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给人感觉做事毫无章法,那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如题所述

李逵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也是元杂剧“水浒戏”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生得粗壮黝黑,绰号“黑旋风”。沂州沂水县(今属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百丈村人氏。

因为打死了人,逃了出去,得到赦免,被戴宗留在江州当牢子。为了解救宋江和戴宗大劫法场,李逵与众人大闹江州,欲背着老母上梁山,后因老母被虎吃,李逵怒杀一窝四虎。李逵惯使一双板斧,梁山排座次时,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五位步军头领。

梁山受招安后,随军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战事结束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因宋江饮高俅等奸臣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担心李逵再次起兵造反复仇,便让李逵也饮下毒酒,李逵随后身亡。

李逵是《水浒传》成书之前便已在文学作品中多次以主角身份出现的人物,但《水浒传》对其进行了很明显的加工塑造,使他成为一个心粗胆大、率直忠诚,同时又鲁莽好战的性格鲜明的角色。

与很多《水浒传》人物一样,梁山好汉李逵这一形象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根据《宋史》等记载,历史上的宋江起义,头领有三十六人,但多数姓名并无记载。而史载两宋之交的确有一名为李逵的将领,有学者将其列入李逵可能的历史原型中,但除了年代接近和姓名相同,此李逵与《水浒》之李逵并无任何相符合之处。 

而在宋元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最早出现了三十六人的姓名、绰号,其中包括了“黑旋风李逵”。在大约同一时期的《大宋宣和遗事》中,李逵也作为宋江部下之一出现,但并无专门情节。这两部文学作品都被认为是《水浒传》的雏形或蓝本。

在元杂剧中,李逵的形象很快丰满起来,现存的资料显示,与水浒故事相关的剧目中,以李逵为主角的占据极大比重。著名的剧目包括康进之的《李逵负荆》、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等。

总体来说,前期的剧目中,李逵多为风流才子形象,后期的形象则逐渐趋近于“憨傻大汉”。这一演变,为《水浒传》中的李逵形象奠定了基础。而部分元杂剧中的李逵情节也进入了《水浒传》之中。另外,明太祖朱元璋之孙、著名剧作家朱有炖也作有《黑旋风仗义疏财》,此剧与《水浒传》小说面世的先后顺序尚有争议,但应是取材自宋元以来民间广泛流传的水浒故事,而没有受《水浒传》的较多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6

李逵为人鲁莽冲动、不知礼仪,但是为人也非常的仗义,性格直爽坦率,敢作敢当,敢爱敢恨。

1、李逵是个性格喜剧的悲剧人物

李逵的思想简单,冲动,只忠于宋江。他只忠于宋江的话,但实际上只是愚蠢,这是因为他的思想简单,对宋江的忠贞终将使他倍受钦佩。值得信赖的松江大哥毒死了一杯有毒的酒。也许对他的忠实忠实并钦佩宋江的李逵在他的有毒死亡之末就愿意接受它,因为它是宋江捐赠的一种有毒的葡萄酒,但他悲惨的结局使全世界对他很同情。

2、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一名孝子

李逵和宋江去凉山后,他们以为母亲也来享受清福,便和宋江一起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李逵遇到了假装自己的李贵。李贵没看到他说他仍然有一个90岁的母亲。他死后,没有人孝顺。恰好戳破了李伟的弱点。因此,在怜悯恳求下,心使他沮丧,后来他又见了面。当李逵发现李桂的谎言时,他果断地杀死了他。

3、李逵一路背着老母亲回梁山

经过山路时,李逵的母亲有点口渴,于是李逵去找些水喝。李逵的孝顺儿子当然是唯一的母亲,他放下老母亲去找水。但是,这就是阴和阳的区别。李逵找水回来后,发现他的母亲被母老虎吃掉了。李逵一怒之下杀死了总共四只老虎。在那之后,听到事件的官员抓住了案子。李逵被朱贵和朱夫两个兄弟救出。他们还与李逵一起带走了梁山。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黑旋风李逵是一个鲁莽、有勇无谋、率直粗心的人,虽然他看起来五大三粗但是他孝顺母亲的事迹也展示出了铁汉柔情的一面。

第2个回答  2019-09-19
直觉到不斗争就无法生存的先进农民的代表。他生平不习惯于抽象思维,一切属于理性范畴的思考,譬如战略战术原则、战斗时所需要的起码的审慎,他都不加思索。他就是这么天不怕、地不怕,不计算主观力量,不考虑个人安危,一双板斧,想砍尽人问不平。
第3个回答  2019-09-19
在我们所学到的历史中李逵确实做事毫无章法,是一个性格莽撞,有勇无谋的人。
第4个回答  2019-09-19
情重义。李逵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二十二位,是
头领。长相粗犷难看,在江湖上人们送其外号为“黑
当宋江发配至江州,军师吴用写信要江州两院阶
宋江多照顾。此时李逵在戴宗牢狱中做押司,宋
因此相。在宋江初见李逵时,因李逵无钱赎钱与
下争执,宋江得知便给李逵让其决困难。李逵念宋江情,便想去赌赢钱回来还于宋江,却把钱输得精光还惹了乱子。但是李逵的初衷是好,对第次面就给予他了帮助的人他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值肯定的,后在牢狱中照顾江居也是其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