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救95岁老人值不值得

如题所述

23岁救95岁老人值不值得,答案是:值得!

这位知友,近日,23岁消防战士姚为君在扑救民房火灾中为救一95岁老人牺牲的消息引发网民热议,在普遍赞誉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提出“23换95,到底值不值”。

因为救人行为而引发社会价值观的讨论,在社会舆论场中并不鲜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大学生张华为救掏粪老农而牺牲就曾引发社会大讨论,那场讨论也让人们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如今,过去了一代人的时间,“23与95孰大孰小”再次成为不该有的算术题。对于姚为君的壮举,大多数网络跟帖是痛惜和点赞,但争议之声同样不容忽视。有人说,别怪我自私,我觉得英雄亏了;有人说,23岁还可以为社会做很多事,不管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有些不值得;也有人说,也许他不知道要救的是95岁的老人,更不知道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值不值”的追问,反映的是市场经济的思维方式,遵循的是等价交换、讲求回报等原则。但生命不是算术题,道德也不能用加减乘除来换算。买车买房需要也必须问问“值不值”,但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等道德行为,就不能用“值不值”来衡量。如果把市场经济的原则扩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很容易使人的价值观念异化,思想道德蜕化,该挺身而出时可能会退避三舍,该仗义执言时多半会选择沉默。

“值不值”的追问,对人民子弟兵来说根本就不是个问题。有不少记者问那些“危难时刻显身手”的官兵:“当时你是怎么想的?”这些官兵几乎众口一词地坦言:“其实啥都没想,就是想把人救出来”。在人民子弟兵的心中,“人民”二字的分量比泰山还重。时刻准备为维护人民的利益而战,这是子弟兵的光荣使命和职业素养。抗洪大堤上“最美的睡姿”,火灾现场中“最美的逆行”,长江浊流里“最美的潜游”……“人民的需要”就是号令,哪怕赴汤蹈火,也万死不辞。

别想“值不值”,只管“往前冲”。子弟兵的生命当然同样宝贵,但不论是见义勇为,还是抢险救援,人民子弟兵只会挺身而出、令出行随,不可能作出其他选择。对于一名消防战士来讲,必须义无反顾地去冲锋,至于“那个人有多大岁数”“值不值得冒险”等问题,是根本不会去考虑的。姚为君入伍后,参与了200多次灭火救援行动,认为在军营“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他勇蹈火海而不惧,为救群众献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