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和想象哪个正确

如题所述

杭州长青小学的书记王琪,教了31年小学语文,从自己当学生到参加工作当老师,她亲眼见证了语文课本里“想象”和“想像”的交替变换。
“从我读书一直到参加工作的前十几年,一直都是写作‘想象’的,课本里也都是这么写的,从来没有人会觉得它不对。”王琪老师回忆说,“到上世纪90年代某一年,我们收到新教学规范,有一些字词改了,课本里也变成了加单人旁的‘想像’。”为了改掉之前几十年形成的用词习惯,写板书的时候,王琪都会特地留个心眼,每次写了“想象”,再加上个单人旁,“一开始很不习惯,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转变过来。”
“硬掰”回来之后,“想像”这一写法已经在王琪脑海里根深蒂固。一直到前几年,王琪在板书时继续写单人旁的“想像”,听课的老师问她为什么加了单人旁,她才反应过来貌似又改过了。
“后来,我们语文组的老师还在一块儿专门讨论过,原来又出现了‘想象’的写法,两种写法并存,而且没有单人旁的‘想象’成了主流。”王老师说,“我自己掰回来以后,这么多年已经改不回去了,还是习惯用单人旁这个,但学生们用两种写法都是认可的。”王老师说。
记者又问了杭州几位资深语文老师,基本都表示“跟着字典走”。杭州高级中学的寿婷尔老师说,“字典一直在修订,其实老师们更容易搞错。我一般都是查字典,也让学生查字典。”
寿老师补充说,像这样换来换去的词语其实并不多,平时多留心就可以了。
杭州高新实验学校的郑金平老师说,对于这种不太确定的词语,一般会让学生用常见写法,考试通常也很少会考这种比较模糊的区域。
为什么会有“象”和“像”
浙大教授专门写了一段辨析
昨天,我们请教了浙江大学副教授、博导,浙江省语言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史文磊,为了讲清楚两个xiǎng xiàng的区别,他特意写了一段辨析——到底是“象”还是“像”,一目了然。
从学理上说,“想xiàng”应当作“想象”,不应作“想像”。“想xiàng”在此是动宾结构,“xiàng”是名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作为名词,“像”是“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比如画像、塑像、肖像”,意域较窄,所指一般都是人的像;而“象”则是“形状、样子,比如景象、天象、气象、印象、万象更新”,指称更广。
根据系统性原则,显然“想xiàng”之“xiàng”用指称更广的“象”更贴切。权威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把“想象”“想象力”定为主目,“想像”“想像力”定为附目,是有合理性的,应当以此为准。
当然,从汉字的构造理据来看,“像”从“人”,人们大概会觉得写成“想像”更能展现词义,这也算是汉字在使用过程中的理据重构。这种情况在汉字历史上屡见不鲜。以往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想象”和“想像”主次地位的处理出现过摇摆,大概是采取了从俗从众的原则。历史证明,词典诚然是规范,但使用者最有发言权。一个词语的未来会怎样,还是掌握在大众手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