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鸥的个人成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一)著作
1、专著(1部)
[1]吴小鸥.教学场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合著(1套2部)
[1]石鸥、吴小鸥.百年中国教科书图说(1897-1949)[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2]石鸥、吴小鸥.百年中国教科书图说(1949-2009)[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3、参著(2部)
[1]许云昭、石鸥.超越差距——中美基础教育课程比较[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2]石鸥.中国基础教育60年[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二)论文
1、CSSCI期刊
[1]吴小鸥、石鸥.晚清留日学生与中国现代教科书的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1(5)
[2]吴小鸥.《格致须知》与中国早期新式教科书[J]. 教育学报,2011(3)
[3]吴小鸥.课堂:人与知识相遇的教学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
[4]吴小鸥.大学与大爱[J]. 江苏高教,2011(1)
[5]吴小鸥.现代性:清末民初教科书的启蒙诉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
[6]吴小鸥、石鸥.新中国第一套统编教科书——195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撰出版的教科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0(10).
[7]吴小鸥.教学场的形态演进[J].高等教育研究,2007(6).
[8]吴小鸥.教学场引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1).
[9]吴小鸥.论教学场的自组织[J].全球教育展望,2007(9).
[10]吴小鸥.关怀型课堂:生活世界的还原与超越[J].课程·教材·教法,2007(2).
[11]吴小鸥.试析教科书依赖及其改变[J].教育科学研究,2007(1).
[12]吴小鸥.大学课堂文化人格的共生与化育[J].高教探索,2005(6).
[13]吴小鸥.社会转型期道德学习的难为与有为[J].教育科学研究,2005(3).
[14]吴小鸥.构建创新性学习的生态环境[J].教育科学研究,2003(12).
[15]吴小鸥.潘孝富.初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2).
[16]吴小鸥.论教育反思的智慧[J].中国教育学刊,2004(9).
[17]吴小鸥、潘孝富.论研究性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价值[J].中国教育学刊,2003(10).
[18]吴小鸥.问诊大学课堂教学[J].现代大学教育,2004(1).
[19]吴小鸥.课堂“关怀型”情感场对大学生道德学习的研究[J].江苏高教,2004(4).
[20]石鸥、吴小鸥.从有限渗入到广泛传播——清末民初教科书的民主政治启蒙之意义[J].教育学报,2010(1).
[21]石鸥、吴小鸥.清末民初教科书的现代伦理精神启蒙[J].伦理学研究,2010(5).
[22]石鸥、吴小鸥.浸润在湖湘文化中的乡土教科书——湖南乡土地理教科书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3]廖湘阳、吴小鸥.论创新性学习机制的建立[J].现代大学教育,2002(4).
[24]吴小鸥.论教育中的心理契约[J].中国教育学刊,2006(12).
[25]吴小鸥.大学课堂中创新性学习预期目标偏离及原因分析[J].江苏高教,2006(6).
[26]吴小鸥.大学课堂中创新性学习的偏离及矫正[J].高教探索,2006(6).
2、CSSCI扩展版期刊
[27]吴小鸥.中国教科书审定制之嚆矢——试析晚清学部第一次审定初等小学教科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
[28]吴小鸥.健康身体:文明之起点——清末民初教科书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启蒙[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4)
[29]吴小鸥、方成智.大学生道德学习中情感关怀偏离及其原因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30]吴小鸥、雷熙.新中国语文教科书60年[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
[31]吴小鸥、石玉.经典的理念与启蒙的思路——以中小学教科书中鲁迅作品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5)
[32]吴小鸥、周英杰.琅琅书声中的百年记忆[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2).
[33]吴小鸥、曾艳华.国家基础 在少年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6).
[34]吴小鸥、向黎.艰难的规整——解放初期教科书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5).
[35]吴小鸥、艾琼.张之洞与新式教科书的编撰——以《张相国新撰唱歌教科书》为例
[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2).
[36]吴小鸥.晚清西式教科书的引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6).
[37]吴小鸥.近年来中国近代中小学教科书研究综述[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3).
[38]吴小鸥.非线性学习:大学生创新性学习的实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2).
3、其他期刊
[39]吴小鸥.新一轮课程改革教科书之才创新与不足[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1(5)
[40]吴小鸥.“战士思想”如何传承[J].国学,2010(12)
[41]吴小鸥.不能忽视鲁迅作品的语文教育价值[N], 中国教育报,2010-09-02(5).
[42]吴小鸥.穿越百年的琅琅书声[N]. 中国教育报,2010-06-03(8).
[43]吴小鸥、杨洪波. 试论革命根据地教科书的政治动员[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6).
[44]吴小鸥、文芳.清末民初教科书的现代文化语境构建[J].教育史研究,2010(2).
[45]吴小鸥、葛越.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革命根据地教科书发展概览[J].湘南学院学报,2010(6).
[46]吴小鸥、许玲.新中国第一套大范围使用的教科书[J].湘南学院学报,2010(1).
[47]吴小鸥.课外作业的依赖现象及其改变[J].湖南教育,2010(5).
[48]吴小鸥、曾艳华.课堂本是一个“场”[J].湖南教育,2010(3).
[49]吴小鸥、文芳.现代性:清末民初教科书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兼议清末民初新式教
科书的研究价值[J].湘南学院学报,2009(1).
[50]吴小鸥.文化人格: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目标[J].湖南教育,2008(2).
[51]吴小鸥.形成“教科书依赖”现象的外在因素[J].人民教育,2007(6).
[52]吴小鸥.浸润与激荡——清末民国教科书对社会变革之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
科学学报,2007(5).
[53]吴小鸥.让大学课堂充满人性光辉[J].中国德育,2006(2).
[54]吴小鸥.心灵生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根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11).
[55]吴小鸥.道德这样学习[J].湖南教育,2006(7).
[56]吴小鸥.论关怀型课堂[J].江西教育科研,2005(11).
[57]吴小鸥.新课程对教师自我效能感之冲击[J].教学与管理,2005(5).
[58]吴小鸥.论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构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5).
[59]吴小鸥.创构大学课堂[J].湘南学院学报,2004(6).
[60]吴小鸥、吴鹃.教师信息化教育能力培养[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
[61]吴小鸥.教师情绪智力初探[J].郴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
[62]吴小鸥.课堂:人与知识相遇的教学场[N].湘南学院报,2010-04-30.
[63]吴小鸥.大学与大爱[N].湘南学院报,2010-09-15.
[64]石鸥、吴小鸥.历史上的语文教科书之一:中国现代教科书之萌芽——南洋公学的《(新订)蒙学课本》[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8(1).
[65]石鸥、吴小鸥.历史上的语文教科书之二:最早的学校自编语文教科书——澄衷学堂及其《字课图说》[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8(2).
[66]石鸥、吴小鸥.历史上的语文教科书之三:最具现代意义的学校自编语文教科书——无锡三等公学堂的《蒙学读本全书》[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8(3).
[67]石鸥、吴小鸥.历史上的语文教科书之四:最早的白话教科书——彪蒙书局《蒙学实在易》系列[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8(4).
[68]石鸥、吴小鸥.历史上的语文教科书之五:中国第一国家统编教科书——学部图书编译局《国文教科书》分析[J].湖南教育:语文教师,2008(5).
[69]石鸥、吴小鸥.湖南乡土地理教科书 湖南乡土地理参考书·序[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1-11..
[70]吴鹃、吴小鸥.我国法学教育的检视及展望[J].湖湘论坛,2009(5).
[71]吴鹃、吴小鸥.民族贫困地区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11).
[72]邓艳辉、吴小鸥.关于教师人格建设的思考[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