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数化指标的性质来看,单位成本指数是数量指标指数(__这句话对吗?

如题所述

这句话是错的。所谓“指数化指标”就是在指数中反映其数量变化或对比关系的那种变量;数量指标指数是指综合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发展变化的指数,根据同度量因素所选时期的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数量指标指数。理清楚这两个概念,再根据单位成本指数的概念和算法算法即可做出判断。
拓展资料:
一、指数化
1、指数化是将收入水平,利率水平与变动的物价水平直接挂钩用以抵销通货膨胀影响的一种手段。通常所说的指数化基本含义是收入指数化。因为在许多经济学者的心目中,利率随物价水平变动而变动,实质上也是要解决稳定实际收入水平的问题。M·弗里德曼对收入指数化进行了较充分论证,他认为,促成通货膨胀的决定性因素不是个别商品价格的价格上涨,而是货币存量增长过快造成的过度需求压力。他论证,在货币存量不变时,个别商品价格的提高只能引起其他商品的价格的下降,物价总水平不会上涨,只有从控制货币供给增长率入手,选择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并采取收入指数化方案与之配合,才有望治愈通货膨胀。收入指数化是按物价变动情况自动调整收入的一种分配方案。
2、指数化的范围包括工资、政府债券和其他货币性收入。实施的办法是使各种收入与物价指数滑动或根据物价指数对各种收入进行调整。
3、指数化方案有四项保障性措施: ①发行购买力公债。②政府按照通货膨胀率自动提高雇员工资。③放弃对利率的上限管制,允许利率随市场变化而变动。④政策编制个人所得税额指数,以保证纳税不致随物价上升而提高。
二、数量指标指数
1、由于使用价值、计量单位等的不同,直接相加没有经济意义。为了解决这些不能直接相加的问题,得到反映这些不能直接相加的个别现象数量的总量指标,就需要引入一个因素,使不能直接相加的现象变为能相加的现象,这个因素就叫做同度量因素。
2、根据同度量因素的固定原则,其同度量因素应是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才能进行不同时期的产量对比分析。如果用报告期价格作同度量因素,由于报告期是不断变化的,作为同度量因素的价格也不断地变化,无法通过各个时期数量指标的对比来说明产量的变动。另外,从指数体系的要求来看,总量指标指数等于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的乘积,数量指标指数也就只能用基期的价格作同度量因素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