的美与丑无所谓,重要的是有一颗善良、正直的心”这一道理;《落花生》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一对父子之间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父爱的坚强与伟大,学会懂得珍惜父爱。
在成长的道路上,孩子们一直与书为友;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交谈。渐渐地,书中一个个精彩走进了孩子们的视线,走进了他们的心灵,也走进了他们记忆的最深处。从《三国演义》中认识到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从《穷人》知道了桑娜一家诚实、善良的品格,从《鹿和狼的故事》懂得了人类与动物要和谐相处……
晨诵课,师生之间通过诗歌相互问候,互道早安,很快就进入到令人感动的课堂情景当中。在反复吟诵的过程中,同学们被诗中渗透出的美好感情所感染,深切地感受到同学们表现出的愉悦和获得的满足。另外,通过特定的时刻所包含的特殊意义送诗,如:开学、教师节、学生生日、国庆节、二十四节气等,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晨诵时,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教师、学生、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通过晨诵课程,让我们的学生能有一颗博爱而敏感的心灵,能有诗的情绪,变得文雅、大度、善良,感动于花开花落、月缺月圆……
在浩瀚的书海里,孩子们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怀。现在我们学校每个班每星期开设一节阅读课,我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认真阅读、摘抄好词好句、写出心得体会,收获可大了。在阅读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与中国梦同行、书香伴我行、感恩教育、文明诚信、崇尚美德等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征文活动,学生多次参加比赛并获奖,学生的集体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升。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文化传统和身边的文化传统。
三、写方方正正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加强写字教学,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写字教育传统,打好写字基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班班通教学设备(畅言教学软件),对汉字进行分解和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汉字的读音、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学生更加易于模仿和临帖。这样学生感觉趣味盎然,学习兴趣更加高涨。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为传承中华书法文化精髓,发扬光大书法风采,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写字的正确性和规范性,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定期开展小学生“书法比赛”活动。比赛要求学生写字时坐姿端正,握笔正确,笔画工整,结构匀称,整洁美观;同时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书写内容。每次参赛的同学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个个准备充分,坐姿端正,聚精会神,认真书写。稚嫩的笔锋一丝不苟,整洁的书写令人赏心悦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写字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学生的练字兴趣,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使学生乐学、勤学。《写字与做人》书法校本课程的开设、国庆书法比赛,诗意清明书法比赛、规范汉字书写优秀班级评选、汉字笔顺大赛、“小脚丫”书法社团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写字教学的内涵,增强了学生的写字热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促使学生形成了规范、整洁的书写汉字的意识,并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写方方正正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已成为每位同学的自觉行动,浓郁的墨香芬芳四溢。
四、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精神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诵读形式加强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选文兼顾《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蒙学教材、经典古诗词篇章以及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文章。
组织学生参加五河县“新华杯”第一届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比赛,参赛节目《少年中国说》在此次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小选手们以声情并茂的表演、悦耳动听的诵读演绎了中华优秀经典著作,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正像一位参加比赛的同学所说,《少年中国说》气势宏伟,催人奋进。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有理想、有志向、有气魄,勤奋学习,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一首经典的《梅兰竹菊颂》,赢得了在场评委和观众的热烈掌声。同学们用深情的诵读诠释着古诗词的经典,用优秀的表现传承着中华精神。学生在比赛中充分理解和表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强的民族精神。
五、拓展课外内容,丰富社会实践
在教学《藏戏》一课时,学生在了解藏戏特点的同时也对其他戏曲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了解戏曲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传统艺术。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学习《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后,让学生搜集家乡徽派建筑的图片资料,感受家乡建筑的风格特点,感受建筑工人的辛勤劳动,激发对家乡、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拓展教学资源,让学生对家乡的传统戏剧黄梅戏、泗州戏、五河民歌和舞蹈钱杆子、花鼓灯等有更多的了解与接触。寒暑假、双休日,大街小巷,、青年圩广场、祥源民歌广场、城南龙河公园、城南体育馆,处处都有家长陪同孩子们勤学苦练的身影,孩子们即使汗流浃背也毫不顾惜。孙涛、陈梓号、钱润等同学还有板有眼地学起了黄梅戏、泗州戏,五河民歌和钱杆子、花鼓灯,大家齐聚一堂,载歌载舞,兴趣盎然,快乐与幸福溢于言表,逗乐了全班的孩子,脸上露出自信开心的笑容,进一步激发大家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感受家乡独特的民风民俗的魅力之所在。带领学生参观五河县城南规划展览馆,孩子们领略到了五河古城的繁荣昌盛,了解到了我们未来城市的设计、发展,感受到城市的文明与进步,一幕幕的精美图片展览介绍让孩子们看到了家乡五河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幢幢高大的建筑,一座座雄伟的大桥,一片片绿色的草坪,比比皆是。孩子们懂得要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常怀感恩之心,把零花钱捐给最需要帮助的人;老实做人,踏实做事,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民族的根。新形势下,加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坚定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茁壮成长。
为此,我将坚定地努力并实践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