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是几几年几月几日设定的?

国家公祭

国家公祭日是2014年2月27日设立的。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是确定历程:

1、中国大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不充分。20世纪50年代虽然有在报纸和教科书中提到南京大屠杀,在20世纪60-70年代有很大的空白;

2、从1994年开始,江苏、南京都会在每年的12月13号举行哀悼仪式,包括撞和平钟、敬献花圈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停留在地方层面。

3、2005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赵龙提交提案,呼吁每年12月13日举行国家公祭,由国家领导人参与公祭活动,同时还建议把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升格为国家级纪念馆,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4、2012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政协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第三次递交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议案: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

5、2014年2月25日下午,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就决定草案向会议作了说明。

6、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24

1937年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大屠杀纪念日:为纪念600万在二战期间惨遭纳粹屠杀的犹太人,1951年以色列首次举行大屠杀纪念日活动,该纪念日在1959年正式通过立法。

日期在每年犹太历尼桑月27日(4月7日至5月7日之间),悼念被屠杀的犹太人,纪念勇敢抵抗纳粹屠杀的犹太英雄。

同时,设立了阵亡将士纪念日。汽笛声在以全国响起,人们伫立默哀两分钟,即使在高速公路的司机也不例外。

这一天,全国默哀以向死者哀悼。全国降半旗,所有电视台和电台节目都报道相关纪念活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1

是2014年2月27日设立的。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日 是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体现的是对群众的尊重,是对生命的敬畏。而以国家公祭日的形式奠祭,也表明抽象的国家已经拟人化,国家的意志、信念和情感,正与普通人情相融。

因此,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表明国家政治的世俗化、平民化,体现了政治文明的进步。也是对现在的日本不承认侵华战争提供了有力的说明。

国家公祭日,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让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使民族精神提升,使人民更加爱国!让中华民族早日复兴的中国梦而早日实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20

2005年第60届联大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这是为纪念1945年1月27日,苏联军队解放了最大的纳粹死亡集中营波兰奥斯维辛。

二战期间,在这里110万人遭纳粹屠杀。也以此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做法,并要求所有国家教育并帮助下一代了解有关种族屠杀的罪行。

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目前日方草率的“致歉”)、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警示世人 。

公祭之日,国家元首、议会议长、各大党派领袖都到场献花圈,并公开发表讲话,意义深远。

公众的参与度也相当高,参加公祭的人数少则万人以上,多则10多万人,影响广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2-14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