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汉区有什么好玩的,

如题所述

江汉区位于长江北岸,武汉三镇汉口一方的东部,东邻黄陂区,西与江汉区接壤,南临长江与武昌区和洪山区隔江相望,北接东西湖区中,是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武汉市重要的政治、金融、

历史建筑
信息和文化中心。江汉区优秀历史建筑文化特色明显,系唯一集聚五国租界的城区。保留了原首善堂、原巴公大楼、原美国领事馆、原法国领事馆、宋庆龄故居等一批优秀历史建筑,现黎黄陂路已整旧复旧,形成江汉历史建筑街头博物馆。在鄱阳街、洞庭街、胜利街一带坐落着中国共产党“八七”会址,中华中国总工会一批旧址,还有以历史优秀人物命名街道和学校,如岳飞街、黄兴路、向警予中学等。
古德寺:位于汉口黄浦路上滑坡74号的古德寺创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5] 。1921年始建现有的大雄宝殿。后来发展成为占地两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的“古德禅寺”。[5]
黄石路基督教堂:该堂建于1931年,是当时教会同工同道集资新建的,为纪念英传教士极格非诞辰100周年和来汉传道70周年,故命为”格非堂”。

汉正街

  
上海路天主教堂:1866年,意大利传教士明仁笃主教从英租界工部局购地皮6044平方米,委托另一意大利教士余作宾修建教堂。教堂于1874年动工,1876年落成。耗资12万法朗。取名圣若瑟堂。教堂面积1186平方米。教堂内,大节日可容千人以上。
汉正街:是汉口沿河大道以北,并与之平等的一条街道。此处原是沿河的墟市,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形成玉带门、杨家河、武圣庙、石码头、永宁巷等若干个东西向的“正街”。16世纪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后,长江汉江交汇处,尤其是沿汉江(又称汉水襄河)一带地域逐渐成为汉口商业的中心地带;清初,汉水沿江码头形成以北岸为主的“八码头临一带河”的态势,“四海九州之物不踵而走,特形异物,来自远方者,旁隘露积”;清康熙年间(1662---1722)此地因设立汉口巡检司而成为汉口镇的正街,又称“官街”,沿街店铺林立,八方商贾云集,街情民风淳厚。
汉口江滩:28.8米平台是汉口江滩的主体,以绿色为基调。沿园林小路,有树,有景,有座椅,有高亭,有雕塑,有饮水机,有观江平台,露天广场,中心广场,游乐中心,光之舞广场等。按照市领导要树大艿浓,可以席地而坐的要求。[6]

1美食
老通城豆皮:“老通城”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一家大型酒楼的名字,以经营著名小吃三鲜豆皮驰名,有“豆皮大王”之称。这家酒楼创办于1931年,某地原在古汉口城堡大智门外,为城乡通道,故名通城甜食店,抗日胜利后复业,改你老通城甜食店。该店仿照湖北民间的传统小吃豆皮,配合甜食应市,制法是将绿豆、大米混合磨浆,在锅里摊成薄皮,内包煮熟的糯米、肉丁等馅料,用油煎好。特级厨师高金安精益求精,以鲜肉、鲜蛋、鲜虾仁为主制作馅料,创制出三鲜豆皮,皮包金黄发亮,入口酥松嫩香,更加脍炙人口。毛泽东品尝四次,次次赞赏[7] 。
四季美汤包:“四季美”是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口附近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意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应,如春炸春卷,夏卖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饼等,1927年开业,生意兴隆;后有特级厨师钟生楚等在该店制作江苏风味武汉化的小笼汤包应市,受到顾客的好评,被誉为“汤包大王”,使该店变为主要供应小笼汤包的汤包馆[8] 。[8]
小桃园煨汤:“小桃园”是坐落在汉口胜利街兰陵路口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该店创始于1946年,有陶、袁两个小贩在这里搭棚设摊,经营油条、豆浆之类的小吃,后来两家合作,经营煨汤,店名“筱陶袁”,解放后谐音化为“小桃园”,是著名的“煨汤专家”。该店经营的主要品种有瓦罐鸡汤、排骨汤、蹄膀汤、八封汤、脚鱼汤、牛肉汤、鸭汤等。以瓦罐鸡汤最驰名,其原料为黄波孝感一带一斤半重以上的肥嫩母鸡,剁成鸡块,先人油锯爆炒,再倒入内有沸水的瓦罐内,用旺火粮熟,小火煨透,汤鲜肉烂,原计原味,营养丰富,是老人,病人、产妇的滋补上品[9] 。

面窝
谈炎记水饺:谈炎记水饺馆坐落在汉口中山大道384号,距利济路口不远。1920年由黄陂人谈志祥创办。专门经营水饺近八十年,有独到的制作水饺技艺,从选肉、配料、点味、制馅、制度到包制、熬汤、煮熟等各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标准,如以鲜猪腿、黄牛腿肉制馅,猪蹄熬汤,配上虾米、香菇、香菜、葱花等佐料,使水饺的馅嫩、汤鲜、形美、皮薄。除了传统的鲜肉水饺,名师谈银山近几年还陆续研制出冬菇水饺、厂米水饺、三鲜水饺鸡茸水饺、虾仁水饺等新的品种,适应不同食客的口味[10] 。
面窝:面窝和热干面一样,也是武汉人爱吃的早点之一,制作简单,遍及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多为摊点经营,或由饮食店兼管,没有代表性店铺。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9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干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作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
牛肉豆丝:豆丝是以绿豆、大米等为原料,磨碎成浆,在锅里摊成皮,切成丝。有汤豆丝、干豆丝、炒豆丝等多种吃法。老谦记经营的是炒牛肉豆丝,炒时按顾客要求,可以枯炒,也可软炒,味道各有千秋,区别只在火候。主要原料都是黄牛眉子百沟、湿豆丝、水发香菇、玉兰片等,外加调味佐料,用麻油煎炉炒熟。
来自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cA5I-NTJei8gLNwWHGu2gF9fb-ZKBceCgLsOSANXpT2LHHZxFT5qKFoMFksTX9Zr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1
一.江汉关 二.中山公园 三.武汉博物馆 武汉江汉区是武汉的中心区域,许多人都喜欢来这里旅游逛街,江汉路就是江汉区的地标之一,当然除了江汉路,江汉区也有许多好玩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吧。
一.江汉关
江汉关大楼位于武汉市沿江大道与江汉路交汇处,主楼共四层,底层为半地下室,钟楼四层,总高度46.3米,其中钟楼顶端高出地面83.8米。钟楼典雅美观,其四面装有直径4米的时钟,晴朗天气,十里以外可见,它准点的钟声一直构成武汉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二.中山公园
公园内有孙中山雕像等景点。此外,公园内设有游乐园,这里有各种游乐设施可让你过把瘾。始建于1914年的中山公园,前身为地产大亨刘歆生当年买下荒地,而建起的私家花园,名曰“西园”。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命名为“中山公园”,此后这里伴随着几代武汉伢的记忆共生。

三.武汉博物馆
武汉博物馆的虽然不如省博物馆的知名度大,但也有不少馆藏文物值得一看,比如商代的兽面纹十字孔瓮、东汉的神兽镜、仇英的《竹梧消夏图》和元代青花“四爱图”梅瓶等。在这里还能了解到武汉数千年的发展变化。博物馆二楼和三楼的陈列,通过文物与相关史料的展示与场景复原的运用,向游客展示了武汉数千年的发展变化和武汉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21-02-06
江汉路步行街,汉口江滩,古德寺,中山公园!解放公园,吉庆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