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猪八戒指的是哪八戒?

如题所述

八戒是指一戒偷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食也。

在原著中,自投为猪胎之后,生的猪头人身,体型肥胖硕大,皮肤黑灰,獠牙长出嘴外,外形丑陋吓人。武功高强,力大无穷,精通三十六般变化,所持的兵器为太上老君所造、玉皇大帝亲赐的上宝沁金钯(俗称九齿钉耙),重达五千零四十八斤,为一藏之数。

猪八戒前世为执掌天河十万水兵的“天蓬元帅”,因调戏霓裳仙子并且惹来纠察灵官后,又拱倒斗牛宫被贬下凡尘,却错投猪胎,在福陵山云栈洞落草。后受观音菩萨点化,入赘高老庄务农,等待取经人。

孙悟空收伏他之后,成为唐僧的徒弟之一,唐僧给他取名“八戒”,与孙悟空、沙悟净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几经劫难,因保护唐僧有功,成了正果,被佛祖封为“净坛使者”。



扩展资料:

《西游记》中,猪八戒不习惯更不喜欢长期在外奔波的苦行生活,他护僧取经是出于无奈的,在西行途中遇有劫难,总是第一个打退堂鼓,要散伙,卖行李、嚷着回高老庄做女婿、种地过日子,这种回归土地、眷念家园、渴望定居生活的心情,也正是长期依附于土地的典型的农民意识和农民心理。

可以说,猪八戒是一个来自乡村的劳动人民的典型化身,他深刻存在守着土地而养成的顽固的保守心理,和神、道、佛相对立,表现着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

猪八戒身上贪财、贪色、自私自利,还表现着明代社会好色好货思想的沉淀,反映了当时小生产者、小市民的意识特点,具有那个时代的思想特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6

“八戒”是佛教用语,全称“八斋戒”,是佛教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项戒条: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不打扮及观听歌舞);七戒坐卧高广大床(不眠坐华丽之床);八戒非时食(正午过后不食)。

扩展资料:

《西游记》中,猪八戒因为身材的肥胖,没少被人取笑。他常年身穿宽松的僧袍,但是却包不住他那向外突出的大肚腩,连带着也没能挡住胸部,形成一副袒胸露乳的形象。肥头大耳加上突出的大肚腩成了猪八戒的标志。上面这幅猪八戒图片就将猪八戒的这些特点都展示了出来。

猪八戒本是小说《西游记》中的人物,并没有具体的形象,人们根据小说的描述,将其还原,创造出属于猪八戒的形象。最先出现在影视剧中的猪八戒,便是1986年版的《西游记》,上面的这张猪八戒图片便是以1986年版《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形象绘制而成的,非常逼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12



一戒贪吃。因为贪嘴,猪八戒在取经路上遇到许多麻烦,险象环生。若不是悟空及时阻止,猪八戒早已成为群妖口中的美味。在“猪八戒吃西瓜”这一段中他的贪嘴表现得淋漓尽致。后来猪八戒逐步戒掉了这一毛病,并能说出“曾被买糖君子哄,至今不信口甜人”这样高觉悟的名言警句来。



二戒好色。踏上西天征程的初期,猪八戒一见到美女,立马找不着北,眼角眉梢都是爱,喜欢嬉皮笑脸地上前搭讪。多亏顶头上司唐僧苦口婆心的教育,同事孙悟空、悟净的善意捉弄,才使其不良行为有所收敛。尤其是四位菩萨的精心点化,让猪八戒深深认识到自己的这一顽疾,痛改前非,见了美色的妖精也能做到横眉冷对,钉耙相向。至于到后来猪八戒还念念不忘曾经的妻子高小姐与梦中情人嫦娥,这是正常的情感波动,不在好色之列。



三戒贪财。取经路上每每遇到妖精挡道,连孙悟空都无计可施时,猪八戒总是掂记着私分悟净肩上的集体财物,然后走人。孙悟空的痛打辱骂,沙僧的挖苦谴责,才一次次打消了他瓜分集体财物的念头。 四戒嫉贤。别看八戒对除妖降魔一筹莫展,但在领导面前打小报告却有一手,喜欢挑拨离间,玩阴的,打击同事中诸如孙悟空这样的先进工作者。多亏唐僧心中有数,悟空、悟净的及时揭发谴责,才使猪八戒的阴谋一次次落空。逐渐的,猪八戒克服了这一亲痛仇快的致命缺点,将自己完全融入了互助互爱的取经队伍中,不再离心离德。



五戒做假。猪八戒曾有过许多很可笑的弄虚作假的小动作,针对这些不良行为,悟空采取变化紧盯,跟踪偷袭的办法及时予以揭露和纠正,从而为唐僧正确决策提供祥实的依据。也迫使猪八戒弃假从真,再也不玩假的了。 六戒偷懒。在孙悟空被唐僧赶走的那些日子,猪八戒又因为贪睡,害得唐僧误入妖怪的洞穴。还有,好几次唐僧让猪八戒去化斋,他却躲在树林里睡大觉。每逢猪八戒偷懒时,悟空要么变化成个小虫之类的对其捉弄以示警戒,要么以身用则吃苦在前,从而带动猪八戒积极工作。这样一来,弄得猪八戒心有余悸,不敢也不好意思再偷懒。



七戒畏难。取经路上山高水远,更有打杀不尽的妖魔当道,其困难自然是层出不穷。每遇到困难后,猪八戒就很容易打退堂鼓,老是爱提各走各的路。唐僧、悟空、沙僧都及时从思想上予以疏导与鼓劲,从工作上为其排忧解难,激励八戒增强信心,心甘情愿的献身于取经事业,彻底杜绝了畏难之情绪。 八戒贪功。猪八戒功夫很潮,遇上妖怪很少很打过,往往是落荒而逃,最多也是且战且退。可他一直有贪功的恶习,总是把别人的成绩记在自己的功劳簿上,向领导邀功。也是在唐僧、悟空、沙僧的耐心帮助下,克服了这一缺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11
佛界有八戒,即一戒偷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香华、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食也。而猪八戒的八戒不是指这些,而指的是戒掉五荤三厌,五加三正好是八。所以猪八戒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成猪戒吃高老儿摆了桌席,请三藏上座,行者与八戒做两旁。行斋与三人。
第4个回答  2019-08-14
在《西游记》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唐僧给猪八戒取名,三藏说:“既从吾善果,要做徒弟,我与你起个法名,早晚好呼唤。”悟能说他受了菩萨戒行,断了五荤三厌,在他丈人家持斋把素,更不曾动荤。三藏说:“你既是不吃五荤三厌,我再与你起个别名,唤为八戒。”那呆子欢欢喜喜道:“谨遵师命。”因此又叫做猪八戒。
在这里,八戒是指猪八戒说的五荤三厌,是什么呢?五荤三厌为中国古代的“斋戒”饮食的禁忌,最早为道家、儒家所推崇,后被外来宗教引用。五荤:西方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蒜、茖葱为五荤,道家以韭、蒜、芸薹、胡荽、薤为五荤;三厌:道教忌食的三种肉:即雁、狗、乌龟。
因此从原著来看猪八戒的八戒应该与佛门八戒不同,佛门八戒全称“八斋戒”,是佛教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项戒条。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不眠坐华丽之床,不打扮及观听歌舞,正午过后不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