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控制工程专业考研分享?

如题所述

哈尔滨工程大学控制工程专业考研分享?

一、自我介绍部分

大家好,我是2022届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上岸学长,报考的是哈尔滨工大学本部的电子信息(机器感知与人工智能方向)。

哈尔滨工程大学是一所211院校,国防七子之一,并且控制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为A-,在全国的排名也很靠前,目前本部、青岛、烟台三校区是都招收控制专业的(烟台仅有专硕),每年毕业生的去向除去深造读博以外,主要有一些中船中航此类的国企以及华为,海康威视等国内比较优秀的企业。我自己本科的话是一所双非院校,专业等级C+,我本人也没什么项目经验,但在复试过程中能感觉老师都是非常公平的。所以对于想要去专业实力比较强的地方读研,但又没有信心冲击顶尖985的同学们来说,哈工程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二、考研经验之谈

我考研的初试成绩是340+分,排名在专硕里是20多位,复试的时候算是发挥尚可最后的总名次反超了一些。本身我就是二战了所以也很理解考研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困难,就想通过这篇经验贴与大家分享一下我这两年的经历,大家有个参考也能少一些磕磕绊绊,有些不足之处还请大家谅解。

1、 政治

我的政治分数是80分,开始的并不早大约是从8月中才开始着手复习的。政治包括四个大部分:马原、毛中特、史纲和思修,其实额外还有一个时政部分是占6分的选择题,因为考的比较灵活我建议这部分就带着了解了解不用特意去看了(有人说大题中也有时政,我的建议是背肖四就完事了)。我自己看了很多老师的课,最后还是觉得徐涛老师的课听起来比较舒服,非常有趣,很适合每天大脑被专业课数学摧残完以后晚上放松一下。

刚开始的普通课很短,每节课不到半小时,更像是简单地熟悉一下各部分的重点大纲,让你进入一个学政治的状态。接下来的强化课个人感觉是重中之重,这部分涛涛子会讲的很详细,但是也不需要做太多笔记,很多细节易错的知识点都是在这个阶段讲到的。虽说冲刺课大部分重点都会再提一遍,但我感觉好好听理解了强化课根本没有必要再花时间听冲刺课。注意一定要理解+记忆,死记硬背后期就会出现不理解“过渡时期路线鸟的两翼是三大改造”这种细节的问题了,而恰恰多选题就特别喜欢考这类题。徐涛老师的课程顺序去年是马原、史纲、毛中特、思修,先学史纲确实对毛中特的学习很有帮助。

纸质资料我用的是肖秀荣精讲精练、

1000题

肖四肖八。

精讲精练对着徐涛老师的课程看基本都能对应上,1000题自然也是重点,推荐是学完每一节就把对应的部分做完。得选择题者得政治,建议有时间把1000题做两遍,时间紧张的至少马原部分做两遍。很多同学会烦恼回头做的时候会看到第一次的痕迹,针对这点的话很多公众号都可以花几块钱买一个刷题的小程序,非常方便。肖八11月应该就能拿到手,选择题是重点,难度跟考试的很类似,最好把涉及到的知识点都记熟,大题部分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同学可以背一背。肖四是12月上旬,选择大题都要做,做大题基本就靠背肖四还有看强化课记的一些知识点。去年情况是肖四背的答案很多都出现在考试材料和题干中了,但是要知道政治答题本来就是要结合材料答,背了就有东西写,所以最后调整了一下我答题还是拿到了40左右的分数,更何况去年除了第一题的马原基本肖四都押到了。另外去年初始前有研友说空卡的带背也很不错,大家可以试试。最后要说的是,政治普遍成绩介于65到75分,黑龙江可能改卷更松一些,但是一志愿也没法与别人拉开差距,不应该作为考研学习的重点,建议每天晚上学习一到两小时即可。

2、英语

我的英语基础一般,四级500出头,六级450+,这还是我大一的时候考的。结果考研英语一拿到了70分,比起第一年进步了很多,当然也是有着今年英语出卷简单的原因。

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单词不认识什么技巧都是无根之木。第一年的时候我是买了朱伟的《恋恋有词》对应着配套视频学习,顺序是高频词、中频词、低频词,每一节课程都很长,跟着做笔记学完很有收获,但是不回头去看很容易遗忘,特别是我这样记忆力不太好的人,整体下来自我感觉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性价比不高。第二年我改变了方法在软件上背单词,在这里强推一下xx,用起来的感觉真的很丝滑。墨墨里可以导入各种不同的词库,我全程是导入了两个,分别是韦林的5500词和考前一个公众号整理的高频词组(输入编号就可以添加别人的自创词组)。墨墨是根据遗忘曲线来设置每天的新单词量和复习量,对我这种记忆力不好的人来说真的太贴心了。初始的免费额度是300个词,坚持每天学完打卡会送一些,我最后是花了40多买了3000个词的额度,因为是只背了高频词跟中频词所以完全够用。背单词要贯穿始终,每天都要拿出时间来背,即使在中后期也不能懈怠,建议尽早开始。

英语是得阅读者得天下,40分的阅读占了选择题的一大半,主要的分差也就在这里了。阅读我先看了唐迟的那六节基础课,都是不到一小时但是内容超充实的那种,我反复看了三遍觉得收获很大。其中讲的一些基本的技巧对长难句断句非常有效,能有效帮助梳理文章重点,很多完形填空的选项也能用这些技巧确定下来。当然以上都是对有一些基础的同学来说的,基础特别差的同学比如对句子的组成部分都不清楚的建议还是从一些基础的语法课开始学。掌握了技巧建议每天翻译2-3个长难句,可以是一些考研公众号上发的,也可以是自己做真题的过程中标记的。

完型和新题型直接刷真题自己总结经验我觉得是性价比最高的,如果开始的早时间充裕的同学,这里依然推荐唐迟老师的新题型课,完型是真没必要,讲的一些蒙题技巧对正确率的影响挺玄学的。新题型的考察方式都比较固定,排序跟概括段落意思是最常见的两种,只要掌握的单词量足够基本没什么难度,5个题全对很正常,唯一的难度就在于做完阅读这时候可能很难保持清醒的头脑了,建议缓一下再下笔。完型一共20道题,一道题0.5分,典型的分值小难度高,很多老师的建议都是把完型放到最后来做。只要确保简单题不错(类似固定搭配、语法之类的),难题排除法蒙一蒙真的拉不开分差,去年我感觉少量不熟悉的低频词基本都集中在完型跟翻译了,所以真的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在完型上。英一的翻译是出了名的难,10分的题均分不到一半,我能给的建议就是花时间练习一下翻译的结构,可以听一听老师们的课,学习一下什么样的句式最容易对应批卷时给分的结构。翻译这部分不花大精力读一些刊物扩充眼界是很难拿高分的,每年的作答都是千奇百怪,所以也不值得花太多精力。

英语作文我是从12月份才开始准备的,真的太迟了,看了一些刘晓燕老师的课,匆匆忙忙地整理一套自己的模板,就考前背一背也没有实际模拟过,最后大小作文加一起就拿了大概15分也就是意料之中了。除了吸取我的教训早些开始之外,一定记住不要生套模板,套模板现象很有可能被判低分。建议形成自己的模板,一来记得熟,二来批卷老师不容易看出来,至于很多机构推荐无重复模板,挺贵的大家看自己情况决定买不买吧。此外书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提前练好字。

纸质资料方面,我认为一套真题就够了,这里推荐一下黄皮书,虽然贵点但是解析超详细,还会在答案册提供很多写作的指导与素材,至于做多少年份的,我觉得还是根据自己的基础来,基础差的可以只买08年以后的反复做透,不要买很多最后写的没多少造成一种假努力的情况。朱伟老师也说过每年考察的重点词汇有接近80%与去年是相同的,所以特别是近两年的真题一定要反复琢磨。另外一定要注重做题方法,揣摩出题老师的出题思路,就像阅读理解我天天练,前期每天做一篇真题阅读理解,做完后看唐迟老师的讲解总结题型,再翻译一些重点句练习结束。最后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做题顺序吧:小作文——大作文——阅读理解——新题型——翻译——完型,阅读是一口气做完还是先做三篇大家根据自己情况来吧。

3、数学

数学是我第一年最拉胯的科目,所以去年花费了很多的时间,从4月调整好状态就开始准备。老师推荐方面,高数部分我只能说武忠祥老师yyds,跟着武老师学完就感觉很通透,特别是这两年的大纲明显加大了对基础概念的考察力度,有一位讲清楚的老师太重要了。线代部分我跟的是李永乐老师,唯一的缺点是声音不太清楚,特别是已经习惯了武老师标准的普通话之后。但这也是好事,冰棒棍跟不太清楚的声音就要求我们全程集中注意力跟着,习惯了之后会发现李老师讲的非常好,真的能收获很多。概率论部分很多老师都挺好的,我跟的是余炳森老师,他讲的暴力求导法到现在还记忆深刻。数学最重基础,一张卷子七成是基础题,所以大家前期千万不要盲目攀比进度,按照自己的节奏打好基础才是王道。

7月下我才开始了强化阶段,跟的老师跟基础阶段完全相同。跟着武老师的节奏走强化阶段大约在10月份结束,10月中就开始拿历年真题练手。真题部分我是先把近五年的真题留出来用作考前模拟,剩下的每套真题都至少刷了2遍,10年以后的刷了3遍,并且错题都做了总结,强调一下真题真的非常重要,每道题都要做到清楚明白。此外考试时大部分人三个小时内都是做不完题的,特别现在重视基础计算能力,题目给的数据不再是提前凑好的,所以为了避免考场上过度紧张一定要提前模拟,熟悉自己的做题节奏。

纸质资料我推荐是660+330,学有余力可以把张宇的1000题也做做,真题我是买的张宇老师版本,两本解答册按考察的知识点归类,非常详细,00年以前的题比较简单,可以选择不做。最后的冲刺阶段是选择了李林6套卷,在这个阶段大家一定不要被难题搞崩了心态,也不要看到别人的高分丧失信心,冲刺卷都是比较难的,数学卷子七成是基础,改大纲之后80分的选填整体题量也变小了,只要基础牢靠分数不会低的。

4、专业课

哈工程智能学院的初试专业课大多都是809自动控制原理,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部分,

参考用书是刘胜老师的《自动控制原理》

陆军老师的《线性系统理论》

用刘豹老师的《现代控制理论》也没问题。

近些年都是11或12道大题,前8道一般固定是考察自控,每个章节都会出一道大题,题型比较固定,比如第8道基本就确定考离散那章的知识,但题量很多计算量也大,借助计算器三个小时都很难做完,而且每年总会有些新花样。比如去年第一题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系统让自己连线求输出表达式,难是不难但式子很长从左到右都快写满了。再比如线控有一题让分析两个弹簧连接的小车,建立状态空间方程,以前从来没见过。所以哈工程的专业课真的很难,比一些985都要难,往年的平均分很难超过三位数,大家做的时候心态不要崩。

我推荐的复习计划是:

①第一轮可以从7月初开始,7到9月以自控为主,b站有卢老师的视频课,可以结合刘胜书中的例题来进行复习。几乎每年的真题都有书中的例题,去年也有一题改了数据但是解题思路是相同的。基本上一周一章是正常的速度,大家的真题资料应该也对考纲的重点进行了标记,对照着学习事半功倍。当然我建议有冲突的时候还是以真题为主,比如校正那一章,卢老师讲的很好但是太精确太麻烦了,真题里用的方法往往都是比较简便的粗略方法。9月到10月中的这个时间段,可以进行线控的学习。线控的学习没有什么广为传播的课程,这里是建议大家结合哈工程的本科课件进行学习,课件中的例题在过去还往往稍作变化出现在考题中,牢固掌握就能拿高分。不过这几年线控出题题型也越来越不固定,以前的送分部分现在也需要下苦功夫才能拿下。

②10月中到12月份就可以刷真题了,真题我刷了三遍,10年以后的还多刷了一遍。真题一定要自己下笔去算,不要看答案觉得过程麻烦就不下笔,觉得自己已经懂解题思路了就可以不做。不经常做题保持熟悉的话,考察发挥的效率会非常差。专业课的题量比数学还要多得多,所以考前也务必要在下午进行几次模拟。做真题期间我对不熟悉的解题步骤和常犯的错误进行了整理,在考前几天着重复习这些整理的东西。此外有人觉得只做真题不够买了一份题海来做,就我了解的情况性价比不高,题海的题并不是哈工程考察的重点。(PS:专业课方面一定要学会使用卡西欧计算器,能少算点就少算点不是么,线控部分的矩阵笔算真的会想死的。)

复试面试方面的话,已经连续三年是保持线上了,各个环节都很完善。过程非常公平根本不允许透露本科院校,有比赛的聊比赛,没有的好好看看毕设,应届生毕设还没怎么做的也可以挑个课设讲讲。老师还是很和蔼的,都戴着口罩看不到脸也不会紧张,不用担心。复试能拉开差距的还是50分的专业课,只要不是三道全错一般都能通过120的复试及格线。复试资料推荐用吕淑萍老师的《微机原理》三件套,但都到复试了我觉得也别心疼钱,报班买真题真的有很大的帮助。哈工程的初复试比例是6:4,复试逆袭的人每年都有很多。

以上就是我个人去年考研的全部经历了,在此也祝愿大家早日上岸,希望我的经验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