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蕴含的哲理是什么?

如题所述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讲的是事物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转换的辩证关系,对于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大有裨益。这句古语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异曲同工之妙,讲的都是不要因为失去一些东西而灰心泄气,而应当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变不利为有利。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总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打仗没有常胜将军,做买卖也不能保证只盈利不亏损,做任何事都难以心想事成,一帆风顺。

因此,既要有拥抱欢乐和胜利的思想准备,也要有败走麦城、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的精气神。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得失观,不因一时的良好政绩而飘飘然,也不因一时工作上的失利而垂头丧气。

须知,退是为了进,失也同时孕育着得。人的一生就是在阳光与风雨中度过,工作和事业也是在得失交替的循环中不断前行。有了这样的信念,有了这样的精神准备,艰难困苦不足惧,笑迎胜利向未来。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唐·李贤注:《淮南子》曰“至于衡阳,是谓隅中。”又《前书》谷子云曰“太白出西方六十日,法当参天;今已过期,尚在桑榆闲。”桑榆谓晚也。

注:东隅,太阳初升之所,指东方,也指事情开始之时;桑榆,黄昏太阳落下之所,也指事情最终结果。回溪在秦、晋、豫交界处,为陕西东大门,而渑池在河南,位于回溪以东,显然,不是指“在西边失败了,最后在东边胜利了”,故而,刘秀诏书冯异之言,应指“开始失败了,最终还是胜利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