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复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亦复是什么意思如下:读音yì fù,意思是指也。表示同样。出自《后汉书·霍谞传》。

出处

《后汉书·霍谞传》:“至於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世说新语·言语》“德操曰”南朝梁刘孝标注:“如君所言,亦复佳。”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半途而废者居多,差釐毫而谬千里者,亦复不少也。”

茅盾《子夜》七:“弱者终不免被吞并,企业界中亦复如此。《世说新语·德行》“我何颜谢桓公”南朝梁刘孝标注:“一门之内,有忠与孝,亦复何恨!”

拓展资料:

复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复和它的异体字复原是两个不同的字。简体复始见于商代甲骨文,会意字,本义是古代覆穴的象形。复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形声字,从彳复声,本义为返回,后引申为恢复,答复,重复等。

复形声字。从彳,复声,或从辵。彳、辵为义近形符,古文字中常通。“复”见于甲骨文、金文等。复下从久,久本有行义,又加彳或辵乃累增义符。复现代简化作“复”。复的本义为返回。《说文》:“复,往来也。’”段玉裁注:“《辵部》曰:返,还也。还,复也。

皆训往而仍来。”《左传·桓公五年》:“淳于公如曹,度其国危,遂不复。”引申为恢复。《史记·平原君列传》:“三去相,三复位。”又引申有报复、报答、答复、补偿、履行等义。复又作副词,表示重复或继续。

论语·述而“久矣吾不复见周公。”或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唐王维《雪中忆李楫》:“长安千门复万户,何处躞蹀黄金羁。”表示双重。《礼记·明堂位》:“复庙重檐。”又可通“覆”、“腹”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