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其祖籍多来中国的什么两省

如题所述

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是:东南亚

东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有5亿人生活在东南亚,绝大多数属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相当的比例,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东南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东南亚地区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2002年5月20日,东帝汶民主共和国正式成立。),世界各国习惯把越,老,柬,泰,缅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陆地国家"或"半岛国家";而将马,新,印尼,文,菲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海洋国家"或"海岛国家".1967年,东南亚地区出现了一个"国家集团"这就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发展至今已有10个成员国.
  新加坡经济发达,经济和生活水平达发达国家水平,经济以服务业、航运业、物流业、金融业、科研、旅游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高科技和教育。
  马来西亚和泰国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经济以旅游业、制造业、农业和渔业为主,近年积极发展航运业和物流业。
  越南、菲律宾和印尼经济较落后,经济只有旅游业、制造业、农业和渔业。
  缅甸、柬埔寨、老挝和东帝汶经济落后,缅甸、柬埔寨和老挝的经济只有旅游业和农业;东帝汶的经济只有渔业和石油出口。
  文莱虽然人均GDP和发达国家相若,但经济并不发达,经济以石油出口和天然气出口为主,财富和中东产油国一样只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
  东南亚各国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且都是新兴的国家.除新加坡外,均属发展中国家。
  东南亚各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全区有90多个民族,东南亚地区又是世界上华侨,华人最多的地区.全区约有华侨,华人2000多万,另有200多万印度人,100多万其它国家的外来移民.
  今天的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在未来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东南亚在政治,经济上的作用和战略地位将更加重要。
  东南亚是中国的南邻,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必经之地.在历史上,绝大多数国家就与中国有友好往来,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关系密切.在悠久的历史交往中,中国人民和东南亚各国人民就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随着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双边和多边的友好,合作关系也将进入一个不断发展,更加密切的历史时期!
广东 福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24
是广东省和福建省。
中国人民移居国外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唐宋以前,移居国外的华人,没有固定的称谓。只是从秦朝开始,陆续有中国人移居日本,到南北朝时期,移居日本的人数逐渐增加,从而日本称他们为秦人。晋朝时期,也称移居国外的人为汉人或侨人,《隋书?食货志》载:“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唐宋以后,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交流、对外贸易的扩大、交通的发达,移居国外的人数急剧增多,他们多被居住国的人民称为“唐人”,《明史:外国真腊传》载:“唐人者,诸番呼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后来他们也自称“唐人”。如在南洋一带,中国之物品亦多挂上“唐”字,如唐人的墓葬、唐舶、唐服、唐衫、唐山、唐文、唐人街等等。明清时期,仍多称“唐人”、“唐山人”。“唐山”是海外游子们对祖国的一种习惯称呼,也有的称为“华人”,“中华人”等。清代有“汉人”、“闽粤人”、“中华人”等称呼,到清末以后,又有了“华民”、“华工”、“华商”、“华人”等称谓。
“华”与“侨”,就其中一词的含义来说是明确的。“华”是中国的古称,“侨”是寄居、客居之意。中国古代很早就把寄居他乡的人称为“侨人”和“侨士”。随着移居国外人数的激增,“华”“侨”二字就被联系在一起,用来称呼在国外寄居、客居的华人。
1878年,清驻美使臣陈兰彬在奏章中就把中国寓居国外的人称为“侨民”。“侨民”便成为一种专称。1883年郑观应在给李鸿章的奏章中使用了“华侨”一词。1904年,清政府外务部又在一份奏请在海外设置领事馆的折子里提到“在海外设领,经费支出无多,而华侨受益甚大。”从此以后,“华侨”一词普遍成为寄居海外的中国人的一种专称了。
第2个回答  2014-02-18
顺序:福建、广东、海南
相似回答