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灯下漫笔】部分原文及其赏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6
在《灯下漫笔》中,鲁迅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观察——人们往往容易沉溺于奴隶状态,甚至对此心生向往。他以一包现银的安心感为例,引出了这样的思考:一旦人们被剥夺了基本的人权,甚至被视为低于动物的存在,当权者只要给予他们微不足道的“人”之待遇,如元朝定律中的奴隶赔偿,人们就会欣然接受,甘心成为这个体系的一部分。这种现象源于对权力和地位的极度渴望,即使被贬低,人们仍希望能获得某种程度的认可。

鲁迅将中国历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人们不满现状,但并未真正获得自由;二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尽管身份卑微,但至少在表面上有了片刻的安宁。他以1925年中国社会的复杂景象为例,指出无论是国学家、文学家还是道学家,都在寻找过去的太平盛世,但一旦现实压迫,他们便甘愿成为洋人的附庸。

鲁迅的这一观点源于他留学日本后的深刻反思,他从日本归来后,对社会的愤世嫉俗和对变革的渴望愈发强烈。他呼吁人们摆脱历史的枷锁,探索全新的道路,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这是他对中国社会深度剖析的结晶。

然而,当时间流转至2022年,鲁迅的警言并未过时,仍有部分人期待着精神上的西方式贵族地位。尽管表演形式更加精致,但鲁迅的思想与精神却似乎被边缘化了。这种现象是文明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引人深思。鲁迅的呼唤,仍然在无声中回荡,提醒我们审视自身,坚持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