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如何联系导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2-26

最近2018年考研复试迫在眉睫,很多同学在初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现下又开始纠结复试之前是否有提前联系导师的必要?以及该怎么选取并联系心仪的导师?这里我作为过来人给大家一些意见。

首先,联系导师自然是越快越好,毕竟如果你事先就已经打动并得到导师的赏识,在面试之外就多了个加分项,何乐而不为呢?

那么如何选取自己心仪的导师。对于很多专业的学生来说,对未来发展方向应有个大致估计,是走理论研究路线还是实践应用路线,这关系到你希望导师在科研还是工作上能给你最大帮助。一般导师的基本资料、个人介绍包括研究方向、研究课题都在学校官网上有列出。此外,还可以从中国知网等网站上查询导师过往发表的相关论文和著作,更深入了解导师研究的方向,判断是不是自己兴趣之所在。并不一定导师资历越深越好,比如看起来可能资历尙浅的导师,有不凡的海龟背景,如果你打算出国,那肯定会受益良多。此外,在学术之外,导师的个人品行、性格、作风等也是学生关心的方面,这就要看你能不能联系到往届师兄师姐了,多多挖掘学校中各方面的人脉关系,相信你必有收获。

选取好你心仪的导师之后,在与导师接触不深时,不要贸然征求面谈,这里建议最好还是以发邮件和打电话的方式来联系。邮件的常规内容以简单明要介绍清楚自己的个人情况为主,要写清楚初始成绩、本科曾有的科研经历、获奖经历等等。如果科研相关经历较弱,那么就要着重表现自己实践能力很强,甚至英语好,技能多这些闪光灯也可以展现出来,当然一定不能过分夸大其词,弄虚作假反而会造成负面印象。邮件最后要表现出自己对于导师研究方向的热情追求,适度表达一下仰慕之情。最后附上自己的联系方式,方便导师给你回复。电话联系主要内容梗概也差不多,但是电话联系更要注意礼节,注意交谈中的每个细节,争取给导师留下最好的印象。

联系好导师之后,不管导师回复结果好坏,不用心态过分紧张或者过分放松,该怎么准备复试复习还是怎么复习。最重要的还是在复试中表现良好,现在复试通常由课题导师组共同面试共同商讨结果,复试分数高低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祝各位都能有优异的表现。

第2个回答  2018-01-24

本人没有考研的经历,以下情况是别人介绍来的,希望能有一定的帮助。

可以通过电话或发送邮件的方法联系导师。导师的办公电话或办公邮件地址会在学校的官方网站上有公布。通过电话或发送邮件的方法,都可以快速联系到导师。但二者效果会有不同。

电话方式可以直接要把了解的情况或传达的信息与导师进行交流,但可能因为时间短暂、心情紧张而影响要表达的内容。邮件方式不受时间篇幅限制,可以全面地介绍自己的情况,并向导师询问相关的问题,但不会给导师留下直观可感的印象。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当面联系。就是去导师所在的学校,与导师本人面对面交流。这是一种直接的交流,可以就任何问题、任何话题进行交流,有利于双方之间的深入了解。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以怎样的方式联系导师,都要做充分的准备,重点是专业涉及的内容及发展方向、前景等。

第3个回答  2018-01-24

考研联系导师的方法并不是特别困难,一般建议联系导师至少要在初试成绩出来之后,毕竟没有一定的成绩导师都不知道你是否能够进入复试,自然就不会搭理你了,如果你的初试成绩排名很靠前,那么你甚至都可以直接请求导师招你当学生,让你免复试,直接被学校录取。

而如果你复试成绩中等甚至靠后,那么建议你去你所报考的院校官网,一般老师都会有一个邮箱,建议你把你的简历投递到老师的邮箱当中去,同时表示对老师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希望如果通过复试了能够被老师录取。

如果老师觉得你还可以,并且他的学生名额还有剩下,一般都会答应你的请求,不过你所要做的还是应该好好准备复试,毕竟复试如果不过,选导师就只是一句空话,复试过了你拿着成绩去找导师,总会有导师要你的。

第4个回答  2018-02-28

要联系导师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不论是通过学校官方网站去搜索导师的邮箱、还是去导师上课的教室外“堵”导师,或是通过导师的学生直接与导师取得联系都是很容易的事情。

考研时联系导师其实最难的部分在于要准确把握住应该什么时候去联系导师,已经应该如何去联系导师。

在我看来,整个考研过程中起码需要跟导师联系三次:

第一次是确定导师及考研报名前,这次沟通主要的目的是跟导师互相确认报考信息,不会出现导师已经有人选或有一定要求,你不符合条件却报考的情况;

第二次沟通是初试成绩公布,而复试成绩线尚未公布前,这一次沟通相对于刚好在往年复试成绩线边缘的考生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次沟通就是复试成绩线公布,考研复试前了,这一次沟通其实可以很大程度上决定你面试的成败。

众所众知,之所以考研面试会越来越难,程序越来越复杂,其实就是导师们被一些高分低能从大一开始就复习考研但没有任何科研能力的考生坑怕了。

所以面试其实对导师和学生而言就是一次“双盲测试”一样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潜力考察。

如果考生提前没有跟导师沟通的话,完全不了解考生的科研水平和研究方向的导师很可能会采取一种“极限问答”的方式,就是针对某一个问题不断的进行刨根问底式的提问,或者是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连续的跨度极大的跳跃式提问,直到问到你答不上来为止。

用这种近似于刁难的方式,导师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大致了解你的专业特长和科研边界,以方便对你能否研究生顺利毕业做出评估。

而很多考生在面试中,就是被这种连续的逼问式问题搞得心态崩溃,发挥失常的。

所以在面试前的提前沟通中,考生就可以主动向老师介绍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研究生阶段想要进行的科研方向,如果有的话还可以附上自己的论文、课题或读书笔记来加深导师的印象。

这样在面试前,你跟导师其实就会有一个对于你科研方向和水平的默契,导师大致知道你的研究方向后,面试时一般就不会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去试探你的科研边界到底在哪了,而是会集中考察你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掌握及相关领域的问题,你面试时的压力相对就会减轻一点。

而如果你的科研能力导师特别欣赏的话,甚至有可能在面试时不动声色的去帮你,比如主动将问题往你的擅长方向上去引导,或者是提醒其他导师注意你的某些科研成国。

而这些看似细小的帮助其实是可以决定你面试成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