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服废弃以()区分官阶的制度,只以帽顶的()和()来辨别官员的贵贱等?

如题所述

清代官服废弃以颜色区分官阶的制度,只以帽顶的顶珠子花翎和补子来辨别官员的贵贱等。

清代官服主要品种为长袍马褂。官帽与前朝截然不同,凡军士、差役以上军政人员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纬帽,按冬夏季节有暖帽、凉帽之分,还视品级高低安上不同颜色、质料的"顶子",帽后拖一束孔雀翎。

皇帝有时还赏穿黄马褂,以示特别恩宠。影响所及,其他颜色的马褂遂在官员士绅中逐渐流行,成为一般的礼服。四、五品以上官员还项挂朝珠,用各种贵重珠宝、香木制成,构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点。

翎有蓝翎、花翎之别,蓝翎等级较低,用鹖羽制成,羽长而无眼。花翎是带有“目晕”(即俗称的“眼”)的孔雀翎,分为单眼、双眼、三眼,以翎眼多者为贵。

清官帽顶子是官员品级的象征。“顶戴”分朝冠用及吉服冠用两种。朝冠顶子共有三层:上为尖形宝石,中为球形宝珠,下为金属底座。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只有球形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按照清朝礼仪,太子、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侯、伯、子爵及正一品官员用红宝石,二品用红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无珠者,即无品级。

清代官员的朝服上有一块方形图案称为补子。补子只分为文官、武官两种,没有正从之分。

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鹌鹑,九品蓝雀。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罴,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补子上除了有飞禽走兽外,还绣有海水和岩石的图案,寓意“海水江崖,江山永固”的意思。补服均是由南京、苏州、杭州即江南三织造订做进贡的,用料讲究,做工精良,尺寸、图案都有严格规定,官员不能私自改变身上与其品级相对应的官服。


清代官服具体:

一品--红宝石顶戴(亮红),九蟒五爪蟒袍,文官补服仙鹤,武官补服麒麟。准乘八人抬绿呢大轿。

二品--红起花珊瑚顶戴(杂红),九蟒五爪蟒袍,文官补服锦鸡。武官补服狮。准乘八人抬绿呢大轿。

三品--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顶戴(亮蓝),九蟒五爪蟒袍,文官补服孔雀。武官补服豹,准乘八人抬绿呢大轿。

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顶戴(暗蓝),八蟒五爪蟒袍,文官补服雪雀。武官补服虎,准乘四人抬蓝呢轿。

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顶戴(透明),八蟒五爪蟒袍,文官补服白鹇。武官补服熊,准乘四人抬蓝呢轿。

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顶戴(白),八蟒五爪蟒袍,文官补服鹭鸶。武官补服彪,准乘四人抬蓝呢轿。

七品--素金顶戴(金),五蟒四爪蟒袍,文官补服鸂鶒,武官补服犀牛。

八品--起花金顶戴(金),五蟒四爪蟒袍,文官补服练雀。武官补服犀牛。

九品--镂花金顶戴(金),五蟒四爪蟒袍,文官补服练雀。武官补服海马未入流--镂花金顶戴(白),王蟒四爪蟒袍,黄鹂补服。

(监察御史、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的顶戴、蟒袍均按正常品级,但补服的图形却一律绣獬豸,以示司法公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