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年轻人的价值观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中国人的价值观 1、“富贵富贵富贵富贵”。 就是指金钱美女、权力地位名誉。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先贤的这句格言一语道出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真实的人生追求,这是最现实的问题。 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谓“以禄取人,人可竭”,历代读书人十年寒窗,谋臣武士“修得文武术,卖与帝王家”,为的也无不是富贵二字。多少英雄豪杰拎着脑袋打天下,也是被“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所激励,背后的动机都是富贵二字。孟子衡量大丈夫,也是把“富贵不能淫”放在第一位,可见这富贵二字在中国人心中的意义。而且不管从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来看,这都是符合人性特点的。 从现实来看也最契合实际。在当下中国,成功与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就算不是唯一也是首要的标准。不但是社会衡量一个人社会价值的标准,也是个人衡量其自身人生价值的标准。而当今所谓的成功,无非就是富贵这种价值观含蓄文雅一点的说法而已。一个人拿到了世界金牌,但是沦为搓澡工,没有人会认为她是成功的。邓稼轩为国家造出了原子弹氢弹,但最后贫病交加而死,也为有识者戒。所以说,如果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富贵是否为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还有待商榷,那么作为当下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却应该没有多少疑义。 2、、、、太平太平太平太平。。。。 也是举国一致追求的理想,包括平安,平静以及和等意思。 太平是治理国家的第一法则,是衡量政治的最高标准。如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太平盛世等。太平也是生活的第一法则。对老百姓,普遍的生活追求也是安居乐业,安享太平岁月。有俗话说:“宁为太平犬,不为乱离人”,“老百姓求的就是太平”,“平安就好”,“好人一生平安”等等;在为人处事方面,也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和为贵”,“息事宁人”等格言,其本质都是追求太平;在生活中,人们对那些不安分动不动就想求变求新的人,也往往加以斥责:“太平日子不过,为什么要左搞右搞!”“又要搞什么名堂!”,“好好的日子不过,搞什么搞!”等等。 3、、、、忠孝忠孝忠孝忠孝。。。。 在中国社会的地位可说无与伦比,所谓“以孝治天下”,“百善孝为先”,孝的地位是无可复加的。在中国社会,如果一个人被指责为不忠,还可以出来见人,如果被指为不孝,那就没法做人了。所以,哪怕是无恶不作之徒,只要还能尽孝,就可以获得最后的道德庇护所,灵魂也可以得到最终救赎。我们看到很多故事,某人奸淫烧杀,做下无数灭绝人性之事,人人欲食其肉,但只要最后有一句:“不过此人是个大孝子”或:“此人事母至孝”,大家就会给与一丝原谅,觉得此人本性并不是那么坏,还有救。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文化心理,就像西方人,只要最后有一句:“不管如何,此人信仰上帝”,那他的灵魂就可以得到拯救,而不管他身前有多少罪恶。 忠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三纲之中的第一纲——君为臣纲,讲的就是忠。民间崇拜第一人——关羽,也是忠义的化身。忠孝忠孝,从来都是忠在孝前,忠孝不能两全时,要优先考虑忠,从这个角度,似乎忠的地位还要高过孝。关于忠,中国人同时存在两个互相对立的观点:一是“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事二夫”;一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符合辩证法,左右逢源,提供灵活性;弊端则是可以各取所需,人为取舍,损害原则性。 4、、、、仁义仁义仁义仁义 仁是儒家的核心概念,为五常之首,儒家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所谓“仁本第一”,所以应该够格入选核心价值观。义”的概念,包含的范围则比较广泛,义除了本身有他的内涵,同时也可以涵盖仁、孝、忠、节等方面,比如可以认为仁也是一种义,叫仁义;孝也是一种义,叫孝义;忠叫忠义;节为节义;德是德义;信是信义等等。所谓“孔子重仁,孟子尚义”,义和仁同为儒家的两大核心概念之一,地位虽略低于仁,但对中国社会普通民众的影响,则要远远超过仁。 中国人在官本位思想影响下,普通中国人的价值观就是——升官发财,讨好上级,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提拔一下我。于是乎,就见到许多下层、没钱没背景的中国人拼了命地入党,为了入党什么脸皮都不要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但是还是有人喜欢跪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2
分田到户,老百姓吃饱饭,儿女的安置地的保障
第2个回答  2016-01-19
钱钱钱钱钱,现在中国人都没信念了。
第3个回答  2016-01-19
金钱至上享受第一
第4个回答  2016-01-19
金钱大多数都是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