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辅导员的称呼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对辅导员的称呼一般有以下几类:
1、可以称呼辅导员为老师,也可以在前面加上该老师的姓氏,便于区分。
2、直接称呼为辅导员,不过显得比较生疏,不建议用此称呼。在大学里有些辅导员的年龄其实跟同学们相差不大,又由于跟同学们接触较多,比较亲近的也可以称呼为哥或者姐。
3、有些大学的辅导员是由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担任的,那么这种情况就直接称呼学长或学姐就行了,也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便于很多事的沟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02

对辅导员的称呼一般有以下几类:

(1)般称呼辅导员为老师,也可以在前面加上该老师的姓氏,便于区分;

(2)也可以直接称呼为辅导员,不过显得比较生疏,虽然他就是这个职位,但还是不建议用此称呼;在大学里有些辅导员的年龄其实跟同学们相差并大,又由于跟同学们接触较多,比较亲近的也可以称呼为哥或者姐;

(3)有些大学的辅导员是由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担任的,那么这种情况就直接称呼学长或学姐就行了,也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便于很多事的沟通。

扩展资料:

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包括以下三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

2、班级管理(管理)——学生自我管理外需要辅导员把握的事务。

3、辅导咨询(服务)——与导师、校医院、心理、职业指导中心合作,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缺乏统一标准体系情况下,主动沟通,从一年级就建立一定的职责体系,必要时交给他们处理。

第2个回答  2022-11-21
作为一名在大学工作7年的老师,谈谈我身边的辅导员吧!
在我们学校,很多从事学生工作的同仁们,可能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学生更愿意称呼自己的辅导员为“哥”和“姐”而非“老师”,这种称谓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和情感,使得工作开展的更为顺利。

教育部令43号指出:辅导员要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从工作定位上看,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将非正式称谓带进工作中也并非不可。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到底该怎么称谓呢?可能答案不一。传统的教育理念,老师与学生就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这种对立体,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而如今的教育理念不再是那么刻板,尤其是“以生为本”师生平等的今天,对作为“生在WiFi下,活在流量里”的大学生来说,称谓可能就未必显得那么正式了。

所以说,有些事未必就一定抠在字眼上,平时学生称谓“导员”“辅导员”“老师”或者“哥”“姐”,也只是一种称谓,未必是显得对老师的不尊重,相反是一种亲切感,也是获得学生的信任和认可,现在不是也有很多网络思政公众号带“哥”带“姐”吗?

但是,有一点毋容置疑,就是在公众场合,比如学校的大型会议、班级会议等,称谓还是要规范正式的。

实际工作中,的确也有“哥”“姐”文化成了辅导员处理违纪学生的绊脚石,觉得关系好,碍于“哥”“姐”称呼的情面不愿处理违纪违规学生,有碍于实际工作的开展。

我认为,只要师生遵循适度(温度要适度、距离要适度、尺度严适度)原则,辅导员坚守师德底线,学生做好本分,把握好分寸,一切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称谓就随他去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