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西施的七绝诗

如题所述

赞美西施的七绝诗如下:

西施(唐)罗隐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简评:这是一首为西施翻案的诗,道出了吴国之亡并非在于西施的美人计。

西施(唐)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五美吟·西施(清)曹雪芹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西边尚浣纱。

子夜吴歌·夏歌(唐)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西施滩(唐)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体裁沿革:

绝句起源于汉魏六朝的乐府短章,其名称可能来自六朝文人的“联句”。文献记载,六朝时期文人宴集,有联章作诗的风气,每人作四句五言,合成一首整诗。如果将各人所作的割断开来,单独成篇,就叫“一绝”,而绝句的称呼即由此而立。

四句一绝,这个观念是自然形成的,从《诗经》以来,绝大多数诗都是以四句为一个段落。《诗经》里的诗,大多数是四言四句,古人称为“一章”。汉魏时代的诗,以四句为全篇的很少,故没有必要把四句的诗定一个诗体名词,即四句一绝还没有成为规格。

但在较长的诗篇里,四句一绝的创作方法已自然形成。到晋宋以后,由于民间歌谣的影响,诗人喜欢模仿四句的民歌,就大量出现了五言四句的小诗。齐梁以后,四句一绝成为诗的规格,并给以“绝”的名称。在南朝时代,“断句”、“短句”与“绝(句)”都曾用以指代五言四句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