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药救命药频频断供消失怎么破?

世界卫生组织在1977年提出,各国要提供廉价药,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傅鸿鹏介绍,美国药监局也曾对短缺药作出定义:“指一个药品及其替代品种都供应不上、影响治疗的情况。”业内人士指出,基层医疗机构短缺问题更为突出。因廉价药品短缺,一些农村患者面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危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范利说:“高血压是农村地区的高发疾病,‘降压0号’被大多临床医生公认疗效好,而最近调研发现,患者被建议换成更贵的复方药。”

       药品生产行业迟早会被彻底归入国家管制有国家全权掌控,我觉得未来一定是如此的。在医疗与医药水平都高度发达的未来,这一天迟早会来到。在民众身体健康程度都较于现在有大幅长进,对于药品与医疗的依赖逐渐降低的未来,这一定是必然。


       因为在现今,药品生产作为盈利性质的产业,我个人觉得本就是不合理的。作为医疗的分支,药品本质上就是医疗,是救人,是维护人的身体健康。而这样的物品与金钱挂钩痕迹过重,引发的社会病症将十分严重。救人用药,救社会呢?


       为什么廉价药品常常断销?明明效果很好,明明销量爆表,何以就动辄无货?难道真的是买的人太多的所以卖光了?材料不足?制药团队人力有限?别开玩笑了,就是因为利润太薄。

       药品是可以被替代的,治疗一种病症的药品可以在科学的改动下成为另一种药。在西药上面这一点实属平常。同样是治感冒,治同一种类型的感冒,却有大量的感冒药可供选择。最终消费者自然是根据性价比来,但是药店和医院呢,则不可能排除药品本身带来的经济效应。太廉价的药纵使效果好,但药店赚的钱少,那就有可能故意封存,以让消费者购买其它品牌的药,赚更多的钱。

       你有病你一定得治,这药没了你就必须要买别的。这样轻巧的逻辑,就能让药店赚到更多的钱,在经济社会,这太正常了。所以廉价好药的断销实属市场机制的作用,纯粹的市场机制带来的势必是一种商家的强制性盈利行为,受害者只能是患者。既多花了钱,又没看好病。


       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加强国家的调控力才是正道,当然,兼顾商家利益,适当增加廉价药品的价格以谋求一种供需双方的和谐,也是必要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08

记得有一年去配中药,医生在开了一味红芪,然后整个方子的价格立马飚了上去,我提出质疑之后,他转头就把红芪换成了黄芪。后来我向家边上相熟的医生打听,他说其实红芪与黄芪在供销商其实差不太多,但价格确实千差万别,一些医生便会“看人下药”,那些看起来比较不在意的看病钱的,就用贵价货红芪,而对一般人则用黄芪,对此我只能是无语。

 

这个其实是很多患者去医院看病,或者去药店买药的时候都会碰到的问题。医院或药店一般都会进一些功能相似,但价格差别很大的药,面对不甚了解的消费者,则主动推销价格不菲的药,只有当对方主动提出要某种药之时,他们才会勉为其难,心不甘情不愿地把那种药拿出来。而同时,后者时不时地就会断货。

 

对医疗机构来说,廉价药本身价格低廉,可供赚取利润的空间极为有限,而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有医保,大家在看病这方面也变得大度起来,似乎是做好了看一次病本就打算大出血的打算,以至于即使面对缺货,也并没有很多人会质疑。

 

国家一直在采取相关措施,打击此类行为,或者在医院或者药店进货之时,明确设定进货比例,确保廉价药的进货量。这同时也应该涉及到医药生产厂家,也采用生产比例的规定,保证廉价药生产比例,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此类问题。或者国家出台相关措施,对销售廉价药进行鼓励销售,这样有奖有惩,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老百姓能够最大限度地买到廉价药救命药。

第2个回答  2017-05-07

早在2014年的时候,这个问题已然很严重了,然而现在又出现的一个民生新闻把廉价药短缺的问题又给带回了公众的视线里!
问题的根源很简单的,无非就是市场上的价格过低导致的利润过低,这样的药不管是原材料厂家还是制药厂家恐怕都是不喜欢的,药本就是民生的大问题,且不说厂商想要挣多大的钱,谋多大的利,光是把质量搞上去都是需要非常多资金的,而这些资金可能用于设备,人力,研发能诸多的地方。那么无法提供更好的质量又或者是企业自身的经济危机都会让企业选择放弃生产廉价药!

除此之外,还有专家得一句话也很明显的透露了停产的原因“招标几年一次,药品一旦以低价招标并定价进入医保支付体系,即使成本上涨也无法根据市场情况改变价格。”价格被固定了,无法提高了,死穴就出来了。
2016年中旬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救命药炒到上万元的现象,而正是因为这些药太好用,太必须,并且没什么替代品,所以这样的局面其实并不奇怪!

对于怎么破的问题,minako见识浅薄,或许只能想到几点,望大家补充!
建立机制就是有必要的,而且是必须是长期稳定的机制,药也是一个国家的民生大计了,如果不能够长期稳定的建立机制,指不定什么时候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而机制里面就必须包括药品的采购,制造,销售的价格和途径问题,还需要进行适当的储备,以防某些疾病大肆泛滥的时候的应急措施。

资金上的补贴,补贴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民众也需要给予药品适当的生存空间,像一两块的药,不妨提价到五到六元,有一定的获利空间,大家也能够接受。然后国家对此的支持必须大,有紧有松才好,监管紧了,资金方面不妨放松一下,让药物更顺利的生产!
翻滚吧廉价药,落到实处,让大家更方便的,更实惠的使用他们!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5-07

药企如今已经全面市场化,这就使得利润率极地的廉价药、救命药很难得到生产企业的青睐,加之各地在统一招标过程中,对生产企业压价力度极大,使得中间利润遭到挤压,在盈利水平持续下滑的客观背景下,无论是原料药企业还是生产企业,都会不约而同的停止这些低利润率药品的生产,如果这种市场模式得不到改观,廉价药和救命药频频断供和消失的现状也就无法破解,甚至会随之时间的流逝而日渐严重,毕竟原料药的价格浮动趋势非常明显,这业导致了药品生产企业两头受阻,在药品利润率得不到提高的情况下,只能逐渐减少产量直至彻底停产,即便消费者对这些药品有着刚性需求,企业也因为市场压力而只能选择退出生产序列。


虽然近年来对医药回扣保持了高压打击态势,但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类似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而廉价药是没有这方面运作空间的,这也导致医生对该类型的药品没有开具处方的动力,即便医院药房有库存,也会因为没有处方而无法提供给患者,这也是廉价救命药频频断供的客观背景。药品销售情况跟医疗机构以及医生的积极性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医生具备了开具廉价救命药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从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场销量,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才能够全面调动,但很可惜,这种现象在现实社会中是无法实现的,而卫生职能部门的监管不力,也导致类似现象得不到任何改善。


让药品生产企业有利可图,才能让廉价的救命药重回医疗机构的供应体系中,但是仅凭企业的自我调整是无法实现的,药监、卫生、医疗机构等诸多部门的联动机制建立健全,才能对改善药品生产企业的经营环境起到积极作用。此外,原料药的生产企业对市场调节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药品生产的上游企业不能提供合理的原料药供应价格,药品生产企业同样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所以说各方面条件都逐渐成熟以后,才能确保廉价救命药的市场供应回归正常。

第4个回答  2017-05-07

要想救“救命药”的命,就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有一个专业并且有执行力的机构,来敦促药品行业健康全面的发展。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药品制造业不仅要挣钱,也是要摸着良心挣钱的。药品行业比不得其他行业,其他行业可以有疏忽,可以有断供,也可以通过减少产量来提高物价,最终达到同样的可以挣钱的目的。但是,请还是把生命放在第一位,把救人放在最前边。不要把钱看的比别人的生命更重要。
良心企业不是给别人捐了多少钱和物,而是在你需要的时候,他可以尽可能的帮助你。

如果说是因为利润不高,是因为产品生产工序多,制造复杂。那么为什么在过去那样的环境中我们可以供大于求,可以满足用药需求,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这一切又倒退回去了?是我们的技术不行吗?还是我们的原料运输有难度?恐怕都不是。而是这些企业看不上这点蝇头小利了,把自己当成了一个资本家,而不是生命的卫士。
统一的组织,统一的规划,可以很大程度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机构是可以做出行业规划和指导的,可以给行业一个规则和底线,也可以引导行业的价值观和心态。如果缺少了一个权威的机构,大家就会过河拆桥,就会追名逐利,就会见风使舵,就会不顾一切的追求金钱利益。如果是这样,那么医药行业,和其他行业也没有什么区别。
人命大于天。做医药的更应该有这样的观念和态度。任何时候都应该把生命放在第一位。生产的是药,挽救的应该是生命,换回的是百姓的支持和爱戴。而不是属于你也可以属于他的无情无义的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