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德人物介绍

如题所述


席慕德
席慕德,女,蒙古族,1938年生于北京,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成长于香港,后移居台北。是一名歌唱家,也是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的声乐教授。著作有《初唱》、《声音的诱惑》、《舒伯特三大联篇歌曲》等。
中文名:席慕德
外文名:PhyllisGomdaHsi
国籍:中国
民族:蒙古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38年
职业:歌唱家
毕业院校:台湾师范大学、慕尼黑音乐学院
代表作品:《初唱》《声音的诱惑》《舒伯特三大联篇歌曲》《有心如歌》
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
职称:教授
简介
席慕德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获德国奖学金前往慕尼黑音乐学院深造,以优异成绩毕业。旅居欧美近二十年,演唱足迹遍及欧美与东南亚;她在比利时、瑞士、卢森堡、荷兰、德国各大城市均有多次极成功的独唱会,并经常受邀于德国和比利时的广播、电视节目介绍中国民谣。
席教授在德文艺术歌曲演唱方面的成就卓越,曾两度由德国文化机构──歌德学院(GoetheInstitute)慕尼黑总部──选派巡回东南亚各国,演唱德文艺术歌曲共二十三场,成为第一位参与此项文化交流工作的非德籍艺术家,所到之处遍获各大报章乐评的赞美。
1971-1974年,曾返台教学,担任母校师大、东吴、文化各大学音乐系声乐教授,1975年再度经欧赴美。旅美期间在纽约出版个人演唱专辑唱片,并在美、加各城市举行独唱会,也曾数度应新加坡国家剧院和香港文化局之邀在当地演唱和举行德国艺术歌曲讲座。1985年重返母校任教,担任声乐、德文艺术歌曲诠释及歌唱语音等课程,至2003年专任退休,改任兼任教授,继续担任声乐专业课程。
1994年荣获「中奥学术交换奖学金」赴维也纳作专题研究一年。1999年被推选为理事长。2003年再度获选连任。1999~2006年担任「中华民国声乐家协会」理事长,在其声协理事任内,除策划各项例行演唱活动及比赛,也致力於「声协」会务的改进与推广,例如:成立「声协」网站、「声协」会讯副刊、出版「你的歌我来唱─当代中文歌曲精选」、成立「声协之友」、建立并推行「声乐分级检定制度及办法」。席教授致力提升德文艺术歌曲的欣赏及演唱艺术不遗馀力,经常应邀到各大专院校做这方面的演讲。并于2001年策划「2001台北德文艺术歌曲大赛」,参赛者百余人,获得了热烈的回响和肯定。2008年再度策划「台北德文艺术歌曲大赛」,参赛者近两百人,反应热烈。
著作与论文
著作
《初唱》(1989,台北:尔雅出版社)
《声音的诱惑》(1994,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舒伯特三大联篇歌曲》(1995,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沃尔夫歌曲集“莫里克诗篇”之研究》(1997,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有心如歌》(1999,上海:文汇出版社)
《德文艺术歌曲精选(1)(2)(3)》(2002-2003,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二重唱精选集(1)(2)》(2008,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如何唱好一首歌:诠释与风格(1)、吐字与发音(2)》(2009,台北:世界文物出版社)
论文
《爱的救赎-<漂泊的荷兰人>观后》,《表演艺术》No.52期(1997)。
《深情绽放之声_听黄英演唱》,《表演艺术》No.79期(1999)。
《歌者中之贵族,行家中之行家_追思西班牙男高音克劳斯》,《表演艺术》No.83期(1999)。
《假声初体验_论说“假声”兼评德瑞克.李.瑞金的演唱》,《表演艺术》No.89期(2000)。
《美丽的远景_期待”定目剧院”的成立》,《表演艺术》No.91期(2000)。
《诗歌,小而珍贵_沃尔夫和他的歌曲》,《表演艺术》No.95期(2000)。
《评审都在听甚_?》,《表演艺术》No.97期(2000)。
《歌者的困惑》,《表演艺术》No.102期(2001)。
《声音还是诗词-歌唱的吐字问题》,《表演艺术》No.106期(2001)。
亲属
父亲:拉席敦多克,汉名席振铎,曾在北平任翻译,从军,晚年在德国波恩任职教授
母亲:巴音比力格,汉名乐竹芳,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曾任蒙古各盟联合驻京办事处顾问
姐妹:二妹席慕萱,作家,久居海外,1997年9月病逝于夏威夷
三妹席慕蓉,台湾著名画家,诗人,散文作家
四妹席慕华,五弟席慕强
评价
《纽约时报》:“席小姐显然是一位很有经验的演唱家。德文歌曲唱得热情深刻,效果很好。”
比利时《大都会报》:“她那富有魅力的歌喉,始终控制得宜,游刃有余,使一台节目极其繁重的独唱会,自始至终保持着完美的风格。”
慕尼黑《墨库尔报》:“这位歌唱家将音乐所包含的丰富情感都整个地表达出来了使得在座的听众惊喜、感动。”
布鲁塞尔《晚报》:“席小姐秉有一副圆熟的歌喉,中音浑厚,高音嘹亮,其吐字、表情与技巧均属上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