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国材的社会评价

如题所述

认识谢国材缘于新闻采访过程与当时汕头广播电台一位台长的交谈,得悉谢国材要前往山乡为贫困山区患者义诊并送书送药。于是,“不露声色”随同前往,不知不觉间受其谦和的为人、高尚的品德、精湛的医术所深深感染,信手为他撰写了《三十载的草药情结》、《中国医生饮誉德国》等连串报道。其实作为一名知名的医务工作者,尤其担负着汕大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行政职务的谢国材,其工作繁重程度可想而知。但他却以超凡脱俗的境界,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38载如一日潜心研究中草药,不仅出色完成了正常医务工作,而且运用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研制抗癌良药,多次应邀涉洋作学术交流,受聘到香港从事疑难杂症与癌症的治疗与研究工作,且出版以潮汕草药为主体的医书38部,他的名字也由此与潮汕草药相映交辉,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潮籍名中医。被医学界与民间称为杏坛翘楚。 “为让患病乡亲得到及时救治!”
眼前已逾知命之年的谢国材,谈起学医初衷,禁不住袒露当时的心霏:“为让患病乡亲得到及时救治!”出生于广东潮州的他谈笑风生,给人一种豪爽随和、精力充沛的感受。也让人对他充满激情的人生经历深为赞叹!谢国材“文革”期间上山下乡于广东饶平县偏僻的山旮旯——大坪乡。那时,大坪乡经济十分贫困,医疗条件甚为糟糕,有时乡亲患病只能求助于当时仅有的驻地部队的军医,延误治疗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谢国材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萌发了学医为乡亲治疗的念头。于是,每逢军医为乡亲治病时,谢国材总是陪伴其中,当军医的“助手”,并不时求教。另方面,他积极寻找各种医学书籍进行学习,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中渐渐掌握了基本脉理、药性、偏方、秘方等常识,18岁便成为远近闻名的“赤脚医生”。为了让患病乡亲得到及时治疗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谢国材经常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不管是数九寒冬,还是烈日当空,总是不知疲倦地遍寻、采集各类草药,大坪乡以及周边的山旮旯几乎无处不留下他的足迹。有时为了不半途而废,他用瓶子装开水,兜里带些许干粮充饥,便匆匆上路,每每是风餐露宿,直至,达到目的方肯罢休…… 随着医学著作相继的面世,以及研制“博得生”抗癌良方治疗效果的应验,谢国材的名字也逐渐远扬,受到了有关各方的肯定,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名中医、省高教系统先进工作者、省优秀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及省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等。先后多次应邀前往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讲授中医理论与针灸术,在“面向21世纪的东方医学学术大会”上,他发表了《博得生治疗恶性肿瘤初步体会》及《按压攒竹穴治疗呃逆60例分析》的学术论文,受到与会专家和学者的高度评价,会后还被特邀留下作为期20天的学术交流。2001年他作为中医药学专家人才,受聘于香港东华三院广华医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合办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服务中心,作为期3年的中医治疗疑难杂症及癌症的研究和临床治疗工作……对于这些,谢国材显得欣慰、淡然。谈及出书的缘由,谢国材感触殊深地说:“我的不少医学界老师与前辈,他们在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上都有不少难得的宝贵经验,包括对于中草药的研究,但他们没有形成书籍,有的已经作古,诚为遗憾!”正是基于这种思想,驱使着谢国材不遗余力不知疲倦、周而复始地研究、探索、丰富着中草药的内涵、丰富着潮汕的文化宝库,完成了一部部益于人类的医学书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