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的文化传说

如题所述

著名战役:《东昌之战》
建文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即公元1401年1月9日至10日,在山东东昌府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战役,历史上称之为“东昌之战”,平燕将军总兵盛庸与兵部尚书铁铉率领大军,一举歼灭了燕王朱棣的数万精兵,朱棣在朱能、周长等人的保护下冲出重围,狼狈逃窜;朱棣的第一大将张玉战死沙场。“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明史·铁铉传》)南京的朱允炆闻讯大喜,于建文三年(1401)正月十七日“享太庙,告东昌捷。”(《明史·本纪第四·恭闵帝》)  天才军事家朱棣一生戎马倥偬,身经百战,胜多负少,而“东昌之战”却一败涂地,损兵折将。 这光岳楼在中国的名头也不小,与岳阳楼和黄鹤楼并称为中国三大名楼。这是一个原版的中国名楼。关于楼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当年修建北京城从大运河运木料,最后一批原木到达东昌府时,紫禁城已经建造成功,东昌知府就把这些剩余的木头建了一座楼,因为是用造紫禁城剩下的木头建造的,所以叫余木楼,后改称光岳楼。这些原木都是从当时的苏禄国,也就是菲律宾进口的,质量非常好。还有一种说法是,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东昌卫守指挥事陈镛为加强军事防御能力,将宋熙宁三年所筑土城改建为砖城,用修城剩余木料在城中心建立一座更鼓楼,初名余木楼,明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重修时又因地而名东昌楼。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取其近鲁有光于岱顶之意,命名为光岳楼,一直沿用至今。
从远处看,光岳楼像一个魁梧墩实的聊城汉子,感觉根基非常扎实,似乎任何力量都难以撼动它。 这大概源于它特殊的构制。光岳楼由楼基和四层主楼构成,高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为阳数之极,寓意其不可超越。光岳楼楼基是一个由砖石砌成的正方形高台,占地面积1234平方米,边长34.5米,向上略有收缩,垂直高度9米,由交叉相通的4个半圆形拱门和一个直通主楼的台阶组成,台阶约50多级。为四重檐十字脊楼阁。四层主楼为木结构,方形带廊,高24米,楼脊为歇山十字脊,脊顶正中装有一座高3米、直径1.5米的透花铁葫芦。
光岳楼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代表性建筑,也是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为军事目的而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经过聊城都要登楼抒怀。清朝康熙皇帝4次登上光岳楼,题写神光锺瑛匾;乾隆皇帝9次经过东昌府,6次登上光岳楼,题写光岳楼匾额,悬挂于四楼南檐下,他还把光岳楼当作南巡36行宫之一。当代名家郭沫若、丰子恺、启功、溥杰等都为这里留下匾额和楹联。
站在光岳楼上,可以见到东昌湖的一片碧水。 这水面太大了,过去的东昌湖因为淤积面积很小,修建京九铁路的时候,聊城人把淤泥挖出来,一方面修了火车站和路基,另一方面挖出一个碧波荡漾的东昌湖,真可谓一举两得。古时候,如果遇到光线好的天气,从楼上能望见东岳泰山呢。 东昌湖,环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昌市聊城区,初现于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逐代开阔,水域4.2平方公里,引黄河水为源,常年不涸。驰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穿湖而过,城河湖一体,托出江北独特的水城风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中的《胭脂》篇,即取材于东昌湖。改革开放以来,聊城市委市政府把开发建设东昌湖风景名胜区,发展以东昌湖为基地的聊城旅游业作为富民兴聊的一项重要措施。整治了湖岸,兴建了江北水寨、沙滩浴场、游乐园、七星平台等游乐场所十余处,添置旅游艇画舫等百余只。新建成的湖滨公园,占地一千余亩,依城临湖,气势恢宏,湖光园色,无限风光,其间遍植珍奇花木,山丘小溪错落有致,名桥荟萃,雕塑争俏。孔繁森纪念馆、范筑先纪念馆、光岳楼、山陕会馆、海源阁、傅斯年陈列馆等文物古迹,散布湖畔,灿若繁星。水产品主要有鲤、鲢、鲫、鲂、大湖虾等,东昌湖盛产的中华鳖、大银鱼等珍品有享盛誉。1989年,在东昌湖设立了“中国钓鱼协会聊城垂钓基地”。适宜的气候,优越的环境,独特的风光,丰富的文化积淀,科学的开发利用,东昌湖成为我国一个格调奇特的风景名胜区。
东昌湖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内湖,面积足足是济南大明湖的5倍。看上去真有烟波浩淼的感觉。湖畔,大片的绿地已经变得嫩绿,一股股水的气息扑面而来。聊城地处鲁西平原,没有山,不靠海,特色在哪里?答案是水。在聊城,你随时会感受到水的灵气,因为这里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全市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达20多条,在40多平方公里的城区,水域面积达13平方公里,占三分之一还多。
东昌湖的文化积淀非常丰富。东昌湖边,有一串明珠似的建筑,像孔繁森纪念馆、范筑先纪念馆、傅斯年纪念馆、光岳楼、山陕会馆等,个个光彩夺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