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与古诗十九首的学习与借鉴

如题所述

古风流曹子建
三国时代,我最喜欢的人物,文是曹子建,武是陆伯言。
今晚一个人独自翻开《三国志》,看了两个人的传记。想不到时间一下子就刷到了凌晨两点三十分了。写完这篇,该马上去睡觉,不然,明天又得完蛋蛋。
陆逊,我现在还不想说。现在,只来说说曹子建。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两位纯粹的文学家,令我心疼不已。一个是曹子建,另一个是李煜。曹子建死在他四十一岁的时候,而李煜则是三十九岁生日的那天,七月七日,宋高宗赐毒酒而亡。两人同是死在文学创作最颠峰的时期。曹子建死于忧郁,李煜死于遭遇。这两个人同时出生于帝王之家,完全有可能君临天下万人下伏。然而都是文字这个玩意儿毁了他们的前程。

《三国志》中云,“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在行军打仗的途中,居然还饮酒过度,以至于延误军机。曹操此时再怎么疼爱这个儿子,也不放心把整个天下交给他吧。命中注定他只能用他的文采发泄自己的郁闷。正所谓“志大才疏”是也。文人往往都是如此,空有志而无才,如李白,如文天祥就是如此。

然而,从另一面来说,这却成就了曹子建千古风流的名声,李白的诗词如此称赞道“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斟取与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而在曹子建之后的另一位著名的诗人,谢灵运也说,天下才分十斗,曹子建八斗,他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故后人常用“才高八斗”才形容才子们的才华横溢。

不知道曹植为什么如此好酒,哪怕是连他未来的前程也不顾了!对于建功立业,一直是曹植心中的梦想所在。哪怕是他被曹丕贬为鄄城侯后,依然不断上书,请求曹丕容许他带兵打仗,并希望能与曹丕一起讨论国家大事,这都遭到了曹丕的残酷拒绝。后人好捕风捉影,将他与甄妃牵扯在一起。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我也只能避而不谈。喝酒纵性,我想这跟他才华横溢有关。《三国志》中云“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沦,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而事实上,历史上多半能够成就大业的人,少时一般都是命运坎坷,人生艰难,最终才会能够忍辱负重,能忍常人之不能忍,能为常人不能为之事,如陆逊少时就是孤儿,诸葛亮出生平民百姓,曹操自己几欲生死,才最终成大业。曹植是他过早过多的才华,伤害了他的政治才能。也许,正应了那句话,“天纵奇才,天妒英才”。

在今晚我读到曹植的任性而为的时候,内心不禁为之一恸,而到“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时,眼睛里几乎就闪满了泪花。

千古风流曹子建,文章千古万世芳,
为人任性酒疏狂,莫问去路是何方?
空负才名难酬志,此生得叹幽路长。
我辈自有孤蓬意,开如梅花一缕香。
从艺术风格方面:
古诗十九首奠定的感伤情调“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像建安诗人直接继承了古诗十九首的风格,以慷慨悲凉为美,曹植诗也深受其影响,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古诗十九首追求自然美的艺术风格,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像谢灵运的山水诗最具“清新自然”之美感,受到很多推许,他还继承了古诗十九首师法自然的诗歌传统。
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词采华茂"和"体被文质"是其诗歌创作的鲜明风格,"词采华茂"既指其诗歌创作用词华丽、讲究文采,语言整饰、凝炼生动,又指其文学表现手法的丰富性、优美性等。它体现了曹植诗学思想的文质观,即情文并茂、文质兼顾,内容和形式并重。曹植诗歌艺术风格的高度及其价值取向,直接或间接地开启了六朝诗歌乃至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繁荣。
从创作方法方面比较:
《古诗十九首》为文人五言诗的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创作出了一种雅俗相间的文人五言新诗体。这一抒情诗的艺术典范为魏晋六朝诗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更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诗歌由“言志”向“缘情”的方向发展的开端,由叙事向抒情方向转变的伊始。《古诗十九首》尽情地毫不掩饰地抒写个人情怀,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新的描写领域。”
曹植代表了整个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和最高成就,他的作品分为两个时期,以曹丕称帝为界。前期主要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后期主要表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前期代表作有《白马篇》等,后期代表作有《七哀诗》《赠白马王彪》等。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