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这是大哲学家康德先生在《纯理性批判》里的一段话,意思是说:“有两样事物使我心中不断充满惊奇和畏惧:在我头上繁星密布的苍穹和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后来李泽厚在《浮生论学》中引用了这段话,并从新翻译成了更有中国诗词韵味的一段话,他的翻译是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在这里,道德法则或道德律令是一种“直接命令我们去做某事,不要把它当作达到另一个目的的条件”的绝对命令。


扩展资料:

伊曼努尔·康德(德文:Immanuel Kant,公元1724年4月22日—公元1804年2月12日,享年80岁),出生和逝世于德国柯尼斯堡,德国人,作家、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弗朗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康德有其自成一派的思想系统,并且有为数不少的著作,其中核心的三大著作被合称为“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部作品有系统地分别阐述他的知识学、伦理学和美学思想。

《纯粹理性批判》尤其得到学术界重视,标志着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由本体论转向认识论,是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巨著,被视为近代哲学的开端。此外,康德在宗教哲学、法律哲学和历史哲学方面也有重要论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3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的意思为:有两样事物使我心中不断充满惊奇和畏惧:在我头上繁星密布的苍穹和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出处: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强者,不在于俯瞰众生的高度,而在于众人心中铭记的深度。善待你遇到的每一个人,向他们微笑。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你不知道他们正在经历什么,也许他们今天正需要你的微笑,并会把它珍藏。

《纯粹理性批判》是18世纪著名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撰写的一部认识论巨著。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该书首先确定了人的认识的形式和范畴,然后论证这些先天的形式和范畴只适用于现象界,而不适用于超验的本体——自在之物。

认为对自在之物的认识不是人有限的认识能力所能达到的。所以得出结论,理论理性低于实践理性,科学知识应该让位给宗教信仰。该书是欧洲哲学史上一部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著作。

文章简介:

“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批判”是指对纯粹理性进行考察。康德为本书冠以这一名称,是为弄清人类认识的来源、范围及其界限。

对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作了研究和分析,具体内容包括哲学的科学理论、直观的哲学、未完成的演绎、物理学化、宇宙论的矛盾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22
这是大哲学家康德先生在《纯理性批判》里的一段话,意思是说:“有两样事物使我心中不断充满惊奇和畏惧:在我头上繁星密布的苍穹和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后来李泽厚在《浮生论学》中引用了这段话,并从新翻译成了更有中国诗词韵味的一段话,他的翻译是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在这里,道德法则或道德律令是一种“直接命令我们去做某事,不要把它当作达到另一个目的的条件”的绝对命令.“它不问行动的实质,也不问行动的后果,只问行动所遵循的形式和原则;行动之所以本质上是好的,就在于用心好.”更直接地说,道德法则或道德律令命令我们采取行动做某事,并非因为它能够给我们带来好处(这时候,行动只是达到更高目的的手段,只有外在价值),而是因为它本身就是好的(这时候,行动不是或不仅仅是达到其他更高目的的手段,行动本身就是最高目的,即有内在价值). 我们可以通过讨论以下极端案例说明什么是心中的道德法则或道德律令:一个年轻的科学家跳水救起了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农民,结果,前者牺牲了,后者得救了.问题是:这件事值不值得肯定?答案有三:①单就科学家与老农民这两条生命简单比较,前者对社会作用大,后者对社会作用小,于是,人们可能会得出这件事不值得肯定的结论;②站在人类整体的立场来考虑,科学家牺牲的收益要大于他保存生命却留下见死不救的恶例,于是,人们又可能会得出这件事还是必须给予肯定的结论;③排除功利考虑,而将救人视为人之所以为人者.这时候,之所以这样做(救人),是因为必须这样做(救人).于是,人们将毫无疑问地得出这件事值得肯定的结论.第一、第二个答案虽然相反,但都是将救人视为手段,将社会利益或人类整体利益视为目的.这时候,救人与否仅仅是一种达至更高目的的手段,本身并非目的;只有外在价值,本身并无任何价值.第三、第二个答案虽然相同,但推导的原则却不相同,即第二个答案所体现的原则是功利原则,第三个答案所体现的原则是道德律令.救人之为道德律令,它就无需再被追问它是要达至其他什么目的,因为它本身就是最高目的;它不是只有外在价值,而是本身就有内在价值.换句话说,之所以要救人,是因为他必须这样做.救人,正是人之所以为人者.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1-09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的意思为:有两样事物使我心中不断充满惊奇和畏惧:在我头上繁星密布的苍穹和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缘起:康德对纯粹理性的批判:强者不是俯视众生的高度,而是人们心灵的深度。善待你所遇见的每一个人,向他们微笑那在我之上的星空;道德的律例和律例在我心里。你不知道他们在经历什么,也许他们今天需要你的微笑,并会珍惜它。

《纯粹理性批判》是18世纪德国著名古典哲学家康德的一部认识论巨著。本书既可作为高校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该书首先确定了人的认识的形式和范畴,然后论证这些先天的形式和范畴只适用于现象界,而不适用于超验的本体——自在之物。

认为对自在之物的认识不是人有限的认识能力所能达到的。所以得出结论,理论理性低于实践理性,科学知识应该让位给宗教信仰。该书是欧洲哲学史上一部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著作。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9-17

这句话是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名言,原载于《纯粹理性批判》一书,后来康德去世之后,这句话就成了他的墓志铭。

康德这段话讲的极为精彩,可以说是他哲学贡献的精炼表述。在此,事实认知与道德认知终于找到了衔接之处,那就是人的理性,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令,其背后都是人的理性在提供支撑。

在康德看来,人同时处于两个世界之中,一个是现实世界,另一个是价值世界,正如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所说:

就自身仅只是知觉,就感觉的感受性而言,人属于感觉世界,就不经过感觉直接达到意识,就他的纯粹能动性而言,人属于理智世界。对于这一世界,我们还没有更多的知识。

而人之所以能够有道德认知,有“应然”的意识,恰好是因为人同时处于这两个世界之中:

“因此,定言命令之所以可能,就在于自由的观念使我成为意会世界(Intelligible Welt)的一个成员。倘若我仅仅是这一世界的成员,那么我的全部行动就会永远和意志的自律性相符合。然而,我同时既然是感觉世界的一个成员,那么,我就应该和这一规律相符合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