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以分为和

如题所述

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以分为研究性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监视性监测。

1、研究性监测

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监测。进行这类监测事先必须制定周密的研究计划,并联合多个部门、多个学科协作共同完成。

按监测介质或对象分水质监测:分为水环境质量监测和废水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监测项目包括理化污染指标和有关生物指标,还包括流速、流量等水文参数。

2、特定目的监测

污染事故监测:是指污染事故对环境影响的应急监测,这类监测常采用流动监测(车、船等)、简易监测、低空航测、遥感等手段。

3、监视性监测

包括“监督性监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和“环境质量监测”(空气、水质、土壤、噪声等监测),是监测工作的主体,监测站第一位的工作。目的是掌握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物来源,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判断环境标准实施的情况和改善环境取得的进展。

环境监测的落实方法:

1、强化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和达标验收

根据《关于开展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各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能力建设,启动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工作。各省要积极组织好辖区内市级站和县级站的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工作,争取尽早达到整体验收标准。

2、完善环境监测网络,扩大监测范围

在现有国控监测点位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完善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重点流域、地下水等重点监测点位和自动监测网络,发布“十二五”国控地表水、环境空气监测网设置方案,扩大城市空气、地表水监测覆盖范围,加强监测预警和网络管理。

3、推广卫星环境遥感监测与应用

推进环境监测天地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环境遥感技术在国家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监督核查、内陆水体水华与近海赤潮监测、秸秆焚烧、区域环境空气污染监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