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之道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而不知求,衰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说:“仁是人的(善)心,义是人的(正)路。放弃了他的正路而不走,丢失了他的善心而不寻找,可悲啊!有人走失了鸡狗还知道去寻找;有人丢失了善心却不知道去寻找。求学请教的道理不在于别的,在于找回他丢失了的善心罢了。”
【注释】
1 舍:放弃
2 放:此指丢失
3 道:道理
4 而:但
【意义】
文中可悲的事是指:不走仁义的路,不寻找丢失的善良仁义之心 现代人寻找失去的灵魂。
这是二十世纪文学、艺术、哲学所津津乐道的时髦主题之一。
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年前,亚圣孟子就已呼声在前,要求我们寻找自己失去的灵魂(本心)--仁爱之心、正义之道了。时过境迁,孟子的呼唤与我们今天文学、艺术、哲学的现代追求还有没有相通之处?他的呼声还能不能响越百代,发聋振聩于当代国人呢? 《学问之道》选自《孟子·告子章句上》。
《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
《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大的部头最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的理论,不但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