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被覆上皮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如题所述

根据上皮细胞的排列层数和形状,又将被覆上皮分为以下七种:

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由中胚层发育而来,仅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覆盖于胸膜腔、腹膜腔和心包腔面的上皮,称间皮,能分泌少量浆液,保持器官间摩擦,有利于血液、淋巴流动以及物质通透。

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形似立方状的上皮细胞组成。从上皮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在垂直切面上,细胞呈立方形,核圆、居中。如分布于甲状腺、肾小管的上皮等,具有分泌和吸收功能。

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形似柱状的上皮细胞组成。如衬贴于胃肠道、胆囊、子宫腔面的上皮,具有分泌、吸收等功能。小肠柱状上皮细胞的游离面有许多细小突起,称为微绒毛。微绒毛能增加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纤毛能有节律地朝一个方向摆动,借助这种摆动,一些分泌物或附着在表面的灰尘、细菌等异物得以清除。这种上皮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的腔面,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

5、复层扁平上皮:又称复层鳞状上皮,由十余层或数十层细胞组成。这种上皮分布于皮肤表面、口腔、食管、阴道等器官的腔面,具有耐摩擦和防止异物侵入等保护作用,受损伤后,上皮有很强的修复能力。

6、复层柱状上皮:有数层细胞组成,其深部为一层或几层多边形细胞,浅部为一层排列较整齐的矮柱状细胞。这种上皮主要分布于结膜、男性尿道和一些腺的大导管处。

7、变移上皮:又名移行上皮,是又一种复层上皮,衬贴在排尿管道的腔面。可分为表层细胞、中间细胞和基底细胞。由于排尿管道的容积常有变化,上皮细胞的层数和形状也相应改变,从而使上皮的面积扩大和缩小。



扩展资料

被覆上皮覆盖于身体表面和衬贴在有腔器官的腔面,其共同特点:

1、细胞多,细胞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呈层或膜状。

2、上皮细胞有极性,朝向体表或管腔的一面为游离面,与其相对的一面为基底面,基底面附着于基膜并借此与深层的结缔组织相连接。

3、上皮组织无血,其营养由深层的结缔组织透过基底膜来提供。

4、富有感觉神经末梢。

被覆上皮根据排列层数及细胞的形态,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被覆上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皮组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17

被覆上皮可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其结构为细胞的基底端都附着于基膜,游离端可伸到上皮表面,具有保护、分泌、吸收、排泄等功能。

被覆上皮可分为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

一、单层上皮:镜下观察单层上皮细胞或复 层上皮浅层的侧面,有扁平、立方和柱状之分。 

1、单层扁平上皮:细胞核呈椭圆形,细胞质极薄。

(1)内皮: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的内腔面。

(2)间皮:分布在胸膜、心包膜和腹膜等表面。

(3)其他:分布在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等腔面。

2、单层立方上皮:分布在肾小管、甲状腺滤泡和卵巢的内表面。表面观细胞呈多边形,侧面看为立方形细胞,核圆,位于中央。此种上皮存在于肾、甲状腺、睫状体和脉络丛等处,它有分泌和吸收的功能。 

3、单层柱状上皮:分布在胃、肠、子宫等内表面。表面观亦为多边形,侧面看呈柱状。核椭圆,靠近细胞基底部。

4、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分布在呼吸管道等腔面。柱状细胞游离面具有纤毛,细胞顶端达到游离面,其他细胞则不达到表面,但所有的 细胞基底面都与基膜相接触。

二、复层上皮:

1、复层扁平上皮:

(1)未角化:分布在口腔、食管、阴道等腔面。

(2)角化:分布在皮肤表皮。

2、复层柱状上皮:分布在睑结膜、男性尿道等腔面。

3、变移上皮:分布在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等内表面。

扩展资料

被覆上皮的特点有:

1、被覆上皮覆盖于身体表面和衬贴在有腔器官的腔面。

2、被覆上皮细胞多,细胞间质少,细胞排列密集呈层状或膜状。

3、被覆上皮没有血管直接供应,间接供应营养的血管止步于被覆上皮的下方结缔组织,物质经由基底膜与被覆上皮进行交换。

4、被覆上皮具有明显的极性,细胞间的不同表面在结构和功能上略有差别。

5、被覆上皮具有较强的再生和更新能力。由于处于边界位置,上皮表层细胞容易受到外界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而受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被覆上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1-11
是由一层立方形细 胞组成。表面观细胞呈多边形,侧面看为立方形细胞,核圆,位于中央。此种上皮存在于肾、
甲状腺、睫状体和脉络丛等处,它有分泌和吸收的功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