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卓立佰食品有限公司电话是多少?

如题所述

江苏卓立佰食品有限公司电话是:1333-7783-965。

江苏卓立佰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位于江苏省泰州市,是一家以从事食品制造业为主的企业。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经营范围,许可项目:食品生产;食品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审批结果为准) 一般项目: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水产品收购;水产品批发;水产品零售;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加工、运输、贮藏及其他相关服务;畜禽收购;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拓展资料:

调味品(flavouring,condiment,seasoning),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从而刺激食欲,增进人体健康。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像食盐、酱油、醋、味精、糖(另述)、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属此类。

调味品主要是指香草和香料。香草是各种植物的叶子。它们可以是新鲜的、风干的或磨碎的。香料是植物的种子、花蕾、果实、花朵、树皮和根。香料的味道比香草浓烈得多。有些情况下,一种植物既能用于生产香草又能用于生产香料。有些调味品由多种香料混合而成(例如红辣椒粉),或者由多种香草混合而成(例如调味袋)。在饮食、烹饪和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的,用于改善食物的味道并具有去腥、除膻、解腻、增香、增鲜等作用的产品。

香草

罗勒:新鲜或者风干的罗勒的甜味是意式菜肴的必备要素。

月桂叶:整片风干的月桂叶可以为炖菜和肉类增添特殊的香气,不过请务必在上菜前拿走月桂叶。

细香葱:细香葱气味清淡,常用作菜肴的装饰。

莳萝:莳萝属于欧芹科,莳萝草是风干的、柔软且有茸毛的莳萝叶子。它特殊的香气很容易盖过菜肴的其他味道,所以请慎用。

墨角兰:墨角兰的味道与牛至很接近,通常用于鱼类、肉类、家禽类的菜肴和番茄酱中。

薄荷:薄荷既有新鲜的,也有风干的,可以用于蔬菜、水果类菜肴中,还可以用在茶里。

牛至:牛至的气味很重,极易盖过清淡的菜肴,但用在很多意式菜肴中却恰到好处。

欧芹:购买时,要选择鲜绿色且带有清新香气的欧芹。为便于储存,需仔细清洗欧芹,并甩去多余的水。先用纸巾包裹欧芹,再将其放入塑料袋中。平时应冷藏,使用时再取出。欧芹常用作菜肴中的装饰。

迷迭香:尽管迷迭香不能很好地与其他香草配合,但特殊的香气使其成为肉类、家禽或烧烤的首选配料。

鼠尾草:新鲜鼠尾草的香气比风干的浓重许多,但两者都可以与野味、家禽和馅料很好地配合。

龙蒿:龙蒿常用于鸡类、鱼类和蔬菜中,也用于各种沙司中。新鲜龙蒿叶风干后辛辣味会大减。

百里香:百里香常用于蔬菜、肉类、家禽、鱼类、汤和奶油沙司中,为其增添风味。英国百里香是最受欢迎的一种。

香料

多香果粉:这种香料有着肉桂、肉豆蔻、丁香的混合香气,因此而得名。

马槟榔:这些是马槟榔树上如豌豆大小的花蕾。马槟榔主要产于中美洲和地中海地区,可为沙司、调味汁和佐料增添辛辣的气味。

卡宴辣椒:这种红辣椒需慎用,以免其味道过重,但对于很多拉丁美洲和西南部的菜肴来说是必备的。

红辣椒粉:和咖喱粉一样,红辣椒粉也是由辛辣的香料和磨碎的红辣椒混合而成。

肉桂粉:磨碎的树皮主要用于甜点,而整块树皮则可用于为苹果酒和其他热饮调味(味辣)。

丁香:这种甜味的香料既有整只的,也有磨碎的,常用于烤肉和甜点中。

孜然芹:磨碎的孜然芹因其辛辣的烟熏口味,常用于许多拉丁美洲和西南部的菜肴中。请慎用。

咖喱粉:咖喱粉由多种香料混合而成,包括姜黄、小豆蔻、孜然芹、胡椒、丁香、肉桂、肉豆蔻,有时还有生姜。辣椒使它辛辣,磨碎的干大蒜则赋予它浓重的口味。咖喱是根据其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的香料来混合的。

生姜:生姜是一种多节、棕褐色的块根,能为食物增添一种特殊的香气,广泛用于亚洲菜肴中。

肉豆蔻:这种香料带有辛辣的香气,以及一种温暖的、微甜的口味,常用于调味烘焙的食物、蜜饯、布丁、肉类、沙司、蔬菜和蛋奶酒。

红辣椒:磨碎的红辣椒能为土豆色拉和海鲜等菜肴增色,而又不使其过于辛辣。

干藏红花粉:这种芳香的香料主要用于汤和米饭中。

姜黄:和生姜一样,姜黄是咖喱粉的必备成分,一度被称为印度藏红花。请慎用——它只需一点,香气就足以持久。

按照我国调味品的历史沿革,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代:

第一代、单味调味品,如:酱油、食醋、酱、腐乳及辣椒、八角等天然香辛料,其盛行时间最长,跨度数千年。

第二代、高浓度及高效调味品,如超鲜味精、IMP、GMP、甜蜜素、阿斯巴甜、甜叶菊和木糖等,还有酵母抽提物、HVP、HAP、食用香精、香料等。此类高效调味品从70年代流行至今。

第三代、复合调味品。现代化复合调味品起步较晚,进入90年代才开始迅速发展。目前,上述三代调味品共存,但后两者逐年扩大市场占有率和营销份额。

第四代、纯天然调味品。纯天然调味品以提纯技术为前提,更以营养健康为重。目前,在益意追求健康为主的呼吁下,纯天然调味品所占领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

调味品的每一个品种,都含有区别于其他原料的特殊成份,这是调味品的共同特点,也是调味品原料具有调味作用的主要原因。

调味品中的特殊成份,能除去烹调主料的腥臊异味,突出菜点的口味,改变菜点的外观形态,增加菜点的色泽,并以此促进人民食欲,杀菌消毒,促进消化。

例如:味精、酱油、酱类等调味品都含氨基酸,能增加食物的鲜味;香菜、花椒、酱油、酱类等都有香气;葱、姜、蒜等含有特殊的辣素;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酒、醋、姜等可以去腥解腻,调味品还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如酱油、盐含人体所需要的氯化钠等矿物质;食醋,味精等含有不同种类的多种蛋白质,氨基酸及糖类,此外,某些调味品还具有增强人体生理机能的药效。

各种调味品基本上都有自己特定的呈味成份,这与其化学成份的性质有密切的联系,不同的化学成份,可以引起不同的味觉。我们常用的调味品主要呈咸、甜、酸、辣、鲜、香、苦等味。下面把可以引起各种味觉的化学成份分析一下。

1、咸味

咸味是化合物中,中性盐所体现的味道,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铵等都有咸味,但同时又有其他异味。各种盐的呈味程度和化合物的分子量有关,分子量越大,苦味等异味越重。咸味的主要来源是食盐,食盐的主要成份是氯化钠,由于氯离子和钠离子的特有性质,决定了氯化钠有纯正的味道。

咸味调味品有盐、酱油、酱类制品。对一些肾脏患者,在生活中不能用食盐,可以苹果酸钠、谷氨酸钾代用。

2、甜味

甜味是普遍受欢迎的一种味型。甜味的产生主要是氨羟基等产甜味基因和助甜味基团共同作用的结果。聚合度较低的糖类物质,都有甜味,如蔗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

甜味调味品有:食糖(包括白糖、红糖)、蜂蜜、饴糖、冰糖等。

3、酸味

酸味由有机酸和无机酸电离的氢离子所产生。食醋、番茄酱、变质的酱油和酒都可以作为酸味调味剂,常见酸味的主要成份是醋酸(乙酸)、琥珀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有机酸,是一种弱酸,能参与人体正常的代谢,一般对人体健康无影响,能溶于水,其酸味远不及无机酸强烈。

4、辣味

辣味是一些不挥发的刺激成份刺激口腔黏膜所产生的感觉。其成份较复杂,各品种的辣味来源于不同的成份。

辣椒的辣味主要是辣椒碱;胡椒的辣味是辣椒碱和椒脂;生姜的辣味主要是姜油酮、姜辛素;葱蒜的辣味主要是蒜素。

5、鲜味

味精、鸡精、虾子、蚝油、虾油、鱼露等都有鲜味,虾子、蚝油、鱼露的呈鲜成份是各种酰胺、氨基酸,味精是谷氨酸钠,鸡精是肌苷酸钠。

6、香味

香味来源于挥发性的芳香醇、芳香醛、芳香酮以及脂类等物质。

香味调味品有茴香、桂皮、花椒、料酒、香糟、芝麻油、桂皮酱、酱油、丁香花、玫瑰花等。

7、苦味

苦味来源于茶叶碱、可可碱、咖啡碱等生物碱有酮类化合物。粗盐中含有氯化镁、硫酸镁等也具有苦味。苦味食物有茶、咖啡、苦瓜、莲蕊等。

由中国调味品协会组织起草制定的《调味品分类》国家标准已经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第4号标准公告正式发布,该标准将于2007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准文本已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0903-2007调味品分类

2007-04-05 发布 2007-09-01实施

前言

本标准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调味品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调味品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卫祥云、白燕、左宝起、钟冠山、孙胜枚、林肖芳。

调味品分类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调味品的定义、产品分类细则。

本标准适用于调味品的生产、安全和质量管理、科研、教学及其他有关领域。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5091-1994 食品工业基本术语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调味品 condiment

在饮食、烹饪和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的,用于调和滋味和气味并具有去腥、除膻、解腻、增香、增鲜等作用的产品。

注:改写GB/T15091-1994,定义3.15。

分类标准

本标准按照调味品终端产品进行分类。

具体分类

4.1食用盐

又称食盐。以氯化钠为主要成分,用于烹调、调味、腌制的盐。按其生产和加工方法可分为精制盐、粉碎洗涤盐、日晒盐。

4.2食糖

用于调味的糖,一般指用甘蔗或甜菜精制的白砂糖或绵白糖,也包括淀粉糖浆、饴糖、葡萄糖、乳糖等。

4.3酱油

4.3.1 酿造酱油

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

4.3.2 配制酱油

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以全氮计不得少于50%),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4.3.3铁强化酱油

按照标准在酱油中加入一定量的乙二胺四乙酸铁钠(NaFeEDTA)制成的营养强化调味品。

4.4 食醋

4.4.1 酿造食醋

单独或混合使用各种含有淀粉、糖类的物料或酒精,经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4.4.2 配制食醋

以酿造食醋为主要原料(以乙酸计不得低于50%),与食用冰乙酸、食品添加剂等混合配制的调味食醋。

4.5 味精

4.5.1谷氨酸钠(99%味精)

L-谷氨酸单钠一水化物。以碳水化合物(淀粉、大米、糖蜜等糖质)为原料,经微生物(谷氨酸棒杆菌等)发酵,提取,中和,结晶,制成的具有特殊鲜味的白色结晶或粉末。

4.5.2味精(味素)

指在谷氨酸钠中,定量添加了食用盐且谷氨酸钠含量不低于80%的均匀混合物。

4.5.3特鲜(强力)味精

指在味精中,定量添加了核苷酸钠〔5′鸟苷酸二钠(简称GMP)或呈味核苷酸钠(简称IMP+GMP或WMP)〕等增味剂,其鲜味超过谷氨酸钠。

4.6芝麻油

又称香油。从油料作物芝麻的种子中制取的植物油,可用于调味的一种油脂。

4.7 酱类

4.7.1豆酱

以豆类或其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酿制的酱类。包括黄豆酱、蚕豆酱、味噌等。

4.7.2 面酱

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酿制的酱类。

4.7.3 番茄酱

以番茄(西红柿)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食盐、糖和食品添加剂制成的酱类,添加辅料的品种可称为番茄沙司。

4.7.4辣椒酱

以辣椒为原料,经发酵或不发酵,添加或不添加辅料制成的酱类。

4.7.5芝麻酱

又称麻酱。以芝麻为原料,经润水、脱壳、焙炒、研磨制成的酱品,有的加入其它辅料。

4.7.6 花生酱

花生果实经脱壳去衣,再经焙炒研磨制成的酱品,有的加入其它辅料。

4.7.7虾酱

以海虾为主要原料,经盐渍、发酵酶解,配以各种香辛料和其他辅料制成的酱。

4.7.8芥末酱

以芥菜籽粒或芥菜类植物块茎为原料,制成的酱,具有刺鼻辛辣味。

4.8豆豉

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蒸煮、制曲、发酵,酿制而成的呈干态或半干态颗粒状的制品。

4.9腐乳

以大豆为原料,经加工磨浆、制坯、培菌、发酵而制成的调味、佐餐制品。

4.9.1 红腐乳

在腐乳后期发酵的汤料中配以红曲酿制而成,外观呈红色或紫红色的腐乳。

4.9.2白腐乳

在腐乳后期发酵的汤料中不添加任何着色剂酿制而成,外观呈白色或淡黄色的腐乳。

4.9.3青腐乳

在腐乳后期发酵过程中以低度食盐水作汤料酿制而成,具有硫化物气味、外观呈豆青色的腐乳。

4.9.4酱腐乳

在腐乳后期发酵过程中以酱曲为主要辅料酿制而成,外观呈棕红色的腐乳。

4.9.5花色腐乳

在腐乳生产过程中,因添加不同风味的辅料,酿制出风味别致的各种腐乳。

4.10鱼露

以鱼、虾、贝类为原料,在较高盐分下经生物酶解制成的鲜味液体调味品。

4.11 蚝油

利用牡蛎蒸、煮后的汁液进行浓缩或直接用牡蛎肉酶解,再加入食糖、食盐、淀粉/改性淀粉等原料,辅以其它配料和食品添加剂制成的调味品。

4.12 虾油

从虾酱中提取的汁液称为虾油。

4.13橄榄油

以橄榄鲜果为原料,经压榨加工而成的植物油,多用于西餐调味。

4.14调味料酒

以发酵酒、蒸馏酒或食用酒精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盐(可加入植物香辛料),配制加工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4.15香辛料和香辛料调味品

4.15.1香辛料

香辛料主要来自各种自然生长的植物的果实、茎、叶、皮、根等,具有浓烈的芳香味、辛辣味。

4.15.2香辛料调味品

以各种香辛料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制成的制品。

4.15.2.1 香辛料调味粉

以一种或多种香辛料经研磨加工而成的粉末状制品。

4.15.2.2 香辛料调味油

从香辛料中萃取其呈味成分于植物油中的制品,如辣椒油、芥末油等。

4.15.2.3 香辛料调味汁

以香辛料为主要原料,提取其中的呈味成分,制成的液体制品。

4.15.2.4油辣椒

香辣浓郁,可供佐餐和调味的熟制食用油和辣椒的混合体。产品中可添加或不添加辅料。

4.16复合调味料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配制,经特殊加工而成的调味料。

4.16.1固态复合调味料

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加工而成的呈固态的复合调味料。

4.16.1.1鸡精调味料

以味精、食用盐、鸡肉/鸡骨的粉末或其浓缩抽提物、呈味核苷酸二钠及其它辅料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香辛料和/或食用香料等增香剂,经混合干燥加工而成,具有鸡的鲜味和香味的复合调味料。

4.16.1.2 鸡粉调味料

以食用盐、味精、鸡肉/鸡骨的粉末或其浓缩抽提物、呈味核苷酸二钠及其它辅料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香辛料和/或食用香料等增香剂经混合加工而成,具有鸡的浓郁香味和鲜美滋味的复合调味料。

4.16.1.3牛肉粉调味料

以牛肉的粉末或其浓缩抽提物、味精、食用盐及其它辅料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香辛料和/或食用香料等增香剂,经加工而成的具有牛肉鲜味和香味的复合调味料。

4.16.1.4排骨粉调味料

以猪排骨或猪肉的浓缩抽提物、味精、食用盐、食糖和面粉为主要原料,添加香辛料、呈味核苷酸二钠等其它辅料,经混合干燥加工而成的具有排骨鲜味和香味的复合调味料。

4.16.1.5海鲜粉调味料

以海产鱼、虾、贝类的粉末或其浓缩抽提物、味精、食用盐及其它辅料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香辛料和/或食用香料等增香剂,经加工而成的具有海鲜香味和鲜美滋味的复合调味料。

4.16.1.6其它固态复合调味料

4.16.2液态复合调味料

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它辅料,加工而成的呈液态的复合调味料。

4.16.2.1鸡汁调味料

以磨碎的鸡肉/鸡骨或其浓缩抽提物以及其它辅料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香辛料和/或食用香料等增香剂,加工而成的,具有鸡的浓郁鲜味和香味的汁状复合调味料。

4.16.2.2 糟卤

以稻米为原料制成黄酒糟,添加适量香料进行陈酿,制成香糟;然后萃取糟汁,添加黄酒、食盐等,经配制后过滤而成的汁液。

4.16.2.3其它液态复合调味料

4.16.3复合调味酱

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它辅料,加工而成的呈酱状的复合调味料。

4.16.3.1 风味酱

以肉类、鱼类、贝类、果蔬、植物油、香辛调味料、食品添加剂和其它辅料配合制成的具有某种风味的调味酱。

4.16.3.2 沙拉酱

西式调味品。以植物油、酸性配料(食醋、酸味剂)等为主料,辅以变性淀粉、甜味剂、食盐、香料、乳化剂、增稠剂等配料,经混合搅拌、乳化均质制成的酸味半固体乳化调味酱。

4.16.3.3 蛋黄酱

西式调味品。以植物油、酸性配料(食醋、酸味剂)、蛋黄为主料,辅以变性淀粉、甜味剂、食盐、香料、乳化剂、增稠剂等配料,经混合搅拌、乳化均质制成的酸味半固体乳化调味酱等。

4.16.3.4其它复合调味酱

4.17 火锅调料

食用火锅时专用的调味料,包括火锅底料及火锅蘸料。

4.17.1 火锅底料

以动、植物油脂、辣椒、蔗糖、食盐、味精、香辛料、豆瓣酱等为主要原料,按一定配方和工艺加工制成的,用于调制火锅汤的调味料。

4.17.2火锅蘸料

以芝麻酱、腐乳、韭菜花、辣椒、食盐、味精和其它调味品混合配制加工制成的,用于食用火锅时蘸食的调味料。

产考资料: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