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到现代人们的衣着变化

古代到现代人们的衣着变化

 在先秦时期,华夏族区别于其他文化群体的标志之一,便是外在形象。人们称这种与“胡服”相对存在的概念为“衣裳”,如“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4]、“蜉蝣之羽,衣裳楚楚。”[5] 这也是“华夏”之称的来历。《尚书正义》注“华夏”:“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即使唐代以后,人们还在用“华服”来区别“胡服”,如“华服萧条,鞠为茂草”[6]、“改华服以就胡,变雅音而入郑”[7]。

  先秦两汉时期,人们通常用“衣冠”来指称华夏之服[8]。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9] 故而中国享有“衣冠古国”的美誉。

  与“汉服”词汇相关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卷九六下西域传第六十六下渠犂传:“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归其国,治宫室,作徼道周卫”这里的“汉”主要是指汉朝,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值得一提的是汉承秦制[10],衣冠是在先秦服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汉衣服制度”也就是“华夏衣冠制度”。

  唐代,华服又有一个新的名称“唐服”[11],如“耋老千人拜且泣……今子孙未忍忘唐服,朝廷尚念之乎?兵何日来?”[12]、“公主始解唐服而衣胡服,以一妪侍,出楼前西向拜。”[13] 又如白居易的《缚戎人》云:“一落蕃中四十载,身著皮裘系毛带。唯话正朝服汉仪,敛衣整巾潜泪垂。”将吐蕃服装与唐服相对比较,并把穿唐服与“汉家礼仪”联系起来;元稹也有《缚戎人》:“眼穿东日望尧云,肠断正朝梳汉发。”前句描写心向大唐,后句“梳汉发”正是簪笄礼的别称。因此,狭义唐服或唐装就是指称华夏衣冠。

  汉朝以后,人们逐渐用“汉人”一词来指代华夏人。正如胡人传统服饰叫“胡服”,汉人传统服饰也就有了相对应的名称“汉服”。这个词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便是汉族传统服饰,如“汉裳蛮,本汉人部种,在铁桥。惟以朝霞缠头,余尚同汉服。”[14] 它最初是其他民族对汉人传统服饰的称呼,进而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符号,如“结赞以羌、浑众屯潘口……诡汉服,号邢君牙兵,入吴山、宝鸡,焚聚落,略畜牧、丁壮,杀老孺,断手剔目,乃去。”[15] 尽管唐代与汉代常服是两种款式,但是“汉服”一词已经完全定性。

  到了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统治者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16] 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辽史》卷五六志第二五仪卫志二汉服条)。

  近古以来,汉服已经不是单纯的辨别尊卑等级的工具了,还具备了标志民族、社稷存亡的功能,例如金人天会间下令“剃发易服”,不如金人式者死,李邈等就坚决不从而死。明太祖朱元璋把蒙古人逐回漠北,定鼎南京后,随即下令易服,“壬子,诏衣冠如唐制”[17],也是这个道理。

  清兵入关的第一件事就是“剃发易服”,“剃发”针对的是“束发簪缨冕旒冠笄”;“易服”针对的是“交领右衽宽袍大袖”[18]。明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满清统治者清楚汉人衣着与满洲服饰的巨大差别,如《清史稿·礼烈亲王代善传附子克勤郡王岳托传》卷二一六列传第三写道:“上议取锦州,命偕诸贝勒统兵四千,易汉服,偕大寿作溃奔状,夜袭锦州。”又如《清史稿·卷四九三列传第二八》忠义传七宋华嵩传:“会南、北路各城叛回煽变,八月二十九日,哈密汉装回匪马兆强、马环等焚掠附城村庄,伯锡尔及办事大臣文祺率回丁出战,斩兆强、环,余党溃,叙功赏用黄缰。”所以才用“汉服”来确指“汉人服饰”而不用“明装”。

  “汉服”在政治高压的清代是一个过滤词,同属于文字狱性质的政治问题。《研堂见闻杂录》:“功令严勅,方巾(汉服一种帽子)为世大禁,士遂无平顶帽者,私居偶戴方巾,一夫窥瞷,惨祸立发,琴川二子,于按公行香日,方巾杂众中,按公瞥见,即杖之数十,题疏上闻,将二士枭首斩于市。”

  从符号学来看,满清统治者通过禁绝“汉服”的所指来抹杀“汉服”的能指。形式层面的消亡最终导致意义层面的断缺。从语言学来看,“汉服”有其语形无其语义,“衣冠”、“唐装”、“华服”等词汇也失去了实质性的依托成为虚假概念。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冲破了政治高压的禁区,转而成为文化问题。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于甲寅(民国三年,1914年)五月二十三日家书中写道:“今寄故衣以为纪念……斯衣制于日本,昔始与同人提倡大义,召日本缝人为之。日本衣皆有圆规标章,遂标‘汉’字,今已十年矣。”

  综上所述,“汉服”不仅具备“服饰”的一般属性,还突出地具有“民族”属性。因此确切地说,“汉服”从属于“民族服饰”概念,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Chinese Han costume),是全世界几百种民族服饰中的一种。从其出现的历程来看,华服、衣冠、唐服(唐装)及其派生词都是“汉服”的旧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