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期大将王平后来去哪了?最终结局如何?

如题所述

三国中的将领一般都是从一而终,基本不会轻易变换主公,当然都不想背上不忠之名。但又有很多人才,却抛弃主公,投靠了更加理想的老板。如张辽,张郃,徐晃等人都是如此,被曹操的魅力所折服,甘心归顺。

曹操虽然是三国中的第一人,挟天子令诸侯,功盖寰宇。但还有一些人却舍弃曹操,投奔了别人,甚至还是比曹操实力弱小的主公。如蜀汉名将王平,就是在汉水之战时弃魏投蜀。这是为何呢?其实这不能怪王平不忠,当时投靠蜀国才是最好的选择。



王平,字子钧。巴西郡宕渠人。公元219年,老将黄忠在定军山一战大展神威斩杀了曹魏名将夏侯渊,魏王曹操大惊,放声痛哭,起大军杀奔汉中,势必要杀黄忠灭刘备为夏侯渊报仇。而此时王平正好毛遂自荐:“我深知地理,愿同徐晃将军一同破敌。”曹操大喜,命王平为副先锋,随徐晃一同领兵。

徐晃自认为自己智勇双全,于是让部队渡过河水,列阵迎敌,也就是仿效韩信破釜沉舟,背水破敌。而王平却建议到:“将军虽然用韩信的计谋,但韩信是料敌人无谋才用此计激励将士,而对面的部队主将是赵云、黄忠等人,你料定他们的计划吗?”徐晃只是不听,命王平把守营寨,自己去攻打蜀军。估计徐晃不知道,黄忠、赵云等人已经计划两面夹击魏军了,结果徐晃不敌大败而回,魏军淹死不计其数。



谁知徐晃不但不自我检讨,却埋怨王平不来救援,甚至都想杀了王平。王平有理无处说,只好把心一横,率领本部人马点燃魏军营寨,趁乱投奔对面的赵云而去。赵云将王平引荐给刘备,刘备知道王平熟知汉水地理,于是高兴地说道:“我得子钧,取汉中无疑了!”

自此王平归蜀,此后随刘备在汉水之战大败曹操,多立功劳。虽然徐晃威胁王平,是王平投降蜀汉的直接原因。但还有很多王平无法诉说的缘由,因为抛弃强大的曹操,投奔立足未稳的刘备,对王平来说简直是弃暗投明。



首先,王平此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历史中称王平“手不能书,所识不过十字”,但王平却是个不识字的文化人,有着自己理想。不但能“口授作书,皆有意理”,而且在那个乱世,出身行伍的谁不愿意建功立业,自己刚出道就遇到徐晃这样的莽夫领导,自然在曹魏过得很不如意,甚至成了上司的出气筒。在随徐晃出战时,曹操只给了一个“校尉”头衔,这对王平来说无法忍受,难道自己就这样不值钱吗?

其次,王平哪里人,巴西郡宕渠人,在张郃被张飞击败后,此时的宕渠已经属于刘备的地盘了。家人在刘备处,自己却在曹操处,如刘备早期谋士徐庶一样,身在曹营心在汉。王平本想在曹魏处建功立业,但曹魏不容,所以还不如投降刘备,家人团聚岂不美哉。



最后,王平在曹魏不如意,但到了刘备处,却从“代理校尉”直接变为了“牙门将、裨将军”。如果你是王平,一个校尉还是代理的,你说你气不气,而到了刘备处直接升为将军,简直就是遇到了春天。所以王平不但抛弃了曹操,还是毫无悔意的离开。

刘备得到王平后,很快击败了曹操,占领了汉中全境,与同年自立汉中王。王平自然也会水涨船高。而此时的曹操不但失去了兄弟夏侯渊,还失去了汉中。如果跟战败的曹操北去,估计都会受到责罚,到时候连校尉都做不了。

当然王平是金子总会发光,在随诸葛亮北伐时,王平屡立战功成了蜀军不可多得的将才。



在街亭之战中,虽然马谡指挥失误,但王平却严阵以待,率领数千人鸣鼓对峙,让张郃以为有埋伏,不敢大举进攻。公元231年,诸葛亮还曾命王平驻守南围,司马懿命张郃攻打,王平坚守不出,张郃不能胜。在蜀汉后期,蒋琬病重期间,王平临危受命,在汉中击败曹爽的数十万大军,可谓国家柱石之臣。

王平最终的结局还是不错的,王平在魏国郁郁不得志,但到了蜀国确实大放异彩。王平最后被封为安汉侯,顾名思义就是安定蜀汉的意思。王平于公元249年逝世,其子王训继承了爵位。也算是功成名就封妻荫子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0

王平是賨(cóng) 人(少数民族),随随杜濩、朴胡等人依附了曹操,在军中任代理校尉。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定军山与曹魏一战,黄忠斩杀了夏侯渊,曹操率军来救,其中就有王平。王平在这次战斗中被俘,王平投降了刘备,被任命为牙门将,裨将。

王平在蜀汉中期并没有出色的表现,主要因为他文化水平不高,连字都不认识,但是他思维敏捷,为人正派,持重勇猛。刘备死后,诸葛亮全面主政蜀汉,屡次北伐曹魏,其中重要的将领就有王平和魏延。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病死在五丈原,杨仪接管军权负责撤军,魏延与杨仪有私怨,他希望由他领军继续北伐。杨仪诬陷魏延反叛投魏,在没有得到后主刘禅旨意的情况下,令人斩杀了魏延,并灭魏延三族。

魏延被杀就是王平和马岱一起执行的。诸葛亮、魏延都死后,蜀汉在汉中地区就缺乏强悍的将领镇守。由于王平在诸葛亮主政时期军中表现出色,屡次建有奇功,逐渐就被蜀汉重用。他在诸葛亮时期就升任为无当飞军,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建兴十二年,王平王平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吴懿驻守汉中,兼任汉中太守。王平正式进入蜀汉的军政权力中心,没过几年,王平正式替代吴懿任汉中太守,成为了一方大员。王平在汉中期间几乎完全采用的魏延治理汉中的策略,积极发展农业,招募军士,对曹魏对汉中的觊觎时时保持警惕。

蜀国到了后期,真正在军事上起到柱石作用的有三个人:马忠守南中(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 ),防备南方的蛮夷造反;邓芝守永安(今天重庆奉节一代),防御东吴入侵;王平守汉中,防御曹魏进攻。蜀汉能够让他们三人镇守如此重要的地方,足以看出王平在蜀汉的重要性。

特别是王平镇守的汉中地区极其重要,汉中是蜀汉与曹魏对峙最直接的前线,汉中一旦失守,蜀汉的灭亡几乎无法逆转。王平在镇守汉中期间积极备战,采用的各种战略针对性非常的强,无论蜀中发生多大的变故,王平都不会轻易动用汉中军队前往,甚至连丞相费祎发文求救,王平都坚持自己的战略不动摇。

王平为人稳重,处理军务非常的理智务实,可以从马谡丢街亭看得出来,王平在处理紧急事态的时候非常的清醒,但是他又没有更大的智慧和远见,守成有余,攻略不足。延熹十一年,王平去世,去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第2个回答  2021-02-19

王平最后的结局是征战一生,因病去世。作为平安三侯之一,王平的结局可谓是相当不错的了。王平真正出彩的时期是刘禅时期。此时蜀中无大将,王平,魏延等人成为了第一序列的武将。王平后期一直负责汉中的防御任务。算是接替了魏延的位置。在镇守汉中的过程中,王平率领3万蜀汉军队,一举击溃了10万曹魏军队。

王平一开始是曹魏的一员偏将,在刘备征讨汉中的时候初次登场。王平的武艺虽然不高,但是其对汉中的地理非常熟悉。不过当时的刘备将其风味牙门将,所以依旧没得到重用。在刘备去世之后,蜀中无将,王平开始受到重用。毕竟刘备去世的时候,关羽、张飞、黄忠都已经逝世。五虎上将只剩下一个赵云。

在诸葛亮北伐时期,王平和马谡一起镇守街亭。但是由于马谡对于地形的错误判断,导致街亭之战蜀军大败亏输。这次失败直接导致这次北伐的失败。王平作为马谡的先锋,从一开始就奉劝马谡不要在山上布防。但是马谡不听,无奈王平只能在山下接应。后来的事情果然不出王平所料,大将张郃率军截断了马谡蜀军的水源。马谡值得被动迎战,大败亏输。王平随率领自己所带的数千人鸣鼓助阵。这才惊退了张郃,救下了马谡。

也正是从街亭之战后,王平开启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时期。诸葛亮围困岐山的时候,任命王平驻守南威。魏军方面大将张郃前来进攻南威。王平并未出城与张郃一站,而是固守南威。让张郃无功而返。这算是王平第二次高光时刻。第三次高光时刻就是斩杀魏延。由于诸葛亮病死,魏延产生反意。随后被王平、马岱二人用计斩杀。由于魏延本身镇守汉中,此时汉中无人镇守。所以王平开始镇守汉中。后期取代了吴毅,成为了汉中真正的领袖。

第四次高光时刻就是在汉中据守时期。10万魏军进攻汉中,意图夺取这块进攻蜀汉的前哨阵地。而王平手下只有3万军队。王平并没有放弃阳平关,而是坚守城池。最后在成都援军的配合下,王平打败了魏军。成为了汉中真正意义上的守护神。

其实汉中对于蜀汉的作用,就相当于冀青幽并四洲对于曹魏的意义。益州就是现在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地区。云贵川地区大多都是梯田,粮食产量比不上曹魏。在哪个农业技术不发达的时代,粮食产量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能够养多少军队。而汉中拥有汉中平原,所以是重要的产量区。而王平镇守此地,足以见得其在蜀军之中的威望。平安三侯中,王平镇守汉中,直面曹魏。邓芝镇守永安地区,防守东吴。而马忠在南中地区,防备南蛮。这三个人可谓是后期西蜀最重要的三位将军。

第3个回答  2021-02-18

王平从小寄养在外婆家,随外父姓何,后来才改回王姓,建安二十年即216年,王平与杜濩、朴胡一起到洛阳投奔曹操部下,当了一名代理校尉,可能才能长期得不到发挥,无法出人头地,也可能心怀故乡,曹刘争夺汉中时,追随曹操转战汉中,后来,乘机投降了刘备,刘备拜他为牙门将、裨将军。自后崭露头角,在各场战役中均有不俗表现,特别在后三国时期,更具有名将风范。

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不采纳魏延奇袭长安之计,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步步为营兵发陇右,五郡有三郡投降,魏国震动“朝野恐惧”,魏明帝曹睿亲自到长安坐镇,多路军马并出,派大将军曹真督军郿县防御赵云,张郃率军五万前往抵挡诸葛亮。蜀军派出马谡守街亭以拒张郃,马谡到街亭后不听王平当道扎营的建议,上山筑寨,大败而回,而王平独领一支千人军队,设疑兵吓阻张郃,全军而退。

诸葛亮军中病逝,蜀军回师,魏延造反,烧断入川蜀道,同室操戈,两军对阵,王平以丞相尸骨未寒魏延造反为由,叱退魏延大军,马岱随后斩杀魏延,平了祸乱。后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吴壹驻扎汉中,兼任汉中太守。汉中是蜀军出川的要地,也是外敌入侵的必经之地,早在汉中之战后,刘备慧眼识贤提拔魏延守汉中,初当重任的魏延豪气干云的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他的防守策略就是在汉中城外设防,各险要关隘重要据点,层层布守,采用坚壁不战,耗敌士气粮草,让敌人力竭撤兵的策略。

王平守卫汉中期间,打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可以说是他一生战争的顶峰,王平守汉中延续了魏延的策略。当时蜀国费祎当政,而魏国曹芳年幼,托孤大臣曹爽和司马懿争权,急于求功的曹爽与夏侯玄带领十几万大军,大举进攻汉中,王平驳斥只据守近城待援的做法,出兵抢占兴势山,与其他两军互为犄角,曹爽兵到兴势,被参军刘敏部阻住无法前进。王平又发动关中大族及氐羌骚进行扰,曹军军需给养不能供应,牛马驴骡多死,百姓号泣于道路,曹军陷于进退两难境地,司马懿写书信规劝夏侯玄等人退兵,认为前进不得,后路有被阻断可能,形容蜀地乃地狱。而涪县蜀军和费祎的援兵也及时赶来,曹爽只好引军退还。

陈寿评价说,“是时,王平在北,马忠在南,邓芝在东,咸著威绩。王平忠勇而严整”。王平不识字,但只要有人读书给他听后,马上就能理解,后来官居安汉侯,248年,王平去世,其子王训继承了爵位。

第4个回答  2021-02-15
王平在《三国演义》中名声不显,没什么表现。不过在正史上他是蜀汉后期的名将之一,多次击败魏军,最后出任了镇北大将军,被封为安汉侯,镇守汉中,善终离世。

王平在《三国演义》中戏份不多,不过正史上他的表现极为抢眼。早在街亭之战时,时任裨将军的王平是马谡的先锋,他从一开始就认为马谡上山防守的决策有误,加以劝谏。但是马谡没有听从,最后果然兵败。

而王平在蜀军大败的情况下,带着部下千人“鸣鼓自持”,用疑兵之计吓退了张郃,避免了蜀军更大的损失。事后诸葛亮对王平大加褒奖,这也是第一次北伐时少数反而得以升官的蜀将。

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

而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王平再次遇到老对头张郃。这一次王平据营坚守,拖住了张郃,为诸葛亮击败司马懿所部魏军创造了有利条件,再立一功。

诸葛亮五丈原病逝以后,魏延不服杨仪,起兵作乱。杨仪又命王平率军迎击,结果王平圆满完成了任务,将魏延击败,平息了一次大乱。

而王平最出彩的一战是诸葛亮死后,他镇守汉中之时。曹爽命十万大军伐蜀,王平手下不过三万多人,手下都建议收缩兵力,坚守汉、乐二城,以等待援军。王平却力排众议,主动出击,在兴势挡住魏军。

魏军挤在漫长的山路里无法展开兵力,空有优势兵力却奈蜀军不得。后来费祎等人率蜀军主力赶来,魏军大败而走,损失惨重。

此后王平一直镇守汉中,和镇守永安的邓芝、镇守南中的马忠成为蜀汉三大边境守将之一,累官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安汉侯,到公元248年才去世,也算是人生圆满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