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年龄阶段及对应的特点

如题所述

儿童年龄阶段及对应的特点
1、幼儿期,也称为学前期。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具有特定特点。比如,3岁时,儿童已经能分辨圆形、方形和三角形;4岁时,已经能将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把两个半圆形拼成一个圆形;5岁时,已经能认识椭圆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和圆形,并能将长方形折成正方形,把正方形折成三角形。对幼儿来说,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梯形→菱形。在大小知觉方面,4~5岁幼儿在判别积木大小时,要用手去逐块地去摸积木的边缘,或把积木叠在一起去比较。而6~7岁幼儿,由于经验的作用,已经可以单凭视觉指出一堆积木中大小相同的。整体与部分知觉、方位知觉和时间知觉也在这个阶段有着明显的发展特点。
2、在动作方面,2岁时,儿童已经可以照绘圆圈和直线,4岁可以画十字形。在游戏方面,幼儿在不同的认识发展水平上,会出现不同水平、不同类型游戏,包括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和规则游戏。
3、在语言方面,学前期儿童的词汇量不断增加,词汇的内容不断丰富,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学前期儿童的语言能力各阶段主要特点:3岁以前儿童的言语基本都是采取对话形式,回答大人提出的问题或者向成人提出一些疑问和要求。3岁左右时幼儿虽然已能主动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但由于词汇贫乏,表达显得很不流畅。4岁儿童已能清晰地谈话,词汇开始丰富,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谈。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但有时讲话会断断续续。5~6岁是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
4、在思维方面,儿童的思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在这形成发展过程中,它经历了三种不同水平的发展形式,即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5、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及自我控制的发展等三方面。自我评价发生于学前初期,约在3、4岁之间。随着自我评价能力的产生,逐渐发展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能力。
6、从游戏发展的不同阶段来观察社会行为的发展:独自游戏阶段、平行游戏阶段、联合游戏阶段和合作游戏阶段。
0-2岁是人成长的婴儿期。在这一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迅速,神经系统发育让大脑指挥和协调身体各个器官成为可能,儿童逐步学会翻身、爬坐和跑跳,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运动能力越来越强。儿童的认知能力也开始了发展,他们会有面孔意识,这也是儿童选择性认知的一个方面,他们会率先熟悉经常陪伴自己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脸孔,记住并识别他们,产生安全感。在语言发育方面,婴儿期的孩子首先发育的是语言的听觉识别和口头的输出,儿童出生后不久就能对母亲的话语做出响应。
2-6岁的儿童处在幼儿期,一般在上幼儿园,开始走出家庭,进入新的环境。在这一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非常迅速,身体的成长速度减缓,但运动能力是逐步增强的。在幼儿期,儿童的认知能力逐步增强,各种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开始内化而成为表象或形象思维,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或重现外界事物,出现了表象思维。在语言发育方面,幼儿会有意识地关注语言中的音素,并能从其他人处学习发音,辨识出不同音素的替换影响意思的表达,通过一些活动可以进行音素的拼接,并自然发声。
2-3岁,要关注能不能处理好分离焦虑,培养孩子安全感。3-4岁,需要注意到自信心及共情(同理心),培养孩子理解别人想法和情绪的能力。4岁是个重要的年龄分水岭,因为4岁开始孩子的认知能力大幅成长,也更有情绪控制能力,所以可以开始培养许多重要的情商能力。5岁之后,因为宝宝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爸爸妈妈就要开始培养宝宝乐观、诚实、责任心等情商能力。6岁小朋友是一个转折器,慢慢的开始向以自我为中心转化。7—9岁的孩子,开始进入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对所有的事物有了自己的主张,自己的想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