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螨脲和噻虫胺能一起用吗?

如题所述

本发明涉及农业杀虫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噻虫胺和虱螨脲的农药组合物。
技术背景
噻虫胺是新烟碱类中的一种杀虫剂,是一类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的新型杀虫剂,最近一位邓迪大学环境变化和人类适应力中心的研究员Chris Connolly博士研究发现:噻虫胺尽管与噻虫嗪和吡虫啉化学性质相似,但是并不会对蜜蜂产生不利的影响。其作用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类似,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活性。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树及其他作物上防治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类害虫的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用量少、毒性低、药效持效期长、对作物无药害、使用安全、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优点,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是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又一品种。其结构新颖、特殊,性能与传统烟碱类杀虫剂相比更为优异,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大型杀虫剂品种。
虱螨脲,ISO通用名称Lufenuron,化学名称RS-1-[2,5-二氯-4-(1,1,2,3,3,3-六氟丙氧基)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白色结晶体。最新一代取代脲类杀虫剂。药剂通过作用于昆虫幼虫、阻止脱皮过程而杀死害虫,尤其对果树等食叶毛虫有出色的防效,对蓟马、锈螨、白粉虱有独特的杀灭机理,适于防治对合成除虫菊酯和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害虫。药剂的持效期长,有利于减少打药次数;对作物安全,玉米、蔬菜、柑橘、棉花、马铃薯、葡萄、大豆等作物均可使用,适合于综合虫害治理。
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属双翅目,眼蕈蚊科。主要危害韭菜、大葱、洋葱、小葱、大蒜等百合科蔬菜,偶尔也危害莴苣、青菜、芹菜等,是葱蒜类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虫态有成虫、卵、幼虫、蛹,以幼虫聚集在韭菜地下部的鳞茎和柔嫩的茎部为害。初孵幼虫先为害韭菜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春、秋两季主要为害韭菜的幼茎引起腐烂,使韭叶枯黄而死,夏季幼虫向下活动蛀入鳞茎,重者鳞茎腐烂,整墩死亡。因此需要一种可有效防治和杀灭迟眼蕈蚊的杀虫剂或农药组合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增效作用、可有效防治迟眼蕈蚊的含噻虫胺和虱螨脲复配的农药组合物。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含噻虫胺和虱螨脲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为噻虫胺和虱螨脲,二者的质量比为:1:0.1-1:20。
所述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噻虫胺和虱螨脲的质量比为1:0.5-1:5。
所述噻虫胺和虱螨脲在所述农药组合物的质量分数为2-80%。
所述噻虫胺在所述农药组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60%,所述虱螨脲在所述农药组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60%。
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剂型包括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胶囊剂、泡腾片剂。
所述的农药组合物施药方式为叶面喷雾、拌土、灌根、种子处理。
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迟眼蕈蚊的应用。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可有效防治和杀灭迟眼蕈蚊,且基于噻虫胺和虱螨脲不同的作用机制,对迟眼蕈蚊的各虫态,尤其是幼虫阶段,具有优异的防效;
2、还可广泛用于花生、蔬菜、小麦和茶树,用于防治蛴螬、蚜虫、小菜蛾、蓟马、粉虱和小绿叶蝉,应用价值大;
3、与两种单剂相比均明显增效且持效期长,可减少用药次数,并降低田间用量,有效减小环境污染和土壤内农药残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一、噻虫胺和虱螨脲混用对韭蛆幼虫的联合毒力测定
方法:用水稀释成不同浓度的药液将滤纸湿润,铺在9cm培养皿内,将韭菜(白色部分)剪成3cm小段,于不同浓度不同药液总浸泡10s。取出6段放在培养皿内,然后将毛笔轻轻地转移大小一致的三齢幼虫。每处理50-60头,3次重复,同时设清水对照。每12h检查一次对照虫子及各处理的活跃情况,48-60小时后记录死虫数,最后计算各药剂EC50。
混配制剂的理论毒力指数A:∑(某药的毒力指数*混剂中该药的有效成分的百分率)
混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实际毒力指数/理论毒力指数*100
CTC>120为增效作用,<80为拮抗作用,80-120为加和作用
表1噻虫胺和虱螨脲混用对韭蛆1龄幼虫的联合毒力测定

由数据可知,噻虫胺对韭蛆1齢幼虫的LC50为0.5217mg/L,虱螨脲对韭蛆1齢幼虫的LC50为5.1598mg/L,噻虫胺与虱螨脲1:0.1/1:0.5/1:2.5/1:5/1:12.5/1:20混用,其共毒系数>120,增效显著。
表2噻虫胺和虱螨脲混用对韭蛆4龄幼虫的联合毒力测定

由数据可知,噻虫胺对韭蛆4齢幼虫的LC50为0.9999mg/L,虱螨脲对韭蛆4齢幼虫的LC50为5.2194mg/L,噻虫胺与虱螨脲1:0.1/1:0.5/1:2.5/1:5/1:12.5/1:20混用,其共毒系数>120,增效显著。
综合表1和表2,当噻虫胺和虱螨脲的混用的比例为1:0.5-1:5,对韭蛆幼虫有显著的杀灭效果,可有效避免韭菜茎部遭受腐烂。
实施二、配方实例:
本发明可以通过实例1、实例2、实例3、实例4、实例5、实例6、实例7、实例8进行具体说明,但不限于此。
实例1:45%噻虫胺·4.5%虱螨脲悬浮剂
各组分按百分比计为:45%噻虫胺原药、4.5%虱螨脲原药、3%润湿剂MorwetEFW、6%分散剂MorwetD-425、4%防冻剂乙二醇、0.12%增稠剂黄原胶、0.3%助悬剂硅酸镁铝、0.25%稳定剂1,2-苯并异噻唑啉-3-酮、2%渗透剂拉开粉BX、去离子水补足100%。
操作步骤:先将润湿剂、分散剂、助悬剂、渗透剂、消泡剂、稳定剂、防冻剂按照比例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借助高剪切分散机搅拌均匀;所得的物质中加入噻虫胺和虱螨脲原药,继续搅拌均匀;所得的物质送入卧式砂磨机进行砂磨,使砂磨液的粒径达到D90≤4.0μm,加入增稠剂,搅拌均匀即成。
实例2:20%噻虫胺·10%虱螨脲悬浮剂
各组分按百分比计为:20%噻虫胺原药、10%虱螨脲原药、1.8%分散剂羧酸盐SP-2728、4%润湿分散剂聚醚WELL-SCB、0.8%助悬剂硅酸镁铝、0.3%稳定剂山梨酸钠、0.2%有机硅消泡剂、5%渗透剂有机硅乙氧基改性三硅氧烷、2%防冻剂
聚乙二醇、0.16%增稠剂黄原胶、pH调节剂适量使悬浮剂pH值为6~7、去离子水补足100%。
操作步骤:先将分散剂、润湿分散剂、助悬剂、渗透剂、消泡剂、稳定剂、防冻剂按照比例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借助高剪切分散机搅拌均匀;所得的物质中加入噻虫胺和虱螨脲原药,继续搅拌均匀;所得的物质送入卧式砂磨机进行砂磨,使砂磨液的粒径达到D90≤4.0μm,加入增稠剂,调节PH值到6~7搅拌均匀即成。
实例3:10%噻虫胺·10%虱螨脲悬浮剂
各组分按百分比计为:10%噻虫胺原药、10%虱螨脲原药、3%润湿分散剂YUS-SC3、2%分散剂YUS-TXC、3%防冻剂丙二醇、0.2%pH调节剂、0.3%有机硅氧烷消泡剂、0.3%防腐剂S-30、0.8%助悬剂硅酸镁铝、0.16%增稠剂黄原胶、去离子水补足100%,。
操作步骤:先将分散剂、润湿分散剂、助悬剂、渗透剂、消泡剂、稳定剂、防冻剂按照比例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借助高剪切分散机搅拌均匀;所得的物质中加入噻虫胺和虱螨脲原药,继续搅拌均匀;所得的物质送入卧式砂磨机进行砂磨,使砂磨液的粒径达到D90≤4.0μm,加入增稠剂,调节PH值到6~7搅拌均匀即成。
实例4:10%噻虫胺·20%虱螨脲悬浮剂
各组分按百分比计为:10%噻虫胺原药、20%虱螨脲原药、4%分散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分散润湿剂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渗透剂拉开粉BX、0.13%增稠剂黄原胶、0.32%消泡剂SAG622、3%防冻剂丙二醇、0.4%防腐剂苯甲酸钠,余量为去离子水。
实例5:5%噻虫胺·20%虱螨脲悬浮剂
各组分按百分比计为:5%噻虫胺原药、10%虱螨脲原药、3%润湿分散剂YUS-FS3000、2%分散剂YUS-EP60P、4%防冻剂乙二醇、增稠剂黄原胶0.18%,0.2%pH调节剂、0.2%有机硅氧烷消泡剂、0.3%防腐剂苯甲酸钠、0.6%助悬剂硅酸镁铝、去离子水补足100%,。
操作步骤:先将分散剂、润湿分散剂、助悬剂、渗透剂、消泡剂、稳定剂、防冻剂按照比例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借助高剪切分散机搅拌均匀;所得的物质中加入噻虫胺和虱螨脲原药,继续搅拌均匀;所得的物质送入卧式砂磨机进行砂磨,使砂磨液的粒径达到D90≤4.0μm,加入增稠剂,调节PH值到6~7搅拌均匀即成。
实例6:10%噻虫胺·10%虱螨脲可湿性粉剂
噻虫胺10%,虱螨脲10%,十二烷基硫酸钠1.5%,木质素磺酸钠盐2.5%,萘磺酸钠盐3%,白炭黑5%,高岭土补足至100%,混合均匀气流粉碎后即得10%噻虫胺·10%虱螨脲可湿性粉剂。
实例7:10%噻虫胺·10%虱螨脲水分散粒剂
噻虫胺10%,虱螨脲10%,十二烷基硫酸钠2.5%,聚羧酸钠盐1.5%,萘磺酸钠盐4%,玉米淀粉15%,高岭土补足至100%,混合均匀气流粉碎后加水造粒烘干后即得10%噻虫胺·10%虱螨脲水分散粒剂。
实例8:10%噻虫胺·10%虱螨脲泡腾片剂
噻虫胺10%,虱螨脲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木质素磺酸钙3.5%,萘磺酸钠盐2%,柠檬酸10%,碳酸钙10%,硅藻土补足至100%,混合均匀气流粉碎后加乙醇造粒烘干后即得10%噻虫胺·10%虱螨脲泡腾片剂。
实施三、田间药效评价
(一)选择以上实例进行韭菜根蛆的田间药效试验,确定防治韭菜根蛆的效果,验证复配后的增效效果。实验地点:江西南昌向塘新村,实验时间:2016年2月15-5月30日。具体实验方法如下;
参照《农田试验准则(二)-杀虫剂防治韭菜韭蛆、根蛆》,每处理3次重复,每小区平行跳跃5点取样,计算根部虫量为基数,设清水对照。药后3天、14天、45天调查残余活虫数。统计各处理的总虫数和残余活虫数,计算各处理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
虫口减退率=(药前基数-药后活虫数)/药前基数*100
校正防效=(药剂处理虫口减退率-CK虫口减退率)/(100-CK虫口减退率)*100

田间试验表明:各处理药剂的虫量大幅减少,而且复配实施例的效果明显优于单剂效果,噻虫胺与虱螨脲复配具有增效作用。根据田间目测,作物生长正常未出现药害。试验过程中发现,实例三和实例四对根结线虫也有很好的防效。
(二)选择以上实例进行甘蓝蚜虫的田间试验,确定防治蚜虫的效果,验证复配后的增效效果。具体实验方法如下:
参照《农田试验准则(一)-杀虫剂防治马铃薯等作物蚜虫》,每小区100㎡,3次重复,每小区调查至少10株植株的蚜虫数(蚜虫数>1000头),设清水对照。药前调查基数,药后1天、3天和7天调查残余活虫数。统计各处理的总虫数和残余活虫数,计算各处理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
虫口减退率=(药前基数-药后活虫数)/药前基数*100
校正防效=(药剂处理虫口减退率-CK虫口减退率)/(100-CK虫口减退率)*100
表3 20%噻虫胺·虱螨脲SC对甘蓝蚜虫防效试验数据

田间实验表明:从表3试验数据证明,噻虫胺与虱螨脲复配对甘蓝蚜虫的防效明显优于对照单剂,噻虫胺与虱螨脲复配具有增效作用。根据田间目测,作物生长正常未出现药害。试验过程中发现,实例三和实例四对蓟马和粉虱也有很好的防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