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的诗

如题所述

《乌衣巷》的诗如下:

《乌衣巷》

唐代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白话译文:

朱雀桥边长满丛丛野草,点点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了平常百姓人家。

词句注释:

1、乌衣巷:金陵(今江苏南京)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2、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秦淮河的大桥,在今南京市秦淮区。

3、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4、寻常:平常。

作品鉴赏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是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此诗凭吊昔日南京秦淮河上的朱雀桥和南岸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

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全诗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

语虽极浅,味却无限。《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乌衣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